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战国英雄吕不韦-集合94句

  • 2024-11-26 14:09
  • 编辑

战国英雄吕不韦

1、吕不韦用人不拘一格,最有名的是小甘罗,他十二岁就能负担出使之重任。小甘罗首先帮助吕不韦劝服张唐接受出使燕国的命令,后又单独出使赵国,让赵国心甘情愿割五城给了秦国。

2、公元前11世纪,吕氏门中出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吕不韦。

3、庄襄王即位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为吕不韦而发:以吕不韦为本相,封为文信侯,以兰田十二个县为食邑。诏令一出,满朝文武惊呆了,因为当朝百官无一人能如此集官、爵、食邑最高等级于一身。吕不韦本人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是十几年前在邯郸投资所收回的利益而已。秦国大政实际是完全控制在丞相、文信侯吕不韦手上,国王只是丞相意志的传声筒。秦国由此开始了吕不韦擅权的时代。

4、贪杯好色的异人得知,欣然赴约,席间见到风流、艳丽动人的邯郸姬陪酒,立即就被迷住了,当即向吕不韦提出将美人赠给他的要求。假装盛怒的吕不韦日后主动将美姬送给异人,使异人感激涕零,把肚怀吕不韦孩子的邯郸姬接回住所,过起了恩爱的夫妻生活。公元前259年正月,邯郸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政,称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这是吕不韦的义一笔投资,它的效益要在异人下一代国君身上收回。

5、对于庄襄王的死,众议纷纷,有人说得病,有人说为吕不韦所害。无论死因如何,事实上他一死,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就又发生了变化。

6、吕不韦掌权的头一年,秦国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显得生气勃勃,秦国的国界己逼近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国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后魏国请回自窃符救赵后留居赵国的信陵君,信陵君凭着自己的声望,组成五国联合军事行动,五国联军抗秦,把秦军打得大败,给了春风得意的吕不韦当头一棒。这是吕不韦当政后军事上的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失败,从此他用兵更加谨慎。从失败中,吕不韦知道,不除掉信陵君,秦国的军事征服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吕不韦经过多日谋划,精心安排,到处散布谣言,利用挑拨离间计使魏安麓王解除信陵君的军权,致使信陵君含冤四年后身亡。

7、薄贯军饰吕父;

8、大凡当王的人,大多有两个想法:或长命百岁,永远做王,或留名青史,让后世人永远记住他。而吕不韦是无冕之王,只好退而求其次。很快他就找到了留名的好方法。他门下有三千宾客,不产生实际效益的投入,是商人绝对不愿干的事。于是他把门客召集在一起,让他们编著一本《吕氏春秋》,为他留芳百世?quot;碑。书既要保持各派学者的观点和风格,又要编在一起,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这的确是个难题,但经过一番研究,终于得到圆满解决。这部书形式上统一,内容则多样,真如杂树生花,群驾乱飞,开创了杂家体例。

9、张彤饰王翦。

10、马浴柯饰赵高;

11、一字千金

12、说起吕不韦的过,莫过于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不干净利落,一刀两断,以致一错再错,酿成大祸。本来,当年他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异人称王,赵姬为王后,身为丞相的吕不韦就应彻底了结与赵姬的情缘,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哪知他对赵姬还一往情深,赵姬对他亦恋恋不舍。尤其异人死后,赵姬守寡,两人更如干柴遇烈火,甚至光天化**,肆无忌惮!这让**渐懂事的嬴政怎么看?这让朝廷官员、民间百姓怎么看?精明的吕不韦后来也发现自己已经引火烧身,“恐觉祸及己”,主动停止了和太后的往来,但是他又推荐大阴人嫪毐,结果引狼入室,一错再错,终于落得灭顶之灾。

13、让异人充当这个倒霉的差使是有来由的,他的父亲安国君原来不是太子,公元前267年,原立太子早逝,安国君才坐上太子之位。然而秦昭王长寿,直到安国君五十三岁时才离开人世。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而异人只是其中一个,而且不是长子又不受宠。异人来到赵国后,在秦赵两国关系友好时,秦王孙异人自然被奉为上宾,可一遇两国关系紧张,他就成为阶下囚。

