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故事真的假的-集锦44句
- 2024-11-27 13:42
富兰克林的故事真的假的
1、很久之前富兰克林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想争取到另一名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然而,富兰克林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向对方示好。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因为他听说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见稀奇的书,富兰克林写了一封信,很客气地说:“我特别想欣赏拜读一下,能否借我几天?”这位议员二话不说便把书送了过来,富兰克林则于一周后归还,并附上了一张纸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2、而很可能你只是被有心之人“操纵”了。
3、比如,有人总是让你不断的帮助他,仅管你常常觉得很为难甚至很痛苦,但是你就是“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很可能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安慰自己,其实我是非常在意这个朋友的或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的,每一次你都在找理由。
4、富兰克效应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5、年,富兰克林在波士顿看到一位英国学者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的电学实验,这引起他对电学的极大兴趣并很快全力投人对电的研究。在此过程中,
6、代码与密码
7、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其实去找那些帮过我们的人会更明智一些,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更可能再次帮助我们,而那些我们帮助过的人,未必肯伸出援助之手。
8、事实:代码和密码至少在《圣经》时代开始以后就已经存在,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些使用者也包括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托马斯·杰斐逊对密码术非常痴迷,他甚至发明了一种称为“杰斐逊圆筒”的信息编码装置”。共济会员们还拥有一种标准代码,也就是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猪圈密码”(Pig-PenCipher)。在独立战争期间使用隐形墨水的事也有记载,那是为了使秘密情报不被敌人发现。当时还有一种解码方法,只有使用一种特殊的“遮片”才能解读文件。由于无法找到密码本,一些17世纪的代码至今也没能得到破解。
9、事实:该秘密团体系由圣殿骑士的残余势力发展演变而来。最初它只是一个中世纪建筑师的松散组织,最终变成了由欧洲的精英们组成的颇具影响力的兄弟会。共济会以其神秘性和拥有财富以及权力而著称,以神秘的宗教仪式相约束,利用古老的符号作为代码。美元上的全知之眼以及未完工的金字塔就是共济会使用过的符号。美国的开国元勋中有许多人是共济会员,其中包括乔治·华盛顿、约翰·汉考克、伊桑·艾伦、保罗·里维尔以及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人甚至认为华盛顿特区的城市布局就是根据共济会从室女星座的神秘形状悟出的网状概念建成的。
10、基本介绍
11、让讨厌你的人喜欢你的有效方法是,想办法让他帮助你。
12、风筝实验
13、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亨有围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雷电秘密的人。
14、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15、实验过后,所有的参与者们都被要求填写了一项问卷调查,分别给研究人员和秘书打分。
16、实验结果证明:研究人员的分数远远高于秘书。而且愿意把钱退回来的参与者,所给出的分数远远高于不愿意退钱者。“富兰克林效应”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17、年,心理学家琼·杰克和戴维·兰迪决定亲自上阵,检验一下这个有二百年历史的“富兰克林效应”在20世纪是否同样适用。
18、没想到,在下一次国会会议中,这位议员主动找富兰克林谈话,还非常客气,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还在很多事情上表达对富兰克林的认同。于是他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持续了一生。
19、一名秘书向另一组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这是由心理学实验室赞助的竞赛,现在实验室资金短缺,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
20、有些人会利用这样的“民间智慧”来操纵人。
21、关于雷电的实验
22、在惊险动作寻宝影片《国家宝藏》中,尼古拉斯·凯奇扮演新一代寻宝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盖茨,他发现在“独立宣言”的背面有一张能够找到一批无价之宝的寻宝图。为了保护这份最神圣的国家文件,同时又能通过这份文件找到那笔无价之宝的下落,本首先必须面对一系列颇具挑战性的谜团,还有一些很难理解的密码以及美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隐秘信息。不过,作为影片的核心内容,这些引人入胜的线索到底来自何方呢?《国家宝藏》的惊险故事由这些线索来推动,根据制片人杰里·布拉克海默和导演强·特德陶的要求,这些线索的基础应该是实际生活中的不解之谜、寻宝故事、美国人的迷人个性以及世界历史。《国家宝藏》中的一些内容是历史事实与想象虚构相结合的产物,这些内容包括:
