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集合105句
- 2024-11-28 08:51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兰质蕙心
4、大智若愚
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劝学》唐
11、、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学知乎没而后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补充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形容智慧的古诗词
1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7、【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1、安贫学道旧家风,世态炎凉一笑中。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登飞来峰。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0、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
31、【解释】形容美百丽而聪明。度
32、聪明道睿智
3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6、【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4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3、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要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44、幸得健康无厄运,徜徉终岁乐无穷。
4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4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7、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9、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50、【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2、、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53、诲人不倦师先哲,殖利均分昭大同。
54、【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55、《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5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57、【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冰雪聪明
60、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
6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6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64、【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6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6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8、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69、【解释】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7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73、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4、【解内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7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7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7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7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80、绝圣弃智
81、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菩萨蛮·人间岁月堂堂去》宋辛弃疾
82、【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知“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8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88、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89、【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容,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90、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读韩杜集》唐
敏而好学的完整古诗
9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92、【解释】指聪颖明智。
9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来自曾国藩)
9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95、齑粥常怀慈父教,蚕桑称职细君功。
96、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
9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唐
98、聪明才智
99、mǐnérhàoxuébùchǐxiàwèn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会以向自己学习差的人而为耻
10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0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咏史》魏晋
103、、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10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0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