14、第一,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异人的爷爷秦昭王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老国王,父亲安国君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却迟迟没有确立嫡嗣,王室的此种状况潜伏着极大的不安因素,一旦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将会导致秦国内乱,甚至使秦国形势发生逆转。吕不韦通过游说秦国,打通关节,说动了华阳夫人并由她说服了安国君,确立异人为嫡嗣。吕不韦此举虽然具有政治投机的目的,但立异人为嫡嗣稳定了秦王室,使秦王去世后王室没有发生内乱,加之吕不韦以丞相职位辅佐异人,把握朝政,使秦国在秦昭王、安国君死后没有停步,继续发展,维持了对东方六国的高压态势,加快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这个角度看,吕不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15、而在亲政之前,朝廷的一切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手中,赢政只是一个傀儡君主。每逢上朝处理政事,只能听本相安排。

16、第三,组织门客编著《吕氏春秋》。这是吕不韦执政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17、当时秦军正乘胜进攻邯郸,白起率领得胜之师攻击,赵国的覆灭已指日可待。然而当白起攻克上党后,等待秦王发出进攻命令时,秦国内部矛盾产生了。白起迟迟末接到发兵的命令,因而失去占领邯郸的机会,但被困在城中的异人却因此避免了一场厄运。在吕不韦和他用钱财结交的宾客的帮助下,异人成功地逃出了赵国。而邯郸姬和幼小的儿子却留在了邯郸,在豪门势力保护下,才幸免于难,没被赵王捉住。

18、二、献邯郸姬

19、吕不韦任相国之初,就在相府内建造了数以千计的高堂广舍,聘有众多名厨,在首都和城墙上挂起告示,欢迎各方士人来相府做客。因为吕不韦本人并非秦人,却官至秦相,对希求功名的人士,极具诱惑力。其次,吕不韦权势大,养士之举不会遭人反对和嫉恨。另外,秦国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统一六国是早晚的事情。因此吕不韦告示一发出,有识之士纷纷奔向丞相府里来,很快,吕不韦门下的食客就达三千人。其中有著名的司马空和李斯。

20、宁静饰赵姬;

21、初到邯郸,吕不韦就听说有一位秦国贵族困居在此,经过多方探听,他把异人的身世、家庭关系、目前处境及其他方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后来,当吕不韦见到这位落魄的王孙时,凭他多年经商的经验,一眼就看出:多方寻觅的宝贝就在这里!不由脱口而出,留下一句名言:此奇货可居。吕不韦赶回家票告父亲,自己找到了可赢利的奇货。

22、赵雍饰公孙乾;

23、赢政诞生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一些记载说,秦始皇的生母嫁给异人之前,就己怀着吕不韦的儿子,这是精心设计的。另有记载说异人之妻大期而生子政。大期超过十二个月,所以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乃是当时和后来恨秦始皇的人攻击、污辱之词,不足为据。可是仔细考查吕不韦和秦始皇的一生,以及后世的有关资料,可以肯定后一种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因为:第一,证明赢政和吕不韦关系非同一般的记载不仅是一、二处。第二,即使邯郸姬大期而生政,也不能排除们有血缘关系的可能。因为吕不韦与邯郸姬的私通,并未因她与异人结婚而中断,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赢政继承王位之后。

24、秦王政登极时才十三岁,是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威严的典礼过程中,丞相吕不韦始终伴其左右,指示他该如何动作。赢政继位后,吕不韦除了丞相、文信侯外,又加封了一个特殊封号——仲父。十三岁的孩子当然想不出如此封号,这完全是吕不韦自己出的主意。从此,吕不韦就坐到章台宫大殿秦王御座的右侧,开始处理朝政了。从秦王政即位的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37年,都是吕不韦在秦国直接掌权的时代。

25、马仑饰王神医;

26、“仲父”专权

27、吕不韦登上秦国丞相之位虽晚,但绝无一般暴发之政客嫉贤妒能的通病,他对元老重臣甚为器重。老将中突出的是蒙骜,这位老将在吕不韦执政十余年中,不居功,不傲上,继续带兵为秦国争城夺地,虽己年迈但成风不减当年。对旧巨不存戒心,对元老毫无成见,是吕不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8、公元前251午,长寿的秦昭王去世,苦等王位的安国君继位成了孝文王。昭王去世,吕不韦极为高兴,因为他所追求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另一个欢欣鼓舞的人是异人,他因父亲孝文王继位而成为太子,离登王位只有一步之遥。

29、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卫国商人

30、吕不韦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商人的特点——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利益所驱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损害,便奋起反击,结果,他与寥霭的争斗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战国英雄吕不韦

