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攒石生320句
- 2024-11-27 09:49
野竹攒石生
1、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杜甫《引水》
2、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白居易《食笋》
3、“竹”在中间的五言诗句
4、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出自唐·孟浩然《齿坐呈山南诸隐》
5、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出自唐·孟郊《秋怀十五首》
6、细竹渔家路,晴阳看结罾。——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7、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8、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出自南北朝·吴均《山中杂诗》
9、注释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⑵吠:狗叫。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⑷树深:树丛深处。⑸青霭:青色的云气。⑹倚:靠。
10、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出自唐·孟郊《秋怀十五首》
11、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唐·李白《留别贾舍人至二首一》
12、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出自唐·杜甫《佳人》
13、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出自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14、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出自唐·韩愈《闲游二首》
15、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出自唐·李颀《望秦川》
16、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17、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出自唐·郑谷《张谷田舍》
18、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曹植《送应氏》
19、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朱淑真《初夏》
20、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李白《题楼山石笋》
21、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陆游《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
22、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3、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庭竹》
24、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25、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26、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诗经》
27、藤岸竹洲相掩映,满池春雨鸊鹈飞。——杜牧《朱坡绝句三首》
28、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出自唐·白居易《池上二绝》
29、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王勃《送卢主簿》
30、河汉下平野,香雾卷西风。——叶梦得《水调歌头》
野竹攒石生
31、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32、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出自唐·王维《韦给事山居》
33、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出自唐·韦应物《同褒子秋斋独宿》
3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5、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36、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唐彦谦《竹风》
37、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38、李白写竹子的诗有很多,现在举例如下: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39、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陈子昂《修竹篇》
40、飞花令中带野诗句十句,例如:
41、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出自唐·王贞白《芦苇》
4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
43、半山残月露华冷,一岸野风莲萼香。——韦庄《秋日早行》
44、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45、竹屋清江上,风烟四五家。——出自唐·刘威《宿渔家》
46、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李商隐《赠田叟》
47、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8、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郑思肖《爱竹歌》
49、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50、校雠如有暇,松竹一相思。——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51、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出自唐·王绩《过酒家五首》
52、出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53、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出自唐·乔知之《定情篇》
54、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王维《出塞作》
55、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刘禹锡《庭竹》
56、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57、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58、隔岸好山罗数峰,绕檐修竹添深丛。——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59、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60、海潮南去过寻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野竹攒石生
61、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出自唐·贯休《古意九首》
62、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仇远《题赵松云竹石幽兰》
63、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64、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郑思肖《爱竹歌》
65、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出自唐·鱼玄机《�谢臣娜恕�
66、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67、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白居易《食笋》
68、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出自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69、笋抽通旧竹,梅落立闲枝。——出自唐·裴说《夏日即事》
70、李白在马鞍山一带玩过,写过一些诗句,如《横江词六首》
71、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出自唐·耿湋《咏宣州笔》
72、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73、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出自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74、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韩愈《新竹》
7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出自元·王庭筠《绝句》
76、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77、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78、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79、晴野人临水,春山树发花。——李端《送暕上人游春》
80、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81、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82、春耕人在野,农具已山立。——陆游《农家》
83、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出自唐·刘禹锡《百花行》
84、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出自唐·李商隐《春宵自遣》
85、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8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7、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张煌言《野人饷菊有感》
88、“石”,读音为shí、dà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石”的基本含义为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如石破天惊;引申含义为指石刻,如金石;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如药石、药石之言。
89、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李郢《鹅儿》
90、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野竹攒石生
91、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出自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92、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出自唐·王勃《送卢主簿》
93、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出自唐·李益《鹧鸪词》
94、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出自唐·许浑《卜居招书侣》
95、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出自唐·王维《山居即事》
96、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出自唐·郭震《春江曲》
97、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9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99、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100、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戴叔伦《女耕田行》
101、姑熟十咏
102、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103、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104、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出自唐·白居易《池窗》
105、是非公论日纷纷,不在朝廷在野人。——唐寅《浔阳送别图》
106、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07、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108、旷野风从脚底生,远峰顶与额般平。——杨万里《刘村渡二首其二》
109、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110、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111、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112、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柳宗元《郊居岁暮》
