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得弟日-集合74句

  • 2024-11-28 12:23
  • 编辑

得弟日

1、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2、仲父这个词汇原先意思就是叔父。古人以伯仲叔季为排行,“伯父”、“叔父”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而仲父却因为特殊的原因,成为了一种古代帝王赐予股肱重臣的一种荣誉称号。

3、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善shàn①<形>好;善良。

4、《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6、在古代对父亲兄弟的称呼主要有四种,即伯仲叔季,其中伯是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仲是排行老二,叔是排行第三,季是排行最小的。

7、《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8、古代时期,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表示事之如父。同时也是一种对丞相极为尊敬的称呼。一般老的国君驾崩之后,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宰相)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其言听计从,恭敬有加。比如周武王的相父——姜子牙,刘禅的相父——诸葛亮。

9、《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

10、《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11、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逯钦立校注:“仲父,管仲。”

12、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13、(2).复姓。宋戴公之子皇父充石(子充石),字皇父,其孙南雍邮,以王祖之字为氏,即皇父邮。其六世孙皇父孟之,孟之之子皇父遇于宋亡后奔鲁,其裔孙,汉时之皇父鸾,改“皇父”为“皇甫”,皇父氏绝。见“皇甫”

14、表示尊敬的称呼。

15、亚父意味着仅次于父亲,是古人对师长的尊称。

16、《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

17、一、解释

18、(1).人名。周幽王时的卿士、宠臣。

19、《〈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1、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伊生五就,拜币聘于有莘;仲父一匡,谢沟渎于堂阜。”

22、《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3、《史记·吕不韦列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张守节正义:“仲,中也,次父也。盖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

24、《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颖识通达,天韵标令,陈郡谢幼舆敬以亚父之礼。”

25、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

26、这些重臣包括丞相、帝师、元帅等,他们或者是扶植君王、帝王登基的权臣,或者是君王、帝王的授业老师,或者是权倾朝野、执掌军队的名臣、将帅,总之他们是当时君王、帝王的父辈、师傅。

27、成语:唾面自干发音:tuòmiànzìgān释义: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

2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9、【又】<形意动>认为……好。

30、⑧<形>熟悉。

得弟日

31、《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32、皇帝对其待如长辈,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敬重此人,某些情况下也是皇帝对其的暗自拉拢。

33、《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34、相父是一种尊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宰相)就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35、相父,一种尊称.国君遵从父亲的意见,对待丞相(宰相)就象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

36、《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37、【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

38、应该是仲父,仲父跟亚父意思一样,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在古代的意思,仲就是老二,大的叫伯,这才有了伯仲之说:"因为吕是秦的亲生父亲,但不能公开,这事也只有吕和秦的母亲知道,后来秦就认了吕当义父仲父就是义父了"。也可以说是叔父或是亚父,地位仅次于自己的父亲,不过这只是稗官野史的记载罢了,吕不韦对秦始皇的帮助很大,秦始皇感激他才叫他仲父。

39、亚父指的是在自己心目中地位仅次于父亲的人,表示对某人十分的尊敬,但没有结成亲属的关系,这是古代的君王对重臣的一种笼络方法

40、汉刘向《说苑·正谏》:“(秦始皇)乃立焦(茅焦)为仲父,爵之为上卿。”

41、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42、仲父,本义指年纪最长的叔父,后成为中国君主对重臣的尊称,多特指首个被尊称为此称号的管仲。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仲父为父亲的弟弟中年龄最长者。历史上,除却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外,后世亦有多位君王效法管仲的典故将某一重臣尊为“仲父”,如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这表示君主尊重该大臣,事之如父。

43、《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

44、⑨<动>通“缮”。修治;整理。

45、仲父在古代是指父亲的大弟,或者是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被尊称为仲父。“仲父”这一称呼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例如曹操的《善哉行》:“齐桓之霸,赖得仲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野夫食毕,言:‘欲见相君仲父。’”

46、④<名>好的行为;长处。

47、⑦<副>好好地。

48、《释名·释亲属》解释:“父之弟曰仲父。仲,平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

49、意思是第二个男人,常有仲春仲秋这样的说法。指的就是春天和秋天的第2个时段,春秋两季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中晚。中秋也就是仲秋。夫指的是男人。所以仲夫指的是第2个男人

50、仲父除专指管仲以外,多指古代帝王赐予股肱之臣的一种荣誉称号。

51、《原毁》:“一善易能也。”

52、仲父在古代的意思为父亲的大弟。本来“仲”字代表兄弟排行的次序,故有“伯仲叔季”之说,仲就是中间的意思,古代父亲的大弟弟就称呼为“仲父”,仲父跟亚父意思一样。

53、⑥<动>善于;擅长。

54、《汉书·陈平传》:“亚父欲急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亚父以反间死,韩生以直谏烹。

55、《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56、应该是仲父,仲父跟亚父意思一样仲父(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57、⑤<动>亲善;友好。

58、《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59、三国魏曹操《善哉行》:“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60、或特指人物范增。

得弟日

61、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

62、《晋书·王导传》:“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於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63、《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

64、《〈论语〉十则》:“愿无伐善,无施劳。”

65、《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钻仲父之遗训,览老氏之要言。”李善注:“仲父,仲尼也。”

66、二、出处

67、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野夫食毕,言:‘欲见相君仲父。’”

68、亚父意味着地位仅次于父亲,是古人对师长的尊称。古人兄弟排行为“伯仲叔季”。

69、②<动>喜欢;羡慕。

70、除此之外,仲父也是对管仲的尊称。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是同宗。其为了谋生,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但失败了。随后有几次想做官也没有成功。但在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做辅佐的齐相,从而让管仲在军事、政治及行政改革等方面大有作为。

71、几个词意思不同,具体如下:

72、皇父是指叔父,多尔衮开始的封号是"皇叔父摄政王"这个封号已经是除了皇帝外做尊贵了,可是多尔衮并不满足,于是把"皇叔父摄政王"中间的"叔"字拿掉,成为"皇父摄政王"。

73、《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后主扶起,问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后主听罢,又惊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

74、仲父是侄子称呼叔父,相父是宰相的儿子称呼父亲,皇父是皇帝的儿子称呼父亲,亚父是侄子称呼叔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