31、演员表如下:

32、公元前247年农历五月的一天,秦国首都一片肃穆气氛,渭水南的章台宫,挫铺的悲凉清音阵阵传来,而后宫中则九重笙管之乐与之相呼应,这里在举行紧接葬礼后的秦王政的登极典礼。

33、应该说,吕不韦的战争观是进步的,他在执政中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战争,以减少损失。前247年,东方五国联合抗秦,吕不韦设计将联军首领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搞坏,信陵君被撤职,联军遂告瓦解。

34、吕不韦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罪人,奖赏先王功臣以及对百姓施行一些小恩小惠。这使得吕不韦在秦国臣民中影响深远。他收买人心,泽及罪人、功臣和民。

35、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36、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37、王帆饰少年嬴政;

38、在中国历史上,吕不韦论名气,比不上那些功名显赫的帝王,如秦皇、汉武;也比不上一代贤相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吕不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甚至用一两句话都很难把他说清楚。但是,如果把吕不韦放到他生活的战国时代去考察,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是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贡献的人。他的一生,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有功,也有过。

39、吕不韦在人秦之前,各国诸侯都大力招揽人才,供养食客,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而吕不韦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到士的重要作用,从而大规模招揽宾客,打开国门大批养士的政治家。

40、马晓枫饰华戎;

41、在邯郸,吕不韦早就选中了一个姿容艳丽又善歌舞的年轻女子与其同居。一天,当这位邯郸姬告诉吕不韦己怀孕时,他计上心来,当晚就请异人到自己住宅饮酒。

42、公元前239年,秦王政二十一岁了,他己经成年,只要举行过加冠礼,他就可以亲政了。

43、就在此时,又传来一个喜讯,与庄襄王分别六年、留居邯郸的娇姬和稚子从赵国回到了咸阳。这无疑也是吕不韦安排的结果。

44、贾一平饰李斯;

45、可是有一天,宾客李园求见,事后又将妹妹献给春申君,不久李园妹怀有身孕,一天趁兴向春申君提出保证能长久宠于国君的计谋,要春申君将怀孕的自己送给楚王。一年后,李园妹果然为楚王生下一男,突然得子的楚王立即封她为后,立了太子。从此李园在楚王面前的宠幸立刻超过了春申君。李园既因利用春申君而在楚国得势,惟一的心病就是知其底细的春申君,所以他时刻准备暗杀春申君以灭口。楚考烈士死后,李园成功地除掉了春申君,直接控制了楚国政权。李园的阴谋与吕不韦的投机不谋而合,而李园本来就是来自吕不韦投机成功的赵国邯郸,至于李园是否为吕不韦有意派到楚国的奸细,也成为吕不韦一生中的难解之谜。

46、在赵都邯郸结识秦国人质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入秦说华阳夫人,使异人归秦,立为太子。子楚即位为庄襄王后,任相国,受封为文信侯。门客三千,家僮万人。庄襄王卒,秦王政年幼即位,他继为相国,主持国政,尊为“仲父”。聚门客编《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称杂家。

47、在秦王政年幼时,吕不韦每逢处理完朝政,就会去后宫与太后斯守。太后原本是邯郸姬,是吕不韦的老情人,她风流成性,盗意淫乐,肆无忌惮。可是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为了避嫌,而且因为一心应付政务,因而开始冷淡太后。为了摆脱淫妇的纠缠,吕不韦只得把太后的另一位旧情人寥霭找来顶替自己,把寥霭以假宦官的身份安排在甘泉宫,日夜陪太后纵情欢乐。

48、吕不韦,战国末期人,商贾出身。因辅佐始皇登基有功,被始皇尊称为仲父,任秦国相国,一时权倾朝野,府中食客三千。为了给自己留名,他让府中食客编著了一本《吕氏春秋》,这本书形式统一但内容多样,从而开创了杂家体例。后因寥霭一案他被兔去相职,遣散封地。怕其造反,始皇写了一封信严厉斥责吕不韦,受到威胁的吕不韦自杀,吕不韦的一生,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商人的特点——精明,他做每一件事都是为利益所驱使;也正因如此,一旦他的利益受到损害,便奋起反击,结果,他与寥霭的争斗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49、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州)大商人。

