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51句

  • 2024-11-26 07:48
  • 编辑

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3、此联的意思是:在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股孤烟直上;在横穿西北的黄河头,一轮落日浑圆。后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塞外风光。

4、不是李白的古诗

5、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6、《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7、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

8、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9、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10、“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而紧接着的“直”又体现出了它的劲拔和坚毅之美;“落日”二字容易给人伤感的印象,所以作者用“圆”与之契合,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

11、作者:李白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13、参考资料:

14、《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1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景中寓情”的手法。教材的注者也许会说:“没错,这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征蓬出汉塞的景象则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啊!”的确,此句的“出汉塞”与下句的“入胡天”形成强烈对比,以归雁的“入胡天”(回乡)反衬“征蓬”的思乡之情。但是,从诗的特点看,“诗,就是诗人自己。诗人所反映的生活现实和情感体验,应该而且必须是自己深切感受到的,体会到的,有真情实感的,有自我个性的诗。”

16、使至塞上》王维

17、广大无边的沙漠中,浮升起一缕又长又直的孤烟,映照着天边一轮又圆又大的落日。描写漠野黄昏,景色瑰丽,雄浑无边。

18、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19、【作者】王维【朝代】唐

20、王维〔唐代〕

21、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2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3、诗的开头两句,显然是记叙,交待了出使情况。接着三四句转为描写。描写作者出汉塞(这时就像踏出国门一样)所见到的景象:征蓬随风飘飞,归雁鸣叫翱翔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隐难言的内在情感”。

2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出自《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25、扩展资料:

26、【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7、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8、【意思】大漠:浩瀚无边的沙漠。长河:黄河。

29、【鉴赏】广大无边的沙漠中,浮升起一缕又长又直的孤烟,映照着天边一轮又圆又大的落日。描写漠野黄昏,景色瑰丽,雄浑无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是王维描写大漠风光的名句。

30、《关山月》

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

31、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32、而面对随风飘飞的大漠蓬草,他更加感到那就是他的缩影——没有定根,被大风一吹就不知飘向哪里;就像他的政治命运一样,失去根基,就没有了方向,前途就渺茫起来。

3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34、李白《塞上曲》原文

35、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3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7、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38、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9、使至塞上

40、【出处】唐·王维《使至塞上》

4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2、这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43、“征蓬”释为“指唐朝出征的军队”的话,那就失去了”抒情主体富有个性化的情感倾诉”,只仅仅表达了一种普通存在的思乡之情(当然它也存在于诗人中),但是,显然诗人在这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多样的!从全诗情感变化来看。一二句记叙,都暗含一种失意之情。三四句在写景中寓情,表达了对仕途的担忧,对离开汉土的依依不舍,和思乡的微妙心情。

44、《使至塞上》

45、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4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7、“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没有抒情主体富有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从前面的背景可知,张九龄罢相,诗人失去政治上的依靠。此次出塞,明是奉使问边,风光光耀,实则降职左迁(后来他在河西节度幕府兼任判官)。他一路跋涉,从唐都来,过居延属国,出汉塞。此时,他心绪万端。见到去南方过冬的归雁鸣叫进入了胡人的穹天。就引起了他的思乡之情。

48、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9、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意境是:满眼尽是黄沙暗景的大漠,荒凉辽阔。遥远的漠边的人家燃起的炊烟在无风的空间里笔直向上飘升;滚滚长河的西尽之处,如血的夕阳缓慢下滑。主要表达的是山河壮丽之赞,天地浩瀚之叹,以及,形单只影、孤身一人之伤。

5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1、当他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时,则转而发出赞叹之情,昂扬与伤感,豪放与孤寂交织在一起。最后表达出对大唐广袤疆土的赞美和热爱。这样,整首诗的情感变化脉络才是清楚、完整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