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文案 > 正文

中考文言文句子断句技巧

  • 2024-10-03 01:46
  • 编辑

1、初中语文(chuzhongyuwen100)编辑整理

2、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3、“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5、二、实词解释

6、(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7、(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8、(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9、(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0、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1、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12、(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13、(五)三峡(郦道元)

14、(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5、(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6、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17、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18、(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19、(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0、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21、拓展延伸:

22、(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2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24、(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5、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26、省:自我检查、反省

27、(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

28、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9、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30、名:出名,有名

31、逾:越过

32、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33、(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34、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35、(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6、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37、(2)倒装句

38、避免断句错误:有时候修改标点符号可能会影响到句子的断句,导致意思模糊或歧义。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句子结构和意思的连贯性。

39、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40、(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1、(4)启示感悟型。

42、矩:法度

43、我觉得多了解就行了,主要是记翻译,因为考试他就考文言文的翻译和断句

44、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45、(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6、【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47、(10)逝者如斯夫

48、于:介词,对,对于

49、(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50、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51、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52、(2)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53、(2)吾日三省吾身

54、(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55、(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56、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57、一、划分句子节奏

58、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59、对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来说,必背的文言文包括《论语》中的部分经典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史记》中的重要章节,如《项羽本纪》、《刘邦本纪》等;《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如《关雎》、《卫风·木瓜》等。此外,还应熟悉《孟子》、《庄子》等哲学经典的部分内容。通过背诵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60、(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61、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62、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63、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64、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65、(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6、(12)博学而笃志

67、(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68、(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69、(1)判断句

70、“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71、(5)四十而不惑

72、(二)陋室铭(刘禹锡)

73、(11)属引凄异属:连接 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74、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来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

75、(2)鉴赏分析类。

76、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77、(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78、【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79、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8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81、(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82、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83、(3)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84、③助词,不译;

85、(10)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86、(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87、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88、(四)河中石兽(纪昀)

89、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中考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90、(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91、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9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93、(4)惟吾德馨

94、(3)以顺为正者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95、“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9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97、(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8、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99、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100、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101、(12)空谷传响响:回声

102、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103、)人不堪其忧

10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105、(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06、可/以/为师矣

107、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选自《聊斋志异》)其一/为蛇所吞

108、信:诚信

109、(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110、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111、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12、第二步:通读原文

113、(5)谈笑有鸿儒

114、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15、(8)思而不学则殆

116、(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117、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118、(三)爱莲说(周敦颐)

119、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120、(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21、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22、(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123、(6)形象分析型。

124、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125、除了以上的技巧,实践和反复练习也是提升标点符号运用技巧的有效方法。多做一些题目,阅读更多语文文章,加深对标点符号规范和适用情况的理解,并在写作中灵活应用。

126、(5)建议献策型。

127、(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128、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129、(8)清荣峻茂荣:茂盛

130、(8)湮于沙上 湮:埋没

131、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132、(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33、(14)富贵于我如浮云

134、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135、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36、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137、“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138、(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139、(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140、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141、三,理解。

142、(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14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144、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145、(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146、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47、“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148、(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149、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150、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151、(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52、堪:能忍受

153、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154、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155、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156、(6)不逾矩

157、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158、灵:神异

159、(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60、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161、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62、(7)学而不思则罔

163、根据语法规则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循相应的语法规则。比如,逗号用于列举、分隔并列成分;句号用于结束陈述句;问号用于疑问句等等。根据相关规则来判断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164、“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鸣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165、笃:坚定

166、“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167、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168、具体答题技巧:

169、(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70、(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171、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172、(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73、(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74、(3)斯是陋室

175、(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76、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17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8、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179、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80、(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1、(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82、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183、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184、切:恳切

185、逝:往、离去

186、四、句子翻译

187、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88、二,翻译

189、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190、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191、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192、确认句子成分:在修改标点符号之前,需要先确定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以便正确地将其分段。

193、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194、(6)可以调素琴

195、题型答题技巧

196、(3)议论评价型。

197、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198、(9)良多趣味良:甚,很

199、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200、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沿河求之 沿:顺着

202、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203、(13)切问而近思

204、(4)夕阳欲颓颓:坠落

20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6、(5)被动句

207、(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208、翻译是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翻译有的可能会难一点,因为有的是虚词,它不用反,有的是一个词有很多意思,你得一个一个代

209、分清独立主格结构:如果句子中出现了独立主格结构,需要使用逗号或者破折号与其他部分隔开。例如:“天气晴朗,我们出去玩。”或者“天气晴朗——我们出去玩。”

210、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211、速记口诀:

212、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213、(3)省略句

21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15、(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16、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217、(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218、读懂整个句子的意思:在修改标点符号之前,首先要确保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弄清楚句子的主旨和主语、谓语等要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标点修正。

219、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220、(5)行拂乱其所为

221、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222、(3)为人谋而不忠乎

223、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224、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25、在中考语文中,修改标点符号的题目是常见的一个考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226、(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27、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29、技巧一:句意分析法

230、(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31、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232、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233、(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34、在中考语文中,修改标点符号是经常遇到的一种题型,下面是几个技巧可以帮助你解决这类问题:

235、(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36、(12)转转不已已:停止

237、“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238、(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怎么,哪里

239、“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40、五、内容理解与概况

241、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242、(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43、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244、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45、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2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47、(4)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248、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249、调:调弄

250、参考经典范例: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文章或范文,学习其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和技巧。通过多读、多练习,提高对标点符号运用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251、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252、(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53、(1)人不知而不愠

254、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55、注意逻辑关系:标点符号不仅仅是起到界定句子结构的作用,还可以表示不同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冒号可以引出解释或例证;引号可以表示引用或特殊含义等。需要注意上下文中成分之间逻辑关系是否恰当,并酌情修改标点。

256、(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57、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258、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59、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260、第三步:分析原文

261、三、虚词辨析

262、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63、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断,这是凭你的语感。人名呀,地点呀,这些地方不需要断。

264、(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只 染:沾染(污秽)

265、一,断句

266、夺:改变

26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68、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69、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270、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271、惑:迷惑,疑惑

272、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273、紧抓关键词

274、(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75、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276、第一步:分析标题

277、愠:生气,恼怒

278、(15)必有我师焉

279、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280、如某地中考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281、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282、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283、(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28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285、(2)有龙则灵

28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义鼠》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287、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88、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289、(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290、(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91、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292、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293、(7)是非木杮 是:这

294、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295、(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96、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297、(一)《论语》十二章

298、殆:疑惑(

299、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300、(1)有仙则名

301、(5)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302、(4)固定句式

303、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304、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305、(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306、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07、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308、“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30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310、辨别并列句和复合句:在修改标点符号时,需要辨别句子是并列句还是复合句。如果是并列句,则需要使用分号、逗号或者连词进行连接;如果是复合句,则需要使用引导词和标点符号将不同的从句分开。

311、六、人物形象分析

312、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31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314、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315、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316、(6)不以疾也疾:快

317、修改标点符号的时候要把题目读一遍,根据读时的语气来确定错误的标点符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