50、无子的华阳夫人于是决定收异人为儿子,并诱劝安国君立异人为继承人。既然地位变了,异人当然不能再当人质了。吕不韦施展他游说的本领,使赵国同意送异人回国。正当异人和吕不韦欢天喜地打点行装准备回国之际,不料秦赵间长平之战发生了。赵王改变主意,禁止异人回国。

51、吕不韦当政时,秦国经济、文化的长足进步,为其施展政治才能提供了客观条件。然而在国内取得稳定发展,在国外夺得不断的胜利,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吕不韦重视人才。

52、石爻饰华明;

53、吕不韦与异人敲定后,立即照计划执行。他先拿一部分钱财供异人结交宾客、朋友,以积蓄力量,准备回国夺权。而吕不韦自己则携带奇珍异宝,向西奔秦而去。来到秦国,他很快就结识了受宠的华阳夫人的胞弟阳泉君,向他们游说了一套可以使他们避灾得福的办法。当吕不韦将在邯郸与异人策划的方案和盘托出时,阳泉君大喜,急忙转告姐姐,使华阳夫人明白?quot;以色事人,不能长久,年老色衰就会失势的浅显道理。

54、早年经商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55、公元前262年,吕不韦又一次来到邯郸,他来到了异人的住所,与异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并说他愿意倾其所有资助异人实现远大抱负。异人听后感恩戴德地说如果您的计划能实现,我当了秦国的国王,秦国一定归我俩共有!

56、可惜这位待位多年的王储,在宫中长期沉醉于声色,迷恋华阳夫人的女色而身体虚空,无力应付繁杂的政务。坐王位三天便碎然死去,成为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57、随后异人继位,是为庄襄王,吕不韦随即进入秦国的政治舞台,开始展示他的个人才华。

58、智一桐饰平原君;

59、马书良饰安国君;

60、张铁林饰吕不韦;

战国英雄吕不韦

61、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嬴政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62、刘晶晶饰乡贞;

63、张安安饰老鸨;

64、广纳贤才

65、秦王政即位之初,当务之急仍然是取得对东方各国的胜利。兼并战争的主要对象仍是韩、魏等国,而与楚国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66、公元前237年,在寥霭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人秦修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

67、饮鸠自杀

68、一、奇货可居

69、公元前247年五月,正当杏褪残花、园荷点翠之时,秦宫中传出惊人消息:庄襄王去世。被吕不韦视为奇货的庄襄王,为了爬上国王宝座,不惜卖身投靠,把自己当作商品交给吕不韦去投机。他不惜弃生母夏太后于冷宫而去取悦华阳夫人。可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刚坐上秦王宝座三年就命归黄泉,死时才三十五岁。

70、当异人再次被围赵国时,正逢长平之战,吕不韦也找不到逃难的机会。在此期间,吕不韦又成功做成了一笔交易。

71、公元前238年,当秦王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典礼时,寥霭知道自己与太后的秽行及叛乱的图谋己被发现,于是趁咸阳空虚发动叛乱,利用太后的玉玺调兵。可是秦王政早有准备,寥霭的叛军还没出咸阳,就遇到由雍城开来的秦军。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寥霭被车裂于东门之外,并被灭了九族。太后则被减了俸禄,收回玺印,软禁在最远的雍宫域阳宫中。

72、四、辅佐新君

73、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74、吕不韦在河南封地时,并未韬光养晦,而是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写信斥责他。受到威胁的吕不韦害怕被杀,于是饮鸠自杀了。

75、在吕不韦出生之时,卫国日渐衰败。为求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65午,吕不韦便来到向往己久的赵国国都邯郸。邯郸城的繁华,让吕不韦眼花缓乱。他一边花天酒地,流连于歌楼舞榭之间。另一边也没有忘记他是为获取财富而来的,是要搜索一种能大大赢利的商品,很快这种一本万利的货物被吕不韦发现了。当时秦公子异人正在赵国为人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间派人到对方为人质,多数是为相互联合抗秦而秦与六国交换人质,则是所谓的远交近攻的策略。

76、寥霭、太后、吕不韦、秦王政此刻都在紧张筹划个人的事,顾不得前线的胜负,一场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公开进行。

