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里珍惜眼前人【41句文案】
- 2024-11-25 01:19
王家卫电影里珍惜眼前人
1、电影不如同《春光乍泄》所有的一丝丝热烈,从头到尾都像是沐浴在迈阿密海边的月光之下。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有可以接受他的人,却没有可以理解他的人,他的母亲不行,年少时遇见的“父亲”不行。最后到最后,能把秘密分享的人,真的只有那唯一的一个。
2、但如果你翻阅古籍考证一番,你就会很惊奇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一直都是比较宽容的,中国古代法律一直都没有对同性恋行为制定过严厉的惩罚条例,而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更是发现在清代时出现了对同性恋宽容、对异性恋反而严厉的现象:当时的社会规矩对同性恋关系的公开表现(男人手拉手在街上走,戏剧表演出现娈童等)相当宽容,反而把异性恋严格限定在私人生活的范围之内。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传宗接代的家庭伦理规范也会变相地为黎耀辉与何宝荣这样的同性恋者制造压力,而这应该也是他们逃避到异国他乡的原因之一,我目前觉得现在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压力会越来越宽容。
3、《月光男孩》更像是一部成长诗,它无关肤色,五官,形象,它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内向小男孩的前半生故事。
4、前不久又看了一遍,我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5、该片的摄影着重表现人物在阳光和汗水中的皮肤质感,黝黑发亮,饱满,浸透着情绪。
6、但是无论我看多少遍同样很感动。
7、其实仔细看看现在的我们,也何尝不是何宝荣,黎耀辉?
8、但《春光乍泄》显然是一个例外,这是一部文艺片,我们要站在文艺的角度去看待,以往作品中“商标式的王氏高度哲理性语言”在本片中被最大程度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极其朴素的日常对白和旁白,但它们同样能用台词以及背景在一瞬间的之内直指人心。在其他人看来,《春光乍泄》已经达到了电影美学的极致,的确,这部电影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慢慢地沦陷于那两个被放逐在异国苍穹下的男人的隐秘忧伤和黯然心事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并且久久不能自拔……
9、这又说到了哥哥(张国荣),哥哥在娱乐圈的好口碑那是公认的,现在很多的一线明星也都受过他提携,(比如,古天乐一开始只是在TVB跑龙套后来张国荣一直制造机会给古天乐,另外就是古巨基、莫文蔚、张卫健等等)所以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几乎半个娱乐圈的明星都知道的。
10、我认为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同性或异性之间有何区分,同性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王导本身拍电影喜欢攫取社会中的边缘人群,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或者是王导表达出他眼中的“文艺”亦或者是张国荣歌曲(沉默是金)里面的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11、导演巴里·詹金斯是王家卫的粉丝,电影自然也有很多王家卫的影子,气质上很接近《春光乍泄》,两者都是非常孤独的故事。《春光乍泄》里面,何宝荣总会对黎耀辉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黎耀辉也几乎每一次都会心软,因为在这个寂寞的世界里面,找到一个人就像遇到一片雷同的树叶一样珍惜。
12、影片开端有个接连好几圈三百六十度的长镜头,展示空间与人物调度,轻微的眩晕感。
13、其实拍戏的时候梁朝伟很放不开的,都是在哥哥(张国荣)的引导和帮助下才拍出了这么好的片子。而且当时梁朝伟没试过这么到那么远的地方拍戏,隔着那么远,每次拍完之后,他自己曾说过,非常想家,但是,回去一次就要三十小时左右。
14、后来我终于看懂了,时间一晃而过,台北的街市,国语,嗲嗲的声音,捷运,1997,热闹喧闹。原来此处是归处,黎耀辉终于从新开始了,原来想要从新开始不是和谁,只是和自己。何宝荣的从新开始,只是表面,他以为黎耀辉会回来,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原来未来,不过是历史的不断重演,多少男男女女,分手又和好,每次有一方说出,我们从头来过吧。都会重复过去,周而复始。不是因为还有多少爱,而是因为,我们谁不想从头开始,换一部新日记本,换一台新电脑,开始一个新学期,换一个blog每一次都会给自己一个憧憬,然而那个憧憬如同千禧年,不过是个寻常年份太阳照常升起,不会有任何改变。不如我们从新开始从哪呢?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是么?回归后的香港,又有什么不同,英护照,经济仍然发展过去,过去,杨晓芸说的,再见过去,管他过去的过不去的。黎耀辉过去了,重新开始,因为他醒了。醒后我们各分散。十一年后,香港仍然太平盛世,黎耀辉娶了刘嘉玲Leslie在那边找到和他共醉生梦死的人了么?
