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不眠倚桂树精选54句
- 2024-11-26 12:40
吴质不眠倚桂树
1、释义: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深秋,弹奏起用吴地的丝弦、蜀地的桐木制作的箜篌,美妙的乐声使得山中的白云凝滞而不再飘荡。神女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满腹忧愁。这都是因为乐师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4、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5、全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6、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7、释义: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8、“石破天惊”语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是出自杜牧的诗。
9、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0、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11、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2、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13、意思是: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14、李凭箜篌引主旨句是: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6、箜篌乐声优美动听,像是昆仑山美玉敲击,又像凤凰鸣叫;乐声感染,使得芙蓉在露水中饮泣,香兰开怀欢笑;融和了长安城十二座城门前的月光,二十三根弦打动了天帝。
17、《李凭箜篌引》全诗如下:
18、扩展资料:
19、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0、唐代白居易《竹枝词四首》
21、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22、凤凰清啼有关诗句,例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3、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24、箜篌乐声传到女娲炼石补天之处,补天的五彩石被声波击穿,引落了漫天秋雨。仿佛乐工走进神山,向神女传授技艺;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
25、唐代杜甫《赠花卿》
26、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27、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2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9、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30、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不眠倚桂树
31、【译文】
3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3、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34、昆山玉碎凤凰叫,意思是指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35、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36、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人间的君王和天上的玉皇,这一句是巧妙的过渡句,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诗人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到神山,把读者带进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
37、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38、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39、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40、同样是写音乐,与《琵琶行》比起来,《李凭箜篌引》的想象就更加自由、无拘无束。这里李贺不再将音乐比喻成某种声音,而是直接说它给人的感觉像是“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形态,它们都给人春风拂面的惬意感,这样的写法就是“通感”。通感不局限于形似,而要求神似。
41、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倚着桂树彻夜不眠;月宫中露珠斜飞,浸湿了玉兔。
42、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43、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4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5、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
46、《李凭箜篌引》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吴刚和玉兔的表现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7、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48、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49、意思是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5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51、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52、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53、《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演奏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
54、李凭箜篌引作者李贺【朝代】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