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安居乐业的意思二年级上册语文15课大禹治水汇总

  • 2024-11-23 13:14
  • 编辑

安居乐业的意思二年级上册语文15课大禹治水

1、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凡事要顺应自然规律。比如最开始的堵的办法,就是违背了规律,因此大禹采用的疏的办法就是顺应了自然规律。

3、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4、面对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处死;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和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

5、大禹认为只有洪水冶好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6、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7、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事业,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就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治水。

8、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入大海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回来,大家被水淹的都逐渐耕种。

9、大禹治水就是大禹改堵为疏通的方法,挖了渠道疏通了水,防止了水灾。他的这种治水方法也给了我们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11、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大禹身为治水的领头人,自己三国家门而不入,也给群众带了好头,让人信服,也就有人跟着他一起做件事,因此有了成功。

12、面对洪水泛滥,大鱼的父亲采用堵的方法失败了被猝死大于接过治水的众人,采用疏的办法成功了,这里边对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伟大的重要的启示,就是疏导。

13、从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人们总结出一个驯服洪水的办法:引水疏河;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中,人们知道了洪水不能堵的理由;两者结合就是直到今天还一直也用的治水方法:水宜疏不宜堵。

14、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15、鲧因为偷了天帝的息壤下到凡间防堵洪水,惹恼了天帝,在羽山被天帝派来的火神杀死。鲧的尸体经过三年不但没有腐烂,腹中还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天帝派一个天神到羽山,用吴刀剖开鲧的肚子,竟然跳出一只虬龙,就是禹。而鲧的尸体在生禹之后发生了变化,化为黄熊(一说是黄龙)跃入羽渊,消失了踪影。

16、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7、大禹平息了洪水,老百姓又回到平原上居住,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感激他。因为禹的功劳太大,所以舜就把帝位禅让给他。禹成为天子之后,定都安邑,国号夏。

18、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19、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做大事必须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格、大公无私的襟怀。

20、禹即位以后,也想效法尧舜的禅让,临死时把天下交给和他一起治水的益。但因为禹的儿子启很贤能,百姓都很属意他,启只好顺应民心,出来当国君。启死后,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太康。太康死后由他的弟弟中康继位。就这样世代相传,从此天下就专属一个家族的了。

21、做事要找对方法,大禹的父亲开始采用堵,没有治理好;而大禹采用了疏通的办法反而有了成效,说明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用巧劲,不要蛮干。

22、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23、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2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千古流传,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为后世称颂。大禹娶东夷部族涂山氏之女为妻之后,为早日完成治水大业,新婚仅四天就离家。但由于治水工程任务艰巨,大禹在外13年间,多次路经家门而不入。

25、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26、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27、《大禹治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禹带领大家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后来洪水退了之后,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大禹治水的精神是可贵的,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8、《大禹治水》简介:

29、大禹接续父亲未完成的遗志,要平息洪水。天帝还派了天神帮忙,伯益负责掌火,焚烧山林沼泽中茂盛的草木,驱逐禽兽,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治水初期大禹还获得了两样宝物,一是羲皇所给的“玉简”,可以用来度量天地;另一个是河精所授的“河图”,记载所有的河川道路,用来观察地形。天神、宝物的帮忙,再加上地上百姓的通力合作,大禹治水有了很大的成效,河川都顺着水道流向东方的大海,而人类居住的土地也都加高了。

30、大禹生活非常俭朴,将精力全部用于治理沟渠水利。《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于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安居乐业的意思二年级上册语文15课大禹治水

31、三字经故事:大禹治水

32、安居乐业,意思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的样子,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语出《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