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唱词95句
- 2024-11-25 00:35
牡丹亭唱词
1、〔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是睡荼蘼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2、[山坡羊]没乱(迷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出乎意料地;突然)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指美人),拣名门一例(犹言照例)、一例里神仙眷(反语,不愿父母照例为她在名门宦族中择配)。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名门中没有良缘,徒然把大好青春葬送)!俺的睡情谁见?则索(须得)因循腼腆(害羞)。想幽梦谁边(何处),和春光暗流转?迁延(徘徊),这衷怀那处言!淹煎(谓受熬煎,遭折磨),泼残生(苦命人)除问天!
3、〔品令〕他倚太湖石,立著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栏,转过秋千,肯著裙花展,敢席著地怕天瞧见。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
4、三戏之真,思之切
5、[玉莺儿]你生小事依从,我情中你意中。有心灵翰墨春容,倘(也许)直(碰到)那人知重(知心、爱惜)······
6、[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一立小庭深院。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7、[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著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8、[山桃犯]有一个曾同笑,待想像生描著,再消详(端详;揣摩)邈(模糊不清,超卓)入其中妙(指梦中人的美妙神情),则女孩家怕漏泄风情稿。这春容呵,似孤秋片月离云峤(耸入云中的高而尖的山),甚蟾宫贵客(科举时代对新进士的美称)傍的云霄(挨着画中美人)?
9、[川拔棹]你游花园,怎靠着梅树偃(安卧)?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为我慢归休,缓留连。听,听这不如归(不如归去,拟杜鹃啼声)春暮天。难道我再到这亭园,则挣的个长眠(长眠于地下)和短眠(做梦)。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10、[双声子]柳梦梅,柳梦梅,梦儿里成姻眷;杜丽娘,杜丽娘,勾引得香魂乱。两下缘,非偶然。梦里相逢,梦儿里合欢。
11、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12、[绵搭絮]雨香云片(云雨事),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字幕漏此二字)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害”得我心神不定、脚步飘忽难移。嚲,摇曳),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意指坐着起来皆不适意。忺:欢快,惬意)?则待去眠。
13、停半晌整花钿
14、[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到处)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傍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贴)着牙儿苫(颤动)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很像),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15、[鹊桥仙]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
16、二,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就把大家闺秀的内心世界精细地展示了出来。
17、二情之萌,戏之始
18、[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留恋),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19、可见,《皂罗袍》展现的正是杜丽娘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第一次强烈撞击,也拉开了下一步梦中求情的序幕。
20、一景现情发,情入景存
21、[玉交枝]是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好是(正是)咱眯睎(两眼微合且动,眼色迷离的样子)色眼寻难见。明放着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梦前。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旋转)再得俄延(延缓,耽搁),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同“扁”)。
22、[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嚲,意软鬟偏。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23、优秀的作家是有思想的作家,他善于体贴人的深层世界,在文学创作中糅合自己的哲学思考。这段唱词便体现了汤显祖对情感的思考,少女内在的“戏”,发乎情,但并不止乎礼义,偏离了礼教的管制,反映了思想家汤显祖对情感的真实状态的确认。
24、在《皂罗袍》的创作中,情景交融的笔法充分展示了文学家汤显祖超凡的描述能力;其内蕴的强烈冲突态势透露了戏剧家汤显祖对“戏”的冲突本质的掌握;把情感作为本剧的终极推动力则显露了哲学家汤显祖对人类情感的理解,《皂罗袍》是揉和了情、景、戏、思四大因子的戏曲佳构。
25、[意不尽]软咍咍(软绵绵)刚扶到画栏偏,报堂上夫人稳便(稳妥)。我丽娘呵,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
26、[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7、[鲍老催]单则是景驰应变,看他春官值令把时序迁。一般的娇凝翠绽把情连牵,这是景上缘,想内成(比喻这段姻缘只是梦幻,借用佛家说法。景,影),因中现(一切事物都由因缘造成,佛家说法。见,现),恰柳暗花明白日青天。他梦酣春透了怎留连?拈花闪碎的红如片。
28、[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情思难以排遣),梅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併(拼着)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吓,守的个梅根相见。