77、不久,得了长信侯封号的寥霭,爵位、食邑的待遇及地位完全可以与吕不韦相抗衡了。寥霭陪伴在太后身边,势力一天天膨胀,在秦国大有超过吕不韦之势。出身于市井无赖的寥霭,虽不乏政治上的野心,但除了取悦太后的房中之术外,本无任何才能。他靠太后庇护暴发,建立私党,但其劣根性是无法改掉的。与太后纵欲之后,就在宫外为非作歹,惹得满朝上下愤满不堪。随着羽翼丰满,他也想谋权夺位,而且与太后生有一个儿子,密养在深宫中。但他也预感到自身的危机,一方面与吕氏集团对立已趋于白热化,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己二十一岁,可以亲政了。若不能在秦王亲政前控制局势,不仅要败在吕不韦手下,而且有被秦王铲除的危险。

78、刘颖涛饰蔡泽;

79、异人在邯郸娶姬生子,乐不思蜀。谁料风云变幻,这期间战争又发生了变化,给己淡却回国之心的异人归秦创造了条件。

80、第二,对外战争讲究计谋,避免硬仗、恶战。一部战国史,从始至终战争不绝,一场大战伤亡的人数往往在数十万以上。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俘竟有40万人被坑杀!此战是古往今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当时吕不韦正在邯郸,亲历了战争给赵国造成的创伤。他在秦国执政后反对在战争中大规模屠杀。他提出了兴“义兵”的思想,所谓义兵,就是“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81、公元前249年,苟延残喘的东周竟在巩地联合各诸侯国图谋进攻秦国。本来消灭周天子在道义上会受到谴责,此时恰好时机到了,东周君竟图谋攻秦,正给了吕不韦建立功业的机会。吕不韦轻而易举就征服了东周,将其领土并入秦的版图,彻底消灭了统一中国过程中最后的障碍。而吕不韦灭东周,却迁东周君往阳人,不绝其祀,又为自己树起了崇奉礼义、“兴灭”“继绝”的善举,从而赢得士人的好感,也减少了一些姜、姬姓诸侯国的仇恨和反对情绪,为大批士人投奔秦国和顺利完成统一创造了条件。

82、高虎饰嬴异人;

83、张志红饰司空马;

84、吕不韦的功绩主要表现在:

85、林静饰华阳;

86、回到奏国的邯郸姬仍美艳、妖冶,淫荡不减当年。庄襄王见美姬回到身边,自然是怜爱有加,从此沉溺于锦被绣帐之中,无心过问政事。吕不韦独断秦国朝政更是畅行无阻。工于算计的商贾从政,处处都显露出他善于把握时机、取得最大效益的才能。消灭东周就是他执政后立起的第一块丰碑。

87、吴军饰青年嬴政;

88、陈好饰芸姜;

89、高亚麟饰嫪毐;

90、为了提高作品质量,防止抄袭现成之作,吕不韦又想出一招。公元前239年的一天清早,咸阳城较往日热闹得多,人们纷纷赶往市区,并且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原来咸阳市门上挂着《吕氏春秋》的书稿,旁边有一大堆钱,告示宣布:如有人能对《吕氏春秋》改动一字者,将千金拿走。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好奇的观众越来越少,站在市门前阅读《吕氏春秋》的人也逐渐散去,终无一人?quot;千金取走。其实,并非书中不可改动一字,而是人们不敢改动,害怕招来杀身之祸,告示只不过是吕不韦吹嘘的手段罢了。

战国英雄吕不韦

91、公元前237年农历十月,秦王政下令:免去吕不韦相国之职。等到后来,齐人茅焦劝说秦王到雍宫将太后迎接回咸阳,而将吕不韦遣发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92、公元前241年,楚、赵、魏、燕、韩五国又一次联合,推楚王为纵长,联合攻秦,可这一次遭到秦军反击,而且吕不韦对各诸侯国采用打击和分化两手策略,使五国联军立即崩溃。同时也勾起了秦对楚的仇恨,楚考烈王不免将一腔怨恨转到春申君黄歇身上。春申君为了讨好楚王,就多方搜求美人供楚王淫乐。可是楚王姐姨众多,却多年无子,春申君送入宫中无数美女,就是没有后宫产子的喜讯传出,急得春申君一筹莫展。

93、三、相国擅权

94、丞相。吕不韦在古代官至赵国丞相,原本只是一个商人的他,很有远见的结识了秦庄襄王,不但帮助不受宠的秦庄襄王登上了皇位,也让自己从一个商人成功的转变成拥有权利的官员。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商人,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在赵国时期是皇帝的仲父,也是秦国的相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