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最励志的格言精选22句
- 2024-11-26 22:41
博学之审问之全文翻译最励志的格言
1、可以这样理解:
2、出自《礼记·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慎思之,心有灵犀;审问之,推究问题;(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4、博学之,充实学识;笃行之,积累数据;
5、还可以这样理解
6、博学之,知疑问师;笃行之,务实求证;明辨之,感而遂通;
7、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礼记·中庸》。
9、根据中庸书接下来的几句,学的知识要能变通使用在日常用语中,并且在生活中实行,“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论语》13.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翻译:要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知识,要详细地提问求教,要慎重地思考问题,要明确地辨别,要坚定地将所学付诸实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12、我们平常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顾及到,以备急时之用,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而且再读的时候要有我们自己的思维,要用与世俱进的眼光来看到我们所读的书,并且我们在按书中意思去实践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认真研究,要理解了我们的目的后再去行动,以免因为我们的轻举妄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既然我们经过深思熟率觉得我们的计划是可行的,那你还等什么呢,那就赶快行动吧,请记住一旦行动就要有结果
13、《中庸·第二十章》原文:
14、译文: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选自《中庸·第二十章》,是关于治学的名句,相传作者是孔子后裔所做。
15、广泛地学习,择其仁者而从之;质疑、寻求释疑,解决行为方案;慎思之,少去臆测别人的不好;明白地判断事态发展,仁道之所在;笃行之,专心一意地行仁,仁道,行仁为行道。
16、什么是仁?天道无私,大道无私,人道为仁。“允执阙中”,人生观和世界观两头取道的时候,价值观随世而取为稳定,道势如水。
17、审问之,推究问题;(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18、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进行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0、慎思之,分析数据;明辨之,归纳规律;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这句话如果按圣人之道解释,“之”,代词,代仁。
22、《中庸·第二十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