29、〔尾声〕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30、《惊梦》在《牡丹亭》的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女主人公春情始发,是整部戏的情感基础,其中的唱词《皂罗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脓艳而不失蕴籍,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牡丹亭唱词
31、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32、〔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33、[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形容衣裙色彩明快鲜艳)出落的(衬托出)裙衫儿茜(绛红色),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嵌),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天性使然)。恰三春(春天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34、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35、一,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36、昆曲《牡丹亭》唱词
37、《皂罗袍》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38、[嘉庆子]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丽娘自指)去沁园(园林名。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所有,后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挤眉弄眼),奈烦(耐烦,表示温柔体贴)也天(极言之);咱噷(开)这口,待酬(对答)言。
39、浪漫主义就是运用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人物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当我们从艺术角度欣赏《牡丹亭》时便会发现,它至始至终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辉。
40、[普天乐]这些时把少年人如花貌,不多时憔悴了。不因他福分难销,可甚的(说什么)红颜易老。
41、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42、[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
43、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44、论及“临川四梦”的成因,汤显祖解说道:“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按照这种情——梦——戏的逻辑,“戏”的生发起点归根到底源于“情”。在游园的过程中,少女的情思被激活了,想象的春逝虚景又从反面警醒了少女的心思,主人公春情既发,青春意识已经长成一根青翠而渐行坚韧的芽,成为主人公接下来遇梦,并进而求梦寻情的逻辑起点,情的要素被汤显祖提升到新的高度,导引着主人公进行生命抉择。
4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46、戏的本质就是矛盾冲突,成功的唱词应该到位地呈现戏剧的对抗性运动,《皂罗袍》内蕴着激烈的斗争,本身就是一出“戏”,这一曲情词到位地呈现两种景致的对立和反差,主人公自然而生的春情和管制人情的礼教的冲突则是潜在的、且更为深刻的。结合全剧来看,这段唱词更是整出戏的心理、情感基础,主人公的寻爱行动将以此为起点伸发开去。
47、[啭林莺]从小来觑的千金重,啊呀,娘啊,不孝女孝顺无终。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椿萱(父母)再奉。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48、迤逗的彩云偏。
49、[尹令]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勉强就着)个书生,恰恰生生(怯怯生生,羞羞答答貌)抱咱去眠(这首曲子每句皆嵌有“生”字,使全曲声情流美,曲词创作中称为“巧体”)。
50、[燕过声]轻绡(轻纱),把镜儿擘掠(揩拭)。笔花尖淡扫轻描。影儿呵,和你细评度(商议评论):你腮斗儿恁喜谑(脸颊儿这么娇美),则待注樱桃,染柳条,渲云鬟烟霭飘萧(描画自己的唇、眉毛和云鬟)。
51、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52、〔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53、赏析:虽然只有寥寥四十三字,但写景、状物、描摹人物情态和内心活动,信息量很大。“袅晴丝”,阳春三月,晴朗的春光里,有“晴丝”在春风里晃漾、飘动,它或许是屋檐下吊坠的一线蛛丝,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或许是粉墙外的柳树,随风飘进几缕柳丝?春天,万物萌动,少女内心的“情思”,也在春风里苏醒、滋长,激发出最初的波痕。“吹来闲庭院”,大户人家规矩多。
54、[二犯么令]偏则他暗香清远,伞儿般盖的周全。他趁这、他趁这春三月红绽雨肥天,叶儿青,偏迸著苦仁儿里撒圆。爱杀这昼阴便,再得到罗浮梦边。
55、[前腔]为我慢归休,款留连,听、听这不如归春幕天。难道我再到这亭园,难道我再到这庭园,则挣的个长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56、[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57、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尤存。
58、[川拨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一时间望眼连天,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
59、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60、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牡丹亭唱词
61、[倾杯序]宜笑,淡东风立细腰,又似被春愁著。倚湖山梦晓,对垂杨风袅。忒苗条,斜添他几叶翠芭蕉。
62、[玉交枝]似这等荒凉地面,没多半亭台靠边。敢是咱眯睎色眼寻难见?明放著白日青天,猛教人抓不到魂梦前。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
63、[集贤宾]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看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
