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案 > 正文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集合164句

  • 2024-11-23 09:46
  • 编辑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爱因斯坦

4、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中庸》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10、《墨子修身》

11、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2、《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3、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14、《易经系辞上》

15、曹植《白马篇》

16、《孟子公孙丑》

17、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19、《增广贤文》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生余忧患,死余安乐。——孟子

22、《孟子告子下》

23、古格言就是古代的格言。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2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淮南子?主术训》

2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7、刘鹗《老残游记》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9、人们都是凭天性思考,按规则说话——恺撒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3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3、《孟子梁惠王下》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6、《孟子梁惠王上》

37、关于思考的名言

38、《尚书》

3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1、《荀子荣辱》

4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44、《资治通鉴》

4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4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4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4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4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5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5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4、位卑未敢忘忧国忧。

55、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7、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洛克威尔

5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60、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6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64、今天心里知道的事,明天头脑就明白了。——JamesStepens

65、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66、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

6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8、《周易乾象》

69、《论语雍也》

70、《尚书大禹谟》

71、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能思考,他就是自主的。——爱默生

7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73、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74、寓意:自己行的正坐得端,也不能阻止别人对自己的议论。

7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6、《老子》

7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8、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出处:《战国策·韩策》

79、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80、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81、《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82、释义:水性擅长者易被水淹,骑术高者易摔落马。

83、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有一气。——王充

84、释义:鱼需有水才能游,鸟需靠风才能滑翔,植物根据季节生长发育。

85、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

8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87、礼之用,和为贵。

8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90、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3、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94、死忽如归。

95、《诗经鄘风》

96、《荀子性恶》

97、现代意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9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9、《中庸》

100、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2、意:做事需有基础,才易成功。

10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4、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5、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106、多行不义必自毙。

10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08、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

109、李咸用《送人》

1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11、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12、《孟子尽心上》

113、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11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5、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6、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充)7、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11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116、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就得不到知识——日本

117、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8、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

119、诸葛亮《诫外生书》

120、孟郊《游子吟》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121、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2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3、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124、《论语公冶长》

125、志当存高远。

126、《屈原离骚》

127、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128、满招损,谦受益。

129、释义:走夜路之人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不能阻止狗对自己乱叫。

1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1、出处:《淮南子·道训》

13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

133、《训俗遗规》

134、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

13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36、《论语子罕》

137、《荀子劝学》

13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40、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142、识时务者为俊杰。(《晏子春秋》)

1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44、《论语》

145、谁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歌德

146、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147、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8、人应当相信,不了解的东西总是可以了解的,否则他就不会再去思考。——歌德

149、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150、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及解释

151、《左传》

152、《小雅》

153、陶渊明《杂诗八首》

154、《孙子兵法军争》

155、青,取之余蓝而青余蓝;冰,水为之而寒余水,——《荀子劝学》

15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157、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158、《微子》

159、德不孤,必有邻。

16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161、意:有自己长处者更应该谨言慎行。

162、《管子权修》

16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菜根谭》

164、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爱迪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