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诫子的名言警句【72句】
- 2024-11-23 15:21
诫子的名言警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5、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6、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7、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1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2、这句话相信大家应该很耳熟吧,它就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13、《诫子书》中的励志名言: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15、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6、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9、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
20、出自《孟子·离娄下》。君王将臣子看的像草芥一样,臣子就会将君王视作为仇敌。君王如何看待臣子,臣子也会这样看待君王。
2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语出唐代李世民《赐萧瑀》。此两句诗为唐太宗表彰大臣萧瑀而写的诗中的两句。此二句诗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在困境逆境之中,可以看出臣子是否忠诚。
23、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24、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5、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您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26、“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8、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
29、淫慢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0、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诫子的名言警句
31、出自《诗经·小雅·北山》,这是一首怨刺役使不均的作品。整个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天子的领土,而四海之内的每一个人都是天子的臣民。比喻最高统治者在拥有独揽一切的权力之时,应当慎重地运用,尽量做到公平公正。此言意在告诫执政者,做事应当注意保持公正。
32、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33、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34、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6、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37、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9、第十一课:适度的力量
40、让家里的后代引以为戒的家训。
41、诫字家训是告诫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42、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43、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44、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您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
4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6、出自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天地和顺则万物生长发育,君臣和洽则国家太平无事。只有君臣和睦相处,天下才能够持久太平。
47、诸葛亮这封信里将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和接世济国相结合,其实体现了他的适度原则。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个人力量不可贸然与团体抗衡,而是应该适度行动。这也就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学之一。
48、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49、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要相互关爱,君臣之间要讲究礼仪,夫妻之间要有内外,长幼之间当有尊卑,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
50、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爱不接,押则怠慢生焉。
51、比较经典和著名的有周公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颜之推《颜氏家训》、李世民《诫皇属》、包拯《包拯家训》、欧阳修《诲学说》、袁采《袁氏世范》、朱柏庐《朱子家训》、李毓秀《弟子规》等。
5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3、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4、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内容,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55、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56、以下是一些关于诫子的名言:
57、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品德、学习、自律等方面的重要性,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参考。
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9、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不畏刑。
60、出自《商君书·君臣》。君主的政令如果行不通,那边十分危险。官员分配了职位,但是却没有常规,这样便会乱套。法令已经建立,但却有着私惠风行,人民便不会畏惧刑罚。
诫子的名言警句
61、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
62、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63、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4、出自《礼记·礼运》。无论是官阶高的大臣还是官阶低微的小臣,都应遵纪守法,保证清正廉洁的作风,然后各司其职,保持着正常的君臣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昌盛。在这句话中,作者表明了各级官员遵纪守法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6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6、第九课: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67、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您有理想吗?您有使命感吗?您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68、出自《韩非子·功名》。用一只手拍手,拍的再快,也不会有任何声响。这句话是用比喻的说法,指君臣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效果。
69、诫子书原文:
70、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71、他忠告孩子,人生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72、出自《孟子·滕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