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荀子语录大全集-83句优选

  • 2024-11-27 17:08
  • 编辑

荀子语录大全集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荀子名言名句有哪些1、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七章》)

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8、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9、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10、叔向问晏子:“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晏子春秋·问下》)

11、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1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13、公⽣明,偏⽣暗——荀⼦

1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5、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7、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1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19、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博学⽽⽇参省乎⼰,则知明⽽⾏⽆过矣。——荀⼦《劝学》

20、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尧曰》)

2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缀,未来可期。”

22、学无止境。——荀子

23、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

26、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

2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0、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汤斌

荀子语录大全集

3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3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与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

3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5、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3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37、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孟子·梁惠王下》)

3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39、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0、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4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4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4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知君子。——《荀子.大略》

45、不登⾼⼭,不知天之⾼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劝学》

46、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陆佃

4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9、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非命下》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7]。(《孟子·梁惠王下》)

51、学不可以已。

5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

5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5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56、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57、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5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9、学不可以已。(荀子)

6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荀子语录大全集

61、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荀⼦《劝学》

62、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6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6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5、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

66、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6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8、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

69、这句话出自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典著作《荀子修身》。

70、冬季: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2、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7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77、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可以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7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荣辱》

8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82、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

83、学不可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