113、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齐己《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114、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出自唐·郭震《春江曲》
115、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116、最爱此君秋一片,湘江烟火晓初晴。——仇远《花竹图》
117、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出自唐·李端《题崔端公园林》
118、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出自唐·韦应物《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119、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唐·李白《姑孰十咏陵歊台》
120、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姚合《咏南池嘉莲》
野竹攒石生
121、桂楫木兰舟,枫江竹箭流。——出自唐·刘绮庄《扬州送人》
122、竹町罗千卫,兰莛降两宫。——出自唐·宗楚客《句》
123、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124、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出自唐·孟郊《苦寒吟》
125、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朱庆馀《送元处士游天台》
126、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127、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128、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129、君爱菖蒲花,妾感苦寒竹。——出自唐·乔知之《定情篇》
130、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梅尧臣《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131、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出自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132、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出自唐·岑参《渔父》
133、“竹”结尾的五言诗句
134、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出自唐·李世民《元日》
135、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36、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137、桓公名已古,废井未曾竭,
138、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李贺《五粒小松歌》
139、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140、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出自唐·韩愈《闲游二首》
14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
142、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宛溪馆》
143、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144、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出自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14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146、石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147、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出自唐·李贺《感讽六首》
148、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出自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49、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50、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出自唐·白居易《齐物二首》
野竹攒石生
151、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52、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柳宗元《零陵春望》
153、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出自唐·李白《观鱼潭》
154、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出自唐·白居易《池上二绝》
155、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156、风摇松竹韵,月现海潮频。——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57、意思是指野生的竹子在石头里生长。
158、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159、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出自魏晋·张华《轻薄篇》
160、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出自唐·孟贯《寄张山人》
161、霜下野花浑著地,寒来溪鸟不成群。——王建《晚秋病中》
162、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163、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出自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164、帘卷竹轩清,四邻无语声。——出自唐·路洵美《夜坐》
165、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出自唐·张说《岳州守岁二首》
166、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出自唐·钱起《送元评事归山居》
167、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出自唐·白居易《宿杜曲花下》
168、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169、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李白《姑孰十咏·慈姥竹》
170、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吴文英《高阳台》
171、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出自元·王冕《村居》
172、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出自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173、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174、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岑参《范公丛竹歌》
17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馀香。——邵谒《金谷园怀古》
176、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出自唐·王维《偶然作六首》
17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78、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17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80、竹窗寒雨滴,苦砌夜虫喧。——出自唐·崔峒《酬李补阙雨中寄赠》
野竹攒石生
181、双雉在野时,可怜同嗜欲。——元稹《雉媒》
18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出自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3、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184、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出自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
185、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186、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187、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出自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188、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箭镞》
189、山高孤戍断,野极暮天平。——许棠《秋江霁望》
190、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出自唐·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
191、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192、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出自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93、经过倦俗态,在野无所违。——杜甫《甘林》
194、在日常使用中,“石”常做名词,表示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195、傍潭窥竹暗,出屿见沙明。——出自唐·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
196、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197、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出自唐·宋之问《晚泊湘江》
19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出自唐·李白《长干行·其一》
199、池花春暎日,窗竹夜鸣秋。——唐·李白《谢公亭》
200、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201、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出自唐·白居易《妇人苦》
202、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罗隐《梅花》
203、旭日照寒野,鸟斯起蒿莱。——柳宗元《感遇二首》
204、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05、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206、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马戴《过野叟居》
207、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208、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209、闲来竹亭赏,赏极蕊珠宫。——出自唐·潘咸《芍药》
210、野鹜行看弋,江鱼或共叉。——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
野竹攒石生
211、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出自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212、麦野青深,桃溪红暗,浪游何处芳园。——王之道《满庭芳》
213、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214、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215、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216、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杜荀鹤《春日山居寄友人》
217、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218、关于竹子五言诗,例如:
219、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出自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20、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221、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222、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出自唐·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223、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叶绍翁《嘉兴界》
