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敏【57句文案】
- 2024-11-27 09:37
李正敏
1、一生演出有一百多本(折)。演出场次在9000场以上。成功地演出了《白玉楼》、《庵堂认母》、《白沟议和》、《党的女儿》、《红色家谱》、《金色道路》等剧,代表剧目有;《杨门女将》、《铡美案》、《黑顶本》、《白玉楼》、《三娘教子》、《大登殿》、《慈母泪》、《龙凤呈祥-别母》等,尤其所演《三娘教子》特别出色,表演传神,声情并茂,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所到之处必有一番轰动,在西北五省(区)观众中享有“活三娘”的美誉。多年来。除在城市演出外,还经常赴农村、工矿、油田、部队演出,足迹遍及甘、宁、青、新、冀、鲁、豫等地,深受各地人士的欢迎和赞誉。报刊、电台、电视台多有评介报道文章。
2、李正敏经常专门辅导杨凤兰,将自己的拿手戏《三对面》给杨凤兰作开蒙戏。年仅12岁的她成功地扮演了《三对面》中的秦香莲一角,以俊美的扮相、柔和醇厚的唱腔和功底扎实的表演,在会报演出中赢得了观众如雷的掌声和通堂叫好。
3、耿忠义,郗徳育,王天民,何振中,宋上华,苏氏三杰,陈仁义,杨令俗,孟遏云,肖若兰,苏蕊娥,余巧云,肖玉玲,李爱云,王玉琴,全巧民,张咏华,陈妙华,郭明霞,仁哲中,尹良俗,杨天易,焦晓春,宁秀云,王芷华......等等
4、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
5、后来,李正敏又亲自为杨凤兰排了《徐母骂曹》《二进宫》《三娘教子》等折子戏,将自己的精华节目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杨凤兰。
6、七、妙音陇上凤,洗耳人间琴——窦凤琴
7、此老婆婆身不压众、貌难惊人,一句“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却让人魂系七星灯、神游五丈原,颤巍巍方寸几步髯须乱,活生生一代贤相命难全。还有什么说头,就那分苍凉衰意,便足以让人心生凄楚,潸然落泪。
8、刘毓中,田徳年,晋福长,李正敏
9、凌光民生于1923年,现年96岁,西安东郊狄寨塬上人,易俗社第十一期学生,40年代名旦,《紫金冠》扮演貂蝉能舞动整匹绸子为其绝技。
10、四、一斩秦英后,耳边更无声——刘隶华
11、所列人物皆据个人喜好而定,再加上陋听寡闻之故,有些名家绝唱还未曾认真听过,难免有捡椟遗珠之憾。管中窥豹、一叶论秋,若不对大家胃口,切不可拍砖哈哈!有打油诗为证:
12、一、一出忠义侠,千古任哲中——任哲中
13、李甲宝、刘易平.
14、六、声谱生死爱,琴奏肝胆情——李爱琴
15、据说此老唱过皮影,戏味可谓十足,行腔疾缓顿挫别出韵致,再加上其音醇厚圆润而敛放自如、刚柔并济,便成就了我心目中的秦腔榜眼。还听说如今通行《辕门斩子》的唱腔就是此老所创,承前启后、化古出新,不愧大家也!
16、杨金凤、杨令俗、李可易;李夕岚、张新华、王仲华
17、袁克勤;张建民、苏蕊娥、康正绪
18、、边肖,主攻须生、小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边肖扮相清俊、表演潇洒灵动、富有激情。因嗓音清脆、音色纯美、音域宽广,善于用声音造型塑造人物,被专家和观众称为“金嗓子”。
19、高亚玲爱秦腔,30多年来与秦腔结下不解之缘。从农活之余的戏迷、票友唱成了2005年度《秦之声》西北五省总冠军,应邀出演北京人艺话剧《白鹿原》,她是一位民间的且卓有成就的草根艺术家。
20、秦腔名家西北金嗓子--丁良生--伯牙摔琴唱段,秦腔全本《卖妙郎》银川市秦腔剧团,秦腔全本《乾坤袋》斩秦英张掖市七一秦,陕西秦腔戏曲秦腔名家。
21、晋福长(1890—1965)秦腔著名丑角。祖籍山西,自幼生长西安,入长庆社学艺,出科后常年在三意社演戏。其表演淳朴自然,毫不做作,口齿伶俐,尤善大段快板。诙谐幽默,风趣横生,素有“滑稽大王”之称。代表剧目有《鸿鸾喜》《女起解》《捉鹌鹑》《杨三小》等。
22、五、娇扶花间蕊,清描眉头娥——苏蕊娥
23、秦腔正宗(李正敏)秦腔皇后——肖若兰秦腔小生泰斗——陈妙华秦腔坤旦魁首——孟遏云须生泰斗(银福子,李云亭),贫生大王靖正恭坤伶皇后苏蕊娥花面大王(李可易)丑角大王晋福长易俗六君子:刘箴俗、刘迪民、沈和中、路习易、苏牖民、马平民
24、大净能豪放兼婉约兼收者,张氏兰秦当为翘楚。《三对面》中,“叫王朝看过俸银三百两,再叫香莲近前听”及“包文正心中似火烧,秦香莲大堂口怨声高,又是哭来又是叫……”,这是我初次看到感情如此真实细腻的包公,这个角色感人多因其慷慨正义,铁面铜声,但此处别开生面,当得“花脸王”三字。
25、年11月1日,李娟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6、NO1.李十三(李芳桂)和他的十大本NO2.秦腔名师封至模NO3.“秦腔正宗”李正敏NO4.刘毓中:粉墨春秋七十年NO5.何振中的表演艺术NO6.杨公愚:秦腔圣火的传递者
