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袁宏道简介【优选29句】

  • 2024-11-28 20:35
  • 编辑

袁宏道简介

1、关于明代袁宏道十首最好诗词有: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抱瓮亭记》阅读答案:

4、袁宏道是林相的谋士,不仅如此,他同时也是陈萍萍的暗探,在第十九集中,也是袁宏道的首次露面,林相的二公子林珙遇害,凶手是五竹。林相派袁宏道展开调查。袁宏道以谋士身份前往检察院,通过朱格找到司理理,对司理理进行审问。

5、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6、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7、伯修寓近西长安门,有小亭曰抱翁,伯修所自名也。正西有大柏六株,五六月时,凉荫满阶,暑气不得入。每夕阳佳月,透光如水,风枝摇曳,有若浪纹,衣裳床几之类皆动。梨花二株甚繁盛,开时香雪满一庭。隙地皆种蔬,瓜棚藤架,菘路韭畦,宛似村庄。小奴清泉负瓮,白石注水,日夜浇灌不休,面貌若铁。稍暇,则相与宴息树下。观其意,殊乐之,无所苦。凡客之至斯亭者,睹夫枝叶之蓊郁,乳雀之哺子,野蛾之变化,胥蝶之遗粉,未尝不以为真老圃也。

8、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9、出自袁宏道《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

10、出自袁宏道《西泠桥》

11、稍稍有空,就一起在树下休息。看他们的意思,特别乐此不疲,没有什么怨恨。凡是来到此亭的人,看到草木茂盛、幼雀喂养,野蛾化为成虫,很快蝴蝶留下花粉,没有人不以为是真的老菜园。

12、回去后,他将所见所闻告诉林相,打消林相对范闲的怀疑。

13、西泠桥,水长在。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

14、花开时节,两株梨花,花团锦簇,满庭如白雪一般香气扑鼻。周围的空地种上了蔬菜,支起了瓜棚藤架,土埂整齐地围着一片片白菜地和韭菜地,宛如一座村庄。小奴清泉背着水罐,白石给他灌水,日日夜夜不停浇灌,面貌若铁。

15、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

16、言若海突然出现,阻止袁宏道对司理理用重刑。审问继续不下去,袁宏道只好先行离开。

17、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18、袁伯修家位于西长安门边上,家里有座小亭子叫抱翁亭,是伯修自己命名的。抱翁亭的正西方向种有六株大柏树,五六月时,满阶荫凉,暑天的热气就进不来了。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柔和,如同缓缓流动的清水,晚风吹拂,树枝摇曳,像鳞鳞的波纹,衣裙床铺几案等物均随之舞动。

19、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20、出自明代袁宏道的《妾薄命》

21、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

22、妇人失夫心,含情欲告谁?

23、出自明代袁宏道的《感事》

24、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他说过:”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他亦相信写文要真,认为“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今人称为文学进代论),即“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

25、邸报束作一筐灰,朝衣典与栽花市。

26、《西湖游记》袁宏道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同时也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27、《抱瓮亭记》原文:

28、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29、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