64、[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用杜鹃啼血成花的传说,谓杜鹃花盛开),那酴醿(字幕“荼”后面的这个字电脑打不出来,故改换两字,所指相同。花名,花性寂寞,春天里开花最晚)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为花中王,但开得晚,与众花一起凋谢,并不占先。接应后语,还是梅好)!闲凝眄,生生燕语明(清脆明快、婉转流利)如剪(指剪子声),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65、〔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6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67、[懒画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尽管粉墙重重,却阻挡不了撩人的春意。少甚么:多的是。低就高来:高高低低),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字幕漏此字)睡酴醿(其茎有刺)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字幕漏此字)好处牵。
68、《寻梦》
69、[步步娇]袅(柔弱细长貌)晴丝(字幕误为情丝。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蛛网游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没揣(没料到)菱花(指背后铸有菱花图案的镜子),偷人半面,迤逗(挑逗)的彩云(美言发卷,或指彩云髻)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70、杜丽娘第一次接触千花争妍的春景,大自然就以积极热烈的态势呈现在她面前,少女的情欲在“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基础上经由“如许春色”洗礼而走向成熟,大自然才是真实的,自然的情感才是真实的情感,少女的意识流逐步向“自然”复归了,情欲有理的思路为后来的寻梦无罪找到了最重要的心理依据。关注人的本质、承认人的情欲是明代心学思潮的重要部分,汤显祖对人性人情的考察反映到戏曲创作,寄托着作者对青春意识的颂扬。
71、《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72、[尾声]软咍咍刚扶到画栏偏,报堂上夫人稳便。少不得楼上花枝也则是照独眠。
73、〔尹令〕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
74、[三月海棠]怎赚骗?依稀想像人儿见。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
75、[绕地游]梦回(迷梦回转,梦渐醒)莺啭(鸣),乱(撩乱人心)煞年光(春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点香)尽沉烟(指点燃的沉香),抛残绣线,恁(怎么)今春关情(牵动情怀)似去年?
76、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77、牡丹亭·惊梦·步步娇
78、摇漾春如线。
79、〔豆叶黄〕他兴心儿紧咽咽呜著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昏善,这般形现,那般软绵。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呆将来半天,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吊将来半天。敢是咱梦魂儿厮缠。
80、[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犹一串串)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81、〔嘉庆子〕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咱歆这口待酬言。
82、[滴溜子]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竞开遍。湖山畔,湖山畔,云缠雨绵;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惹下蜂愁蝶恋,三生石(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上缘,非属梦幻,一阵香风送到林园。
83、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我们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84、[江儿水]偶然间人似缱,在梅村边。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85、[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看薰诱被眠,春那,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86、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87、《牡丹亭》原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88、[破齐阵]径曲梦回人杳,闺深珮冷魂销。似雾濛花,如云漏月,一点幽情动早。
89、红楼梦原文:
90、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牡丹亭唱词
91、作者朝代:明代
92、[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嫩紫娇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字幕误为“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哪一家)院!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敞。唐▪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闺阁)人忒看的这韶光(春光)贱。
93、[尾声]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春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94、[豆叶黄]他兴心儿(着意)紧咽咽(语音滞涩),呜(吻)着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慢吞吞)做意儿(故意)周旋,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镜中人,实谓明白人,丽娘自指)昏善(昏沉善良),这般形现(显现形骸),那般软绵。忑(惊异)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应作“红叶儿”,指花瓣)呆将来半天,忑一片撒花心的红影儿吊将来半天(梦中被花神惊醒),敢是咱梦魂儿厮缠?
95、三,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