15、有人说王家卫这部片子写的不是爱,而是回归,是人性的渴盼。
16、看完《月光男孩》时候,一瞬间想到的是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所有人都是过客,都不能走进心里,在这个世界上,让自己是自己的人,捕获寂寞心灵的人,好像就只有那一个。
17、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之前差一点颁给了《爱乐之城》,电影剧情并不是曲折离奇,或者新奇有趣。恰恰是他朴实的,详细的,犹如一曲诗一样的书写了一个黑人男孩的三个阶段,真实又朴实。总之你们自己体会一下吧。
18、《月光男孩》是一个有着很多本可以去营造情感张力之处的作品,但电影却用一种克制含蓄的情绪将其一一抚平了下来,而以少年、青年、中年为男主奇伦三个阶段的展开,更无时不刻的在营造一种隐忍的情绪,少年时是面对校园欺凌的隐忍,青年时是面对毒瘾的母亲和自已性取向的隐忍,到成年时与旧爱的再度相识时面对爱的隐忍,直到最后奇伦终敢于做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完成了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电影的情感也才在这最后一刻得以了迸发式的升华。
19、也许你会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黎耀辉与何宝荣当时所身处的香港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够宽容。
20、说回正题,《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选择了一起逃避现实。其实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逃避现实,一起逃到天涯海角,他们固然有可能拥有一段如电影般流光溢彩的浪漫时光,但最后十有八九只会收获一个如一滴夜雨中的泪水般心碎却无痕的结局,因为人只能逃避一时,无法逃避一世。而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坦然而坚定地面对现实,一起争取亲友对他们的理解和祝福,一起承担对与错的总和,他们就有可能得到现世的幸福,虽然这样的幸福可能不会如电影般流光溢彩,但也自有其动人之处,足以值得他们用一生去慢慢品味。另外虽然任意一对彼此深爱的人以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社会现实,但他们却可以选择积极面对现实这样一种态度,这不仅会让他们获得两个人的幸福,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人选择这样一种态度,那社会现实也会因此而慢慢改变。
21、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22、《月光男孩》用一个人从小到大人生中的三段时光讲述了一个寻找自我的成长故事,格局虽小却目光深邃的聚焦了黑人自身面临的困惑与矛盾,从一个人经历与情感的留白扩展到了一个群体的现状。
23、年,李安凭借同性恋题材的《断臂山》,再次登顶奥斯卡;而在八年之前,王家卫亦以同样题材的一部电影《春光乍泄》扬名于法国的戛纳。两个华语电影导演在不同时间都让我们荣耀和兴奋了一把。所不同的是,李安的断臂山》强调的是“爱情”——即使是同性之爱的坚贞、长久与终身难忘;而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则表现这种畸恋的脆弱、短暂与藕断丝连。不过话说回来,王家卫还是比李安会做生意,就连影片的名字都那么香艳。
24、电影有三段叙事,讲述奇伦从小受到同龄人的歧视,但有青梅竹马的伙伴凯文陪伴左右,最后这份感情渐渐萌芽,又因为和世界的激烈撞击而结束。多年之后奇伦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人,接到凯文的电话,开始接受这个世界给予他们的“畸形”,亦是恩赐。
25、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其实我也是觉得王导并非一定要表达什么,就像《让子弹飞》一样,留下隐隐约约的彩蛋,让你们去猜想,这也正是艺术
26、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观后感
27、当然,在《春光乍现》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之所以爱得如此痛苦和绝望,因为他们此前在香港总是感到自己是被身边的人所排斥的“畸零人”,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但就像王导所说的那样,他们“想离开香港,来到世界另一头的阿根廷逃避现实,却发现越想逃避,现实越发如影随形的跟着自己,无论到哪儿,“香港”都存在……”
