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牡丹亭全文翻译优选汇总40句

  • 2024-11-28 05:54
  • 编辑

牡丹亭全文翻译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5、《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注释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8、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原文】

11、牡丹亭翻译

12、作者朝代:明代

13、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4、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15、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的一段唱词。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

18、忙处抛人:指离开繁忙的官场。闲处:指闲散的地方。《牡丹亭》在一五九八年完成。汤显祖在这一年罢职回到临川。世间只有情难诉:《全唐诗》卷十顾况《送李侍御往吴兴》:“世间只有情难说。”玉茗堂:汤显祖为自己的住所取的名称,以玉茗(白山茶)花而得名。红烛迎人:《全唐诗·卷九》韩羽《赠李翼》:“楼前红烛夜迎人。”

1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2、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

23、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24、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25、《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汤显祖

26、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2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8、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29、俊得江山助:江山之美使我的文章为之生色。俊,相当于今口语的“美”,此指文章的秀美。《文心雕龙·卷十·物色》:“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但是:只要。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是约定再世姻缘的地方。传说李源与惠林寺僧圆观(一作圆泽)有很深的友谊。圆观临死时对他的友人李源说,十二年後和他在杭州天竺寺外再见。後来李源如期到那里,看见一个牧童,他就是圆观的後向。

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牡丹亭全文翻译

31、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32、忙处抛人闲处住:忙处抛人,指离开繁剧的官场。“闲处”,指闲散的地方。《牡丹亭》在一五九八年完成。汤显祖在这一年罢职回到临川。

33、红楼梦原文:

34、牡丹亭原文

35、《牡丹亭》原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8、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39、《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40、(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圆观》)。三生石在杭州灵隐,即李源会见牧童的地方。此指杜丽娘死而復生与柳梦梅团圆的爱情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