224、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唐·李白《姑孰十咏谢公宅》
225、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王维《菩提寺禁裴迪》
22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27、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228、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出自宋·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229、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张先《菩萨蛮·佳人学得平阳曲》
230、五言绝句
231、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
232、兰萎残此夜,竹爆和诸邻。——出自唐·薛能《除夜作》
23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出自唐·王维《山居秋暝》
234、李白写竹子的诗,例如:
235、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王维《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236、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37、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238、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郑域《昭君怨·梅花》
239、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杜甫《咏春笋》
240、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马谦斋《水仙子·咏竹》
野竹攒石生
241、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242、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出自唐·杜甫《桔柏渡》
243、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张籍《赠王建》
244、《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45、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
246、雪满原野白,戎装出盘游。——唐·李白《送族弟凝至晏堌》
247、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248、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出自两汉·佚名《冉冉孤生竹》
249、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李贺《艾如张》
250、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出自唐·李白《长歌行》
251、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252、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唐·李白《口号》
253、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皮日休《公斋四咏·新竹》
254、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白居易《感鹤》
255、有鸟五色彣,栖桐食竹实。——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256、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257、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258、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259、闲野老身留得否,相招多是秀才书。——齐己《韶阳微公》
260、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261、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出自两汉·佚名《别诗四首》
262、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出自唐·白居易《齐物二首》
263、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刘禹锡《百花行》
264、《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265、竹林二君子,尽日竟沉吟。——出自唐·李从谦《观棋》
266、寒食人家在原野,乳鸦墙外尽情啼。——元好问《自赵庄归冠氏》
267、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26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69、独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出自唐·白居易《洗竹》
270、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王勃《山扉夜坐》
野竹攒石生
271、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272、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273、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唐·杜牧《题新竹》 凡古之诗人无不写竹。《诗品·典雅》云:“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合于此品的有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再一个是孟浩然的《洗然弟竹亭》“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此便是竹林的风范。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也是合于正品的竹林风范。猗猗两字说叶之风貌最是相宜,鱼无水不活,叶无风不秀。 咏竹实是平凡的题材,即便如此平凡,李杜也要超过凡人许多。李白《慈姥竹》“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序)。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诗章诗气圆整。“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其中“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是咏竹诗中的绝品,好便是无可言说之美。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又为诗别生浪漫情意。“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又圆转见格调。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又见杜诗体物细妙的长处。唐·杜牧《题新竹》:“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亦如老杜体物精妙。
274、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275、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276、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王维《戏题示萧氏甥》
277、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278、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279、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
280、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81、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282、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皮日休《公斋四咏·新竹》
283、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284、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甫《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28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86、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出自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287、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288、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289、影连千户竹,香散万人家。——出自唐·独孤授《花发上林》
290、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出自唐·褚朝阳《五丝》
291、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出自唐·孟浩然《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292、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293、竹柏风雨过,萧疏台殿凉。——出自唐·李正封《夏游招隐寺暴雨晚晴》
294、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295、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296、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出自唐·李颀《渔父歌》
297、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298、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出自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299、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300、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出自唐·白居易《招王质夫》
野竹攒石生
301、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宋之问《绿竹引》
302、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李煜《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303、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出自唐·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304、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宋·汪洙《神童诗》
305、鸟度野花迷锦障,蝉吟古树想歌声。——李咸用《金谷园》
306、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0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板桥《新竹
308、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出自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309、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辛弃疾《洞仙歌》
310、野竹攒石生,含烟暎江岛。——唐·李白《姑孰十咏慈姥竹》
311、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
312、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出自唐·陈蓬《句》
313、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出自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314、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叶绍翁《送冯济川归蜀》
31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
316、秋雨亦嫌秋热在,打荷飘竹为人来。——杨万里《还家秋夕饮中喜雨》
317、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出自唐·王贞白《芦苇》
318、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319、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320、涧谷芳菲少,春风著野桑。——王安石《题八功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