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教育的名言警句【好句摘抄46句】
- 2024-11-19 16:06
关于学校教育的名言警句
1、《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3、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李绅
5、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徐特立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7、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冷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实知道上都有,找找就可以了啊
9、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10、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1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5、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
1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
17、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18、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
19、“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0、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2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4、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夏日》
25、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题诗》
26、只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27、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28、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卡连柯
2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3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关于学校教育的名言警句
31、赤露两肘腹无粥,踏车辛苦歌如哭。——赵俞《踏车曲》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33、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34、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基石。
35、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贾岛《暮过山村》
36、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37、得鱼不自饱,辛苦为谁忙。——《题画》
3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9、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4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41、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42、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4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44、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方夔《早行》
45、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歌德
46、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