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例句
- 2024-09-30 12:29
1、而被动句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是各种语言的基本句式,在不同语言中被动句的语法有一些差别。
2、(2)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3、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4、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5、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则用分号。
6、//codetobeexecutediftheconditionistrue
7、④“是”作为判断词,汉代就有了。从汉语发展来看,判断词“是”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
8、如间断的句子有三个字以上用逗号,两句话意思相同的时候用封号,破折号表示说明的意思,人们说话还没说完或表示省略的时候用省略号。
9、例: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
10、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11、该句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前文一个有力的补充,不能不读,所以括号应改为破折号。
12、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年天津卷)“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只是一个选择分句,它末尾的问号应改作逗号。三、句子内容1、从语意结合紧密程度来分析(1)虽然有人说在场子里,远远看了一下,又没有一个闲人。
13、(2)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顿号、逗号、分号都可表并列关系,词语之间的并列一般用顿号,如果并列词语相连,其中大的并列用逗号,小的并列用顿号。
14、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15、(2004年湖北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仅仅是句子的一部分,是“这句话“的同位语,在句中作定语,它的后面不能用句号。
16、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格式:主语+者+谓语+也
17、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18、intnum=10;
19、动词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分为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古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
20、二,看句子里使用的联词。
21、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触龙説赵太后》
22、(1)比赛失败后,他伤心极了!该句只是在记述行为,不在于表现情感,所以叹号应改为句号。
23、句中“二、三线”有两个意思,即“二线”和“三线”,这里的顿号不能少。
24、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25、例:余为伯倏,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26、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27、古代汉语表示否定语气,是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格式:主语+非+谓语
28、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白居易《轻肥》
29、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30、(2)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的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31、(他想不到农会还能做起活来。)破折号和括号都可表示注释。破折号注释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连正文读出来。括号注释的内容一般和正文没有密切的关系,不属于文章整体一部分,可以不读出来。
32、一、句子语气一般来说,陈述事情的句子,尾末用句号;疑问句、反问句的末尾用问号;感情、语气强烈的句子,末尾用叹号。
33、从标点符号管辖的内容范围来判断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引用的内容不包括“嘛”,引号应放在“怪”之后。四、句子逻辑有些作用相近标点符号的使用因在句中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34、例: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
35、副词判断句,主要有副词“乃”“即”“则”“诚”“本”“非”等等。实际上这类判断句仍旧用词序来表示判断的,这些副词只是起了强调作用或否定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副词看作是这些判断句的一个标志。
36、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37、比如表示感叹的句子一般需用感叹号;表示提问的一般用问号。
38、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文王》
39、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40、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41、(3)省委负责同志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我省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42、(1)她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我呀”只作后一个部分内容的主语,它后面的叹号应改为逗号。
43、例: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论语·子路从而后》
44、△“非”字可译为“不是”,但它是副词,并不表示判断。
45、二、句子结构结构完整的句子,末尾才能用句末标点,结构不完整只能用句中标点。
46、printf("Thenumberispositive.\n");
47、我马维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48、△①加“乃”和“即”的,先秦不太多,后代比较多;加“维”和“惟”的,先秦较常见,后代不多见。
49、省略“者”、“也”,这是“……者……也”的省略形式。格式:主语+谓语
50、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5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是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格式:主语+谓语+也
52、在这个例子中,num>0是条件。因为num的值为10,这个条件为真,所以"Thenumberispositive."会被打印出来。
53、耕渔与陶,非舜官也。《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
54、例: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55、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56、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57、△区分“是”为判断动词还是指示代词。
58、(2)身旁的小李早已沉不住气了,大声地嚷着:“分队长,分队长,……”
59、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范缜《神灭论》
60、例:是乃狼也。《左传·宣公四年》
61、例: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6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
63、③先秦时代,有没有判断词存在,目前正在争论中,讨论“为”。
64、(1)今年全公司要继续走“少投入、多产出;以适用技术服务于农”的路子。
6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
66、①先秦时代,“是”字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
67、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8、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69、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70、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71、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72、if(num>0){
73、从形式上看,该句似乎是个问句,但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末尾不能用问号,应用句号。
74、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孟子·滕文公上》
75、因此(1)句中引号里的内容是三个短语并列,顿号、分号都要改为逗号,(2)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并列的小分句,应用逗号,两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76、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担者,这种句型是被动句。所谓判断句,是指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判断主语的句型。一、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77、用判断句的形式说明原因(因果复句)。
78、用判断句的形式解释词语。
79、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80、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81、在C语言中,判断语句通常使用if关键字来创建。if语句用于测试某个条件,如果该条件为真,则执行紧跟在后的语句块。基本的语法格式如下:
82、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吕刑》
83、③这些副词和语气词常常和否定副词“非”配合起来使用。
84、例如,如果我们想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正数,可以这样写:
85、例:繁起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86、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87、(3)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88、一句还没写完,用逗号。一句写完用句号。有两个以上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最后一个用句号。其他的用顿号。
89、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天子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韩非子·十过》
90、助词判断句,这类判断句就是所谓的“‘者’‘也’判断句”,实际上它是用词序来表判断的,助词“者”“也”只是用来表停顿和语气的,我们也可以把“者”“也”看作是这类判断句的标志。
91、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92、A“为”字是动词,不是真正的判断词,其作用很像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
93、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
94、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95、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9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子路从而后》
97、句子的标点符号是反映句子语气的有效手段,标点符号正确,句子的语气便一目了然。判断句子的标点符号正确是否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看句子的语气。
98、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主语和谓语不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
99、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省略“也”字。格式:主语+者+谓语
100、王,人君也;斶,人臣也。《战国策·齐策四》
101、B只有在极少数句子中,“为”才和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相当。
102、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总叙》
103、例:百工维时。《尚书·皋陶谟》
104、②“是又”等于“此又”,意思是“这些又”。如果“是”是判断词,就应该说成“又是”,而不能说成“是又”。
105、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106、国平养侠儒,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
107、判断句的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有时承上文省略,这时,句末的“也”字必不可少。
108、于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109、(2004年重庆试题)括号里的内容分别是对“瓜果、蔬菜”,“作物”的补充说明,因此,括号内容应移到相应词语的后面。
110、不能单纯从句子的形式来判断。
11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中,在谓语前面可以加上“乃”“即”等副词或“维”“惟”等语气词,起加强判断、肯定、否定等语气的作用。
112、比如句子:难道我不可以吗?"难道"是问句的常用词,所以标点符号应用问号。
113、②语气词“维”和“惟”起引出谓语的作用,它后面的谓语并不能和前面的主语发生判断关系。
114、这里的condition是一个表达式,其结果为真(非零)或假(零)。如果condition为真,那么大括号{}中的代码会被执行。如果为假,则跳过大括号{}中的代码。
115、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116、⑤秦后,由于拟古,有时“是”也不是判断词,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然采用先秦的形式。
117、if(condition){
118、厥,其也。《尔雅·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