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交朋友的名言-集合148句
- 2024-11-28 10:21
论语交朋友的名言
1、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5、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6、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8、’”也即此章义。
9、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10、第五,反求诸己。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误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办呢?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出了事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眼睛盯着别人,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孔子和孟子都喜欢用射箭作比喻,来说明在交朋友的时候,反求诸己反思自己的重要性。
11、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1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13、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14、《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15、’”《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16、”《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17、第四,交朋友,你就不要随便在别人背后说坏话。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互相拆台的。孔子的弟子子贡,很聪明很富有,但是他有个毛病,老是喜欢在背后高密,说别人的坏话,孔子就严厉批评了子贡,他说你子贡是不是闲着没事干,要我就不这样,他告诉别人,作为朋友,不可以“方人”,就是不要在背后随便评论别人,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样才能交到知心的朋友。
18、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来表达交友的乐趣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文”是他的谥。
22、白话译文: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23、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4、’”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25、”(《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26、白话译文:在悲伤的事情也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的事也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
27、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8、”(《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29、”(《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30、’”)的态度相一致。
论语交朋友的名言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同学,亦:也;有同学从远方到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32、白话译文:男人在外面,应该游历各处,结交各种品行很好的英雄好汉。
33、孔子是个被后人称为圣人的万世师表。
34、《论语•学而》
35、就这一个“仁”字包括了“孝”,“悌”,“忠”,“礼"……等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3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7、(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孔子在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之道的时候说,他一生遵循忠恕的原则,这也是交友的原则。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行得通,那么就要帮助别人行得通,你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你就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功。
39、中国人特别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孟子还把朋友关系,列为人间的五伦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要处理好父母、君主、父子、妻子、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孔子在论语中,在不同的场合,论述了如何交朋友,这些论述,闪耀着深沉的人文关怀,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些思想和原则,仍然适用,仍然是我们交朋友中所应该遵循的。
40、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4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43、白话译文:人们互相交往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44、孔子交友的名言在论语中有很多,现摘录几段,望师友雅正。
45、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6、白话译文: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结交得到知己,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
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8、白话译文:用钱财与人相交,钱财用尽了,交情也就完结了;以美色与人相交,容颜衰败了,爱情也就改变了。
49、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50、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51、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52、’”孔文子,卫大夫。
53、言欲迟而行欲疾。
5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55、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56、”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57、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8、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59、’”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60、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论语交朋友的名言
6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62、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63、第三,要睁大眼睛,看看那些朋友值得交往,哪些不值得交往。孔子是提倡朋友之间通过研究学问互相切磋提高的,相反,孔子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说,如果一群人整天聚在一起,说话不讲道德原则,胡吹乱侃,漫无边际,好逞能耍小聪明,对这种口无遮拦,心中空虚,不能以道德来约束心身行为的人,对他们进行教化真感到难呀!
64、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65、他的思想核心就是一个“仁”字,他把这个“仁”字当作他的最高道德标准。
66、美好的道德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是在人的良知指导下的一种高尚的情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道德低下的人,遇到很多小人,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67、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6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69、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70、第二,要交有正能量的朋友。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之间的交往,要用写文章、研究学问来交朋友,也就是说,交朋友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你要是整天狐朋狗友胡吃海喝做坏事,那么你这些朋友,也只能算是损友,算不得朋友。
71、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2、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73、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74、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7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77、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78、质者,本也。
79、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
8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1、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82、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3、”(《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8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85、”(《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8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7、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8、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89、”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90、第一,仁者爱人是总的原则。孔子的儒家学说,其实就是仁学。按照孟子的总结,仁学其实就是仁者爱人的学说。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用爱去联结,如果人人都能付出爱人,这样推而广之,就能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所以,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交朋友。
论语交朋友的名言
91、第六,朋友之间的交往,你要尊重朋友,不要天天板起面孔,说我这是为了你好,而天天的骂朋友。中国文化固然很强调诤友,说朋友之间,一定要去批评自己的朋友,否则这就是害了朋友。但孔子认为,朋友之间的批评要有一个限度,你要是天天批评朋友,那就是做不成朋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孔子指出了批评朋友或者劝告朋友的三条原则:
92、包咸注:“讷,迟钝也。
93、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94、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9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96、孔子认为,"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97、于予与何诛
9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9、’”“罔”,迷惘。
10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1、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102、”(《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103、”(《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104、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105、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10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0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8、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1、”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112、”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113、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而反求诸身。
114、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115、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116、一是朋友有错,一定要告诉他,这才是好朋友,二是要用委婉的方式,别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三是他实在不听,你就别烦了,否则他和你翻脸,这就是自取欺辱了。
117、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8、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元萨都剌《雁门集》
119、’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1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交朋友的名言
121、那么,到底如何辨别那些朋友可以交,那些不可以交呢?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2、”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123、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4、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125、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西晋陈寿《三国志▪刘巴传》
126、”《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127、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12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战国孟子《孟子》
129、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130、“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131、孔子提出的儒家学说,在本质上是一种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说。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几种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是处理好个人的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也就是身与心的关系。而儒家在这方面,用力最多,论述也最多。所以说,儒家思想其实是一种关于人伦关系的学说。
132、当从前解。
133、“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134、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135、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136、用我们现在的俗话说,就是睡不着觉不不要怪床歪,一切都要现反思一下自我,看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你自己有没有错。孟子更是明确指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37、”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138、孔子强调了追求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
139、那么,孔子关于交友,有哪些思想呢?
14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41、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42、德不孤,必有邻。
143、(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144、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145、恕是说我们要有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人强加在身上的,你就不要强迫别人这么做。这就是一种可贵的换位思考的能力,这种思想,无论到了什么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人与人之间,除了爱,还有宽恕。
14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7、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148、相信读过论语的人,应该对于“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诗是非常熟悉的,它的意思就是“德行好的人大多不会孤独,因为绝对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或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