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安全公约【61句精选】
- 2024-11-28 06:36
暑假安全公约
1、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私自结伙乘车外出,注意交通安全,保证不出交通意外。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变质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4、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做到饮食平衡;不买街头或小店“三无”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食物中毒。
5、参加游泳应结伴集体活动,不可单独游泳,最好要有安全员的带领。游泳时间不宜过长,20到30分钟应上岸休息一会,每次游泳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6、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7、假期学生的安全由家长负责。8.收假按时到校。
8、二、在家注意用电安全,不乱动电源插头。不乱动煤气灶。不玩火。
9、总结一周来学生安全行为和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有效开展教育;
10、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单独在水边玩耍;没有会游泳的人的陪伴,不要独自下水。
11、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12、出门大人陪同。
13、何为“1530“?即每天放学前一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假期放学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教育。经常性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校园墙报等宣传媒介进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避险、自护、自救、求救常识。将《教育部防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发放给每一名学生家长。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不随意模仿电视或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15、乘车注意文明礼貌,主动给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让座;乘车时不准将头、手伸出车外。
16、不乘坐三轮车,无牌照的车辆。
17、结合关键节点、关键时段或季节性安全风险,对学生进行安全风险提示教育,让学生知道安全预防“防什么”“怎么防”。
18、“1”指的是,每天中小学生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都要用1分钟对学生提醒,放学路上、回家路上注意,经常苦口婆心地讲。
19、不明情况时不要随便服用药物,在外时地上散落的食物也不要拣起来食用。
20、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告知孩子哪些地方不懂触碰,特别是一些电器,特别危险,包括电源插头、充电器头、带电的插座等等。
21、“1”是指每天下午放学前,各年级各班级进行1分钟的安全注意事项或风险提醒。
22、三、不到水库、池塘、河边等危险的地方玩耍。
23、主题内容主要包括:
24、游泳者不宜在太凉的水中游泳,如感觉水温与体温相差较大,应慢慢入水,渐渐适应,并尽量减少次数,减低冷水对身体的刺激。
25、班主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安全常识的认知能力,放学前根据近期校园内、班级内、路途中、家庭内、同学间等需要引起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时刻敲响安全警钟,培养学生时时关注安全、时时防范风险的安全素养,做到警钟长鸣。
26、为确保学生暑假生活平安,特制定暑假安全公约如下,请家长进行监督指导,确保孩子假期安全。1、电话号码要牢记: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2、暑假正值汛期,因此,严禁到池塘、水库、河、海等处私自玩耍洗澡。3、不用湿手摸电器,发现别人触电不能用手拉,要用干木棒把电源打掉。4、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不卫生的地方乱吃东西,禁止暴饮暴食。5、提醒孩子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玩火、不玩电、不去公路上、建筑工地等一切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私自外出;特别提醒孩子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6、禁止上网吧,禁止到游戏室、台球室、录像室、歌舞厅;禁止参加非法集会等不文明活动。7、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8、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7、注意用电、用火、用水、用气、不私自拆电气设备、不乱拉电线。3.遵守安全规则,不到水库、池塘、机井、河流、等危险地方游玩;预防外出游玩、游泳、爬山等各类安全隐患及各类事故的发生。4.注意防水、防火、防触电、不随便玩火等。
28、此外,各校区每年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用电主题教育:利用升旗仪式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演讲,并于同期开展主题教育班会,通过集体教育和班级教育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每逢节假日由学校向学生家长下发安全提醒,并同时发布《假期安全公约》,提醒家长假期做好学生的监管工作,避免学生单独前往河海湖泊等危险地域;同时教育学生在家期间做好安全用电工作,正确使用电器,避免因无人监护发生触电事故。校园内开展防溺水、安全用电主题宣传,通过展示标语、教育图片、动漫展示等进行相关主题教育展示。同时,根据国家安全教育平台要求,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生三级主题学习,构建学校-社会-家长三级联系网络,确保学生实时有监管。
29、“5”指的是每周五放学时用5分钟的时间叮嘱教育。
30、“1530”安全教育模式是指学校为常态化、全过程开展安全教育,就是坚持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假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30分钟的安全教育。
暑假安全公约
31、“1530”安全教育警示机制。
32、遵纪守法,不到网吧、游戏厅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不结交不良青少年,不打架斗殴。不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如有不良青少年向自己要钱要物,要及时告诉家长或向警察求救。
33、五、外出旅游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保护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34、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35、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坐非法营运车辆。在乘车、转车途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行李安全。如遇恶劣天气更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伤害。
36、低年级同学不要独自出门,高年级的同学出门要向爸爸妈妈说明去向和同伴姓名,按时回家,不外宿,不留同学在家过夜。
37、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38、七、假期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在无父母陪伴下,外出玩耍要告诉父母:到哪去、和谁一起、什么时间回来。严禁几个同学私自外出玩耍,严禁在外边留宿。
39、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救;
40、远离电器危险。
41、“5”是指每周五放学前,或以班级、或以学校集会等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对师生进行5分钟的安全教育。
42、每个同学要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记住父母电话号码,一些亲戚的情况也要熟知。记住110(匪警)、119(火警)、120(救护)电话。
43、不把家庭情况、电话号码、父母及自己的姓名随意告诉陌生人。不轻信他人花言巧语,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以防上当受骗。
44、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45、、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要左右看,走人行道。路上靠右行走,不横穿马路,不翻越栏杆,不与机动车抢行,不在公路上玩耍,12岁以下儿童不骑车上路,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46、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47、不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玩耍,不闯红灯。
48、六、假期间,同学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49、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憋气,容易憋气死亡;
50、结合学校地处偏远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家庭监管有缺位的实际,重点对学生居家安全方面进行教育,如积极开展“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用水用电讲安全”、“防火知识知多少”、“不去河边戏水”、“如何面对陌生人”、“身体隐私早知道”、“科学上网防诈骗”等主题教育,让学生提高居家安全意识,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
51、独自在家时不玩火,不玩电,以防引发事故。陌生人来访问清情况后决定是否开门;如果发现坏人到安全的地方后赶快打“110”报警电话并与爸爸妈妈联系。
52、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以免下水后发生抽筋、扭伤等事故。如果发生抽筋,要镇静,不要慌乱,边呼喊边自救。常见的是小腿抽筋,这时应做仰泳姿势,用手扳住脚趾,小腿用力前蹬,奋力向浅水区或岸边靠近。
53、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54、“30”是30分钟,每学期结束在放暑假寒假的时候都拿出相当于一堂课的时间讲安全。
55、走路靠右边走,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打闹,注意行路安全。
56、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57、四、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路边小摊、卫生不好的地方乱东西,不吃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预防食物中毒。
58、遵纪守法。不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不参与与任何违规违法活动,不参加赌博及封建迷信活动等。
59、小学生出门,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同意让孩子独自出门玩耍,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如果是大一点的学生,也要和小伙伴结伴玩耍才更安全。
60、“30”是指在法定节假日放假之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安全预警或安全过节方面的要求,利用30分钟的时间对师生开展节假日前的安全教育。一般包括交通安全、出行安全、卫健安全、居家安全、活动安全、文明过节等内容,同时学校发放《致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加强监管,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度过假期。
暑假安全公约
61、假期家庭公约可以这样写:在假期,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家务劳动进行分配;规定假期作息时间,保障有充足的学习的时间,保证按时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