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道德经第一章感悟-集锦29句

  • 2024-11-26 22:23
  • 编辑

道德经第一章感悟

1、告诫执政者,要修德修身,不要有贪欲之心,给天下百姓做出榜样,如果贪欲之心,充斥于心,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效仿,而天下就不安了。学习圣人治天下的方法,才是正道。

2、不推崇选举有德有能地贤才,世人就不容易争强好斗。社会上有争强好胜的现象,争的不是别的,争的就是名,为什么要争名呢?实际就是为了表现自己,获得虚荣,拥有个人成就感。

3、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后,一连发出七个“善”的感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的“七善”,都是依据水的特性来说明的。

4、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之所保”,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很多人读到这一句会感到困惑,觉得道会保护“不善之人”,有些匪夷所思,其实这句话如果能真正理解,就会有融会贯通之感。更清晰而明了的领悟大道清静无为之体,以及无为而无不为之用。

5、不见可欲,欲并不是欲望的意思,而是指满足基础的生存生活需要,以外的东西就是欲。不明显展示,炫耀那些在满足生活生存基础需要以外的东西,就会让世人的心灵美好,不迷乱。

6、能够读道德经,读到此处,一定会让你感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7、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

8、这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的宝典巨著。

9、据说当在国外翻译成版本的就大概有150多种,道德经的版本。

10、善人之宝,此句之善,不是善良,而是正确的做人做事,一举一动,依据规则法则,而不是主观意愿。

11、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

12、何谓孝:狭隘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拓展来说要做到洁身自好,积极正向,尊父母敬师长,忠国家爱妻儿,遵守秩序顺应自然,众乐乐和谐共处。百善孝为先,孝时首,善是尾。从善者福必佑之,我们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善待每一个人,相信福虽未至,但祸已远行。最后提醒一点:且记“善”不是“傻”,如果你的“善”被同事们看成了“傻”,那么在职场中你将很难有“江湖”地位。

13、中华的大地上几千年前就有了这么深奥的智慧。道德经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它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一部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14、不把稀有难得的东西定价贵重,世人就不容易偷盗东西。社会上会出现偷盗的现象,必然是有了贵重的东西,才会去偷盗。如果许多商品都不值钱,小偷也不会有偷盗的想法。

15、不善之人,并不是恶人,而是肆意妄为,主观武断,为一己私欲而祸及他人,当然,不善之人,结局好不到哪儿去,如老子所言:勇于敢则杀。因为天道好还,背道而驰者终将自食其果。

16、而在最后告诉我们,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7、善人视之为珍宝,也是不善之人得以保全的唯一途径

18、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

19、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无为的方法治世,天下就没有不能够治理的。

20、整个一本书,所描述的就是道,大谈道的道理,可谓头头是道。告诉我们道的真正含义,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学者还都在不断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见这本书的高深之处,它蕴含了宇宙的本体,万物的玄妙都处于道。

21、一、上善若水。

22、这本书通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大智慧大道理。

23、可见《道德经》这本书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影响是广泛。

24、它真的是一部智慧宝典。

25、三、善者,吾善之。

26、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27、自从学了《道德经》,我的感悟是,要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早上醒来,照着镜子,扪心自问,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为别人做些什么,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我就会慢慢地变得更好,不再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心胸,让自己变得更加平静。

28、二、为无为,则无不治。

29、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善良的人会人为我很善良。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类对于人性的美好向往。善良的人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必然也是美丽的、互爱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