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成语由来简单优选汇总68句
- 2024-11-24 16:05
关于诚信的成语由来简单
1、闲邪存诚
2、资治通鉴: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来。
3、抱诚守真
4、能找到尽量多的关于诚信的成语和诗句或是谚语等,越多越好,
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6、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7、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8、刘邦最后在夏侯婴的劝说下,终于同意放过季布,还封他做了官,先是郎中,后来又升为河东太守。
9、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10、秦朝的楚地有一个人叫季布,他是一个性情豪爽,仗义讲信用的人,只要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无论这件事有多么难办,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完成,这使他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佩。
11、抱诚守真、抱柱之信、达诚申信、表里如一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13、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4、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通过这件事情,商鞅变法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要讲诚信,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15、【成语】
16、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17、修辞立诚
18、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
19、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时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双方约定: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2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1、在楚汉争霸的这段时期里,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好几次项羽打败刘邦,都是因为季布出谋划策。后来刘邦战胜了项羽,但每每想到此事,心里都会感到十分气愤,于是他下令捉拿季布。
22、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百姓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23、民无信不立。——孔子、
24、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25、一言九鼎,2言而有信,3诚至金开,4一言为定,5抱诚守真,6金口玉言,7驷马难追,8精诚所至,9言行信果,10修辞立诚。
26、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27、“一诺千金”体现了贤人君子的高风亮节,人无虚言才赢得信用,足见诺言的重要。
28、一诺千金。
2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真心实意、诚心正意、货真价实、诚心诚意、一言为定、驷马难追、表里如一、抱柱之信、言行一致、真心诚意、开心见诚、言信行果、光明磊落、心口如一、襟怀坦白、诚心实意、开诚布公、言而有信、拾金不昧、童叟无欺、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
3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关于诚信的成语由来简单
31、言信行果
32、诚至金开
33、诚召天下客,誉从信中
34、一诺千金、拾金不昧、推心置腹、诚至金开
35、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36、苏联:爱情的火焰需要不断添加忠诚的干柴。
37、诺千金的季布
38、商鞅立木取信
39、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一诺千金 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3.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4.一言九鼎[yīyánjiǔdǐng]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典故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6.驷马难追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例句: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翻悔之理!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耶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驷马难追的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40、商鞅立法,后面商鞅自己为违背了法则,他自己也接受了惩罚。
41、季布有个同乡名叫曹邱生,能言善辩却爱巴结有权势的上层官员,所以,季布看不起曹某人。不过,有一次曹邱生来看望季布,说道:“我听说楚地到处流传关于你的事,大家都说‘得到黄金千两,不如得到季布一诺’,你一句应允承诺这么厉害,我要向全国广做宣传啊!”
42、取信于人信誓旦旦言而有信言行信果信守不渝
43、曹邱生和季布是同乡,他向来就喜欢攀高官,爱慕权贵。季布刚当上官不久,这个曹邱生就来拜访季布,季布很是不喜欢他。
44、赤诚相待
45、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6、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
47、清·顾图河: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48、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49、宋·苏轼: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50、而仰慕季布的人有很多,都会偷偷去帮助季布逃过刘邦的捉拿。季布也通过乔装打扮,到了一户姓朱的人家去当佣人。朱家当时知道这位佣人就是季布,但仍然愿意保守秘密,收留了他,甚至后来,朱家还派人到洛阳去找夏侯婴(刘邦的老朋友),想以此劝说刘邦不要再捉拿季布了。
51、宋·周敦颐: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52、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5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54、季布见曹某人是真诚拜见自己,就以礼相待,将他视若上宾,留吃留宿。后人根据“得到黄金千两,不如得到季布一诺”压缩成“一诺千金”,这成语自此流传开了。
5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7、古人诚实守信典故-季布: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5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59、季布在他要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想让他自己感到尴尬,赶紧走人。可是这曹邱生的脸皮实在太厚了,一见到季布,就使劲地鞠躬作揖。季布对此不理会,还说着很难听的话,可是这曹邱生根本不在乎,拉着季布的手谈说以前的家常,还说着吹捧季布的话:“我很早就知道你为人仗义,讲诚信,大家都说就算得到一千两黄金,都不如得到你的一个诺言呀!你看,我作为你的同乡,这些年来,都是一直在宣扬你的美名呢,你为什么就不能理我呢?”季布听了这番话,心里乐了,不仅理了曹邱生,还赐给他一笔厚礼。
60、成语“一诺千金”出自《史记》,一个叫季布的官员的故事。季布在楚汉相争时,基本立场站在项羽一边,他多次明帮暗助,使项羽得过胜利,陷刘邦于困难境地。因此在刘邦最后夺取天下,击败了楚霸王项寸后,汉王刘邦曾想杀死季布。在夏侯婴的极力劝说之下,刘邦才明白不可心胸狭窄,要以季布的才能为汉朝尽力,于是封官留用。
关于诚信的成语由来简单
61、一诺千金成语故事:
62、日常生活,小到定一个见面倾谈约会,大到签署合约协议,只要有“一诺”,应必说话算数,不可随意更改、推诿、胡乱解释、偷换概念以违背约定或撕毁协议。这样才可取信于人,“一诺”便有如“千金”般高贵,从而受到朋友,以至世人的尊重和信任。
63、诚心诚意、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开诚布公
64、、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65、英国:诚实不需假于笔墨,美丽不需假于粉黛。
66、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诗句
67、【名言警句】
68、在这之后,曹邱生更乐意给季布宣扬美名了,季布的名声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