27、三、诸葛天下晓,衰尽方始春——焦晓春
28、1952年,陕西省将几位晋福长、王文鹏、安鸿印等几位著名老艺人接到易俗社养老,虽名为养老,但他直到去世前,他一直坚持演出
29、魏长生,润润子,陈雨农,党甘亭
30、杨凤兰(1943—1999),西安南郊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入室弟子,“敏派传人”。1954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
李正敏
31、从未听到过比苏蕊娥嗓音更为甜美清纯者,令人如饮清泉、沐春风、听啼鸟、闻天籁。“痴娇娇红颜多薄命!”一时星殒花落去,放眼不见后来人!非不见也,后来人欲为之却不可为,只得闻而羡叹、望之却步。虽有张宁一脉相承,而失其天然矣!
32、二、名就葫芦峪,功盖大辕门——刘易平
33、秦腔大师李正敏先生的第一代弟子李凤云、再传弟子李娟、“敏派”第四代传人孟阳芝、宋薇焕、索妮、魏晓娟
34、年参加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开始系统练功和学文化。为排演《戚继光斩子》,她曾向京剧名家李万春先生学习;1956年以《戚继光斩子》参加陕西省戏剧会演,获演员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1959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同年,她入选参加陕西省演出团到北京以及沪、粤、鄂、滇、川等省市巡回演出,在演出团受益于秦腔名家的具体指导,其间又先后得到盖叫天、红线女、陈伯华等名家的指教,使她表演艺术水平有新的飞跃。
35、喜此君之因,缘为听他《打金枝》,刚健清亮,起而复落,初听有拨云见月般之喜。即使演最酷最帅的黑头包公,也无声嘶力竭之弊。但做大净之壮声,窃以为不如去演赵匡胤、关云长等红脸好汉,或郭子仪那样脸半花不花的老英雄,最适其阳刚雄健之气。
36、晋福长先生腹内存戏200多出,不但能说,而且有一副好嗓子,还能唱,不但能唱秦腔,而且和安鸿印先生演出的《十八扯》时,运用汉调二簧演唱《天水关》的诸葛亮,用河北梆子演唱《杀狗劝妻》的焦氏,还能唱眉户、道情等,多才多艺。晋老心地善良,待人和蔼,素有“老佛”之称。
37、胡说乱弹,多多包涵。只是引玉,切莫抛砖!
38、民国年间,今日的灞桥地区出了一位秦腔艺人,被誉为秦腔正宗,秦腔百年第一人。他就是李正敏,从狄寨原小李村走出的秦腔表演艺术大师。
39、李爱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她戏路宽广,除擅长演小生戏以外,还能扮演须生、正旦和老旦等行当,在现代戏中还塑造了一系列感人的形象。她主演的小生戏有《周仁回府》《张羽煮海》《三滴血》《春香传》《红楼梦》《血手印》等;须生戏有《孙安动本》《生死牌》《三关点帅》等;正旦戏有《秦香莲》《三娘教子》《三堂会审》;现代戏有《三世仇》《枣林湾》《芦荡大种》《龙江颂》《母子情》等等。她在表演艺术上能博采众长,为已所用,并不断进取,刻意求新,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和气质。她的表演,不论表情、唱腔、做派、幅度都与老的演法有许多不同。声情并茂的唱腔、深情多变的眼神、节奏明快、线条丰富而又玲珑剔透的身段,都揉进了现代生活和现代艺术的韵味,达到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她鲜名的艺术个性,受到广大观众的称道。特别是在《周仁回府》一剧,她在充分掌握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再创造,升华了前人的智慧和光泽。她连演两千六百余场,久演常新,人称“活周仁”。她所扮演的周仁这一人物形象,达到了当今秦腔艺术界的最高水平。
40、杨金声、何振中孟遏云、张德明、宋上华;王集荣、李正华、闫振俗
41、李爱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梨园世家,祖父是唱皮影戏的,渭北一带年长的老人经常说“四楞子”李三的跑台子,这李三就是李爱琴的祖父。父亲李万祥农忙在家务农,农闲跟着祖父到集镇村舍去演出。后来,祖父去世了,父亲为了糊口谋生,就带着5、6岁的李爱琴离乡背井闯荡江湖。李爱琴先在彭艺社扮小孩、演丫环,随后到大华社,在李正敏、董化清先生的培养指导下,先后演出《探窑》《三娘教子》《五典坡》等戏。由于嗓子好,吐字清,演戏投入,再加上年龄小,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被称为“六龄童”。
42、陕西秦腔名家名人
43、秦腔李正敏当有儿女的。
44、有人以李小峰张宁之《花厅会》与任苏相较,我言:任苏已成绝唱,张李还须努力!