28、那个瞬间才是成长故事的终结吧,两个游荡的,野犬一样的灵魂找到了对方,他们要去对抗那个早就不是对手的世界了。
29、这部电影我们还要注意一下当时的背景,在当时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里面弥漫的异国风情,用“流光溢彩”来形容布宜诺斯艾利斯绝对不为过,你可以看到五月广场上流动的车灯,高高耸立的方尖碑,快速闪烁的计时牌,湛蓝湛蓝的天空,当然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热情的探戈,忙忙碌碌的华人餐厅,耸立在河面上的钢结构大桥,一切的一切,都是发生在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地球另一面,绝美,绝望。
30、与李安的《断背山》相比,《春光乍泄》拍摄的更大胆,更琐碎,也更真实。影片沉溺于琐碎、阴郁的生活片段,不解释人物背景,不交代人物之间怎样开始这段恋情的由来,只是用艺术化的镜头去扫描两个男人间暧昧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一起抽烟,一起吃饭,一起跳舞,并在这之间不断出现争执和争吵,人物之间的距离也是影片的节奏制约,最后的结局充满了想像力。在拒绝过往和对归属的寻觅中,人物不再是事件和生活的承受主体,而是一种不确定的情绪的象征。
王家卫电影里珍惜眼前人
31、黎耀辉代表着保守内敛,何宝荣代表的是自由任性。在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嫉妒,绝望,放纵,逃避;在感情中做不到强大与自信。这样注定不能长久,最终他们不得不以告别结束。
32、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小,看的不够深入吧!就是感觉他们没有在一起很可惜。
33、抛开《月光男孩》身上所有的光环或者负担,不说肤色,不说奥斯卡,不说政治正确,也不说性取向,电影的着眼点非常非常的小,无非就是男孩的成长,围绕男孩身边伴随成长的寥寥几人,挤牙膏一样的稀稀拉拉的对白。从一个男孩的视角出发,说,“当我和世界不一样”,以及如何承认,“那就让他不一样”。
34、要说一部电影要表达什么,那么首先你就要对这部电影的导演有所了解,你要说我对于王家卫导演(以下简称王导)是什么样的看法的话,那我最欣赏的就是内地作家朱文曾说王家卫影片里的那些旁白听起来特像一个文学青年在絮叨。
35、电影的第三幕之中,奇伦变成了一个街头毒枭,用镀金的牙齿,浮夸的皇冠,夸张的肌肉和嘈杂的音乐伪装自己,却在接到凯文电话之后,一瞬间变回到多年之前海边的月光蓝色的青涩男孩。凯文说,打电话是因为听到了一首老歌。以此为契机,他们也承认了那份感情,埋藏在青春岁月,匆匆结束的感情,被冷色调的孤单所淹没的一段岁月。
36、这时候就会想起,“文艺”这个词代表的是什么,是无病呻吟的矫情吗?还是高贵典雅的图片收藏?都是,也都不是,他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欣赏能力,不对,是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人们总觉得“文艺”这两字跟底层人民搭不上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他们也有他们的文艺,在宿舍里,谁能哼两句大家喜闻乐见的歌曲,那么他也“文艺”,在过年时,谁能写出一手好对联,那么他也代表着“文艺”可能大部分人一辈子中也无法欣赏2.8亿的鸡缸杯,但,这有什么关系,万物都很独特,懂的欣赏的人才最快乐。
37、该片运用对比手法,在美景的衬托下,现实显得更加赤裸残酷。
38、说起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一下这部电影给王家卫带来的成就,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一举拿下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
39、所以每次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的时候,都会心软吧,好像错过了眼前人,就又要走上漫漫的寂寞长路了,下一个可以点亮灵魂的路灯还在迷雾的掩盖里面。
40、《月光男孩》通过喀戎的主观观感与体验,配以音乐背景,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使得喀戎充满创痛的精神旅程让人感同身受。
41、故事开始,小黑出生在黑人社区,个子瘦小,经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负,性格比较内向。这天他为了躲避那几个欺负他的男孩藏到了一个毒贩的窝点,这毒贩呢看他可怜,自己也挺喜欢孩子的,把他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