23、想取得一个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帮个忙,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这种神奇的现象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24、风筝实验是美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次关于雷电的实验。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25、独立宣言
26、虚构:也许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过去遗留下来的秘密符号,但乞今为止还没人能够找到类似美国开国元勋们使用的那种作为信息创造的代码,所以当本·盖茨坚持认为独立宣言中藏有隐形地图时,没人会相信他。盖茨还发现了一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设计的专用“解码眼镜”。尽管人们都知道富兰克林对光学非常痴迷,并且还首先发明了双光眼镜,但是影片中那副至关重要的眼镜却是《国家宝藏》的诸位编剧臆造出来的。
27、虚构:的确,共济会不但把他们的神秘符号留在了美元上,也留在了他们兴建的所有建筑物上,但是这些神秘符号有可能会是那批隐秘财宝的线索吗?在这部虚构的影片中,那些昔日的共济会员们通过他们留下的谜团和代码引导本·盖茨去寻找他毕生孜孜以求的那批财富。
28、于是他们安排了一次知识竞赛,让所有的参与者赢了一笔小钱。
29、基本信息
30、世界上最早发现雷电秘密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的故事真的假的
31、圣殿骑士的财宝
32、虚构:没人知道圣殿骑士的财宝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在今天藏于何处。在《国家宝藏》中,制片家们想象着它落到了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手中,并且被巧妙地隐匿了起来……直到经过数代人以后,本·盖茨发现了藏宝地点的最终线索。圣殿骑士的神秘传说在大众文化中一直被人众们所津津乐道,《国家宝藏》开拍后,丹·布朗出版发行了他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这件事也是一个证明。
33、中文名风筝实验
34、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35、虚构:本·盖茨在《国家宝藏》中开始完成一项不可思议的任务:他要把独立宣言窃取出来,以免它落入坏人手中。虽说摄制人员就如何完成这样的窃取行动咨询过犯罪专家,但可喜的并不曾有人真的进行过这种尝试。在《国家宝藏》中,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角色为这名前所未有的窃贼找到了正当的理由,因为他想起了签署独立宣言的那些人,他们明知道签署那种文件属于叛国行为并且有可能会断送性命,但是却仍然义无反顾,因为他们坚信那是正义的行为。那件事使凯奇扮演的角色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36、富兰克林说:“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37、富兰克林7岁时去玩具店铺买东西,半路上他被一个小男孩的哨子吸引,于是倾其所有买下了这只哨子。富兰克林得意非常,可是到家以后,哥哥、姐姐、表姐却告诉富兰克林:他买这只哨子付出的钱远比哨子本身的价值高出四五倍。这使小富兰克林懊恼极了。不过,富兰克林也得到了启发: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钱,不要为了无价值的事花费太多的精力。
38、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39、挺感人的,政治家军事家大科学家,发明避雷针
40、事实:独立宣言是美国人民最珍视的象征自由的符号,这份宣言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并于1776年7月4日签署。今天,这份宣言的羊皮纸原件陈列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自由宪章圆形大厅内。虽然这份文件已经严重退色,但仍然采用高科技的光纤灯加以保护,并且为其设置了有史以来最严密的安全系统。有趣的是,独立宣言曾经被人用来创造过一种隐藏宝物的密码。19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托马斯·J·比尔的勘探者在地窖里藏匿了一批珠宝,然后他给一位酒馆老板留下了3个密码,说是可以让精明的破解能手找到这些财宝。到今天为止,3个密码中只有1个被人们破解,那个密码就是根据独立宣言编写的。
41、事实:被称作圣殿骑士的修道士秘密武士团体在索罗门神庙挖掘了10余年时间。在两个世纪之内,他们成为了欧洲最强大和最富有的组织,使得很多人都猜测他们积聚了巨额财富。据说在1307年,圣殿骑士在法国教皇兼国王菲利普的手中走上了穷途末路,在那之前他们把无数的财宝装船运往苏格兰。有些人认为那批财宝藏在新斯科舍省的橡木岛,并且于18世纪运到了新生的美国。的确,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与圣殿骑士的分支团体基督骑士会也有关系,因此他在这个神秘传说中很可能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42、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43、竞赛结束后,一名研究人员向其中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们表示:他是用自己的钱来组织的竞赛,现在他没钱了,能否请他们把钱退还给他。
44、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风筝实验是美国先贤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次关于雷电的实验,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想法,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