45、李正敏,字艺华,1915年出生于长安县。1926年经人引荐考入正俗社,跟随梁箴、党甘亭等人学艺,工旦角。1935年应邀赴沪录制《探窑》《赶坡》等八张唱片,“秦腔正宗”之名誉满西北。1937年脱离正俗社,组建正艺社。1946年剧社难以维持生计,宣布解散。后到处搭班演戏。1950年任朝邑县群众剧团团长。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担任演员训练班主任及秦腔团团长等职。他的唱腔情中带悲,悲中有柔。含蓄朴实,情真意切。行腔抑扬顿挫,四声分明。击节有声,刚柔兼备。代表剧目有《五典坡》《忠报国》《南天门》《玉堂春》《白玉钿》《白蛇传》《铡美案》《河湾洗衣》等。1973年逝世。
46、李正敏、陈雨农、刘毓中;王谋儿、朱林峰、王文鹏苏育民、晋福长、王天民;田德年。
47、听《斩秦英》,刘隶华当仁不让首选之选,其唱腔刚劲高亢却婉转遒丽,低时珠滑玉盘,高时云入碧霄,然承接行云流水、毫无斧凿之痕。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叶孤城一招天外飞仙,便足名驰天下。但看了视频之后,却不免觉得眼睛略感失落。
48、《斩秦英》自认为听必刘隶华,观必窦凤琴。在声腔细节处理上略逊于刘,但窦氏唱做并重,刻画人物贴切自然。更有《斩窦娥》一出,其情致姿态细致入微,为女之怜、为媳之孝、辞婆之伤、蒙冤之悲,观之如身临其境,不由悲从中来。其展眉凝眸之处,风姿绝世,令天下秦迷痴绝耶!
49、王玉琴出身梨园世家。9岁从艺,1941年至1945年先后在渭北的沛风、易风、维新、明正社等秦腔班社搭班演出;1945年以后在西安尚友社、西安市秦腔一团继续从事演出工作,1986年退休。主工正旦、老旦行当,吐字清晰有力,抑扬分明,朗朗上韵;唱腔激昂苍劲,字正腔圆,被誉为“满口腔”。戏曲“四功五法”基本功全面扎实,达到了综合的高度,对秦腔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50、李爱云、刘化鹏、王玉琴;樊新民、李正斌、王辅生吕明发、马蓝鱼、颜春苓;殷守中。
51、披肝沥胆兄弟义,生离死别夫妻情,《周仁回府》乃秦腔大成者,传唱不衰,妇孺皆知。李爱琴上承任哲中,却更开一代清新刚健之风,尤其是“这半晌……”,一波三折、绕梁三日。然部分场景表演蓄势迂缓,令人如观杨氏太极,虽精气神足却有失跌宕之妙。可能这也是任哲中看多了中的余毒吧哈哈!
52、九、铜声别有致,铁面岂无情——张兰琴
53、十、情动六月雪,曲留云外仙——马友仙
54、最喜他所演周仁,窃以为前无古人,后绝来者。行腔酣畅淋漓而不失细腻,痛心处其音撕心裂肺,令闻者几欲肠断,秦音之慷慨壮烈、激荡跌宕尽览无余。
55、高昂挺拔、透亮饱满而穿透力极强,我听马友仙“包相爷与我讲一遍……”对她的嗓音就这感觉。高能翱翔,低能迂缓,《窦娥冤》将其特点尽显无遗,在此十人中拿来压卷,确实有些屈尊。然而我听了她唱洪湖的人民浪打浪还是什么的后,便觉光彩有碍,白玉添瑕。
56、八、豪音动一时,壮气撼三秦——李买刚
57、第十八届梅花奖,李娟,女,1968年出生于陕西三原。秦腔旦行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工刀马旦、正旦,现任院青年实验团副团长。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秦腔“十佳”演员,陕西省“青年表演艺术家”、“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秦腔四大名旦之一。师承秦腔正宗李正敏"敏派"亲传弟子李凤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