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文言文100篇-107句优选
- 2024-11-28 23:52
必背文言文100篇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古诗词《登高》——杜甫
4、《阿房宫赋》,作者是杜牧;
5、黄鹤楼崔颢
6、文言文《蜀道难》——李白
7、《师说》,作者是韩愈;
8、过零丁洋文天祥
9、次北固山下王湾
10、高考语文背诵与默写篇目(一)古文(11篇)
1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2、文言文《阿房宫赋》——杜牧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浣溪沙苏轼
1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6、渡荆门送别李白
17、归园田居陶渊明
18、望岳杜甫
19、赤壁杜牧
20、《劝学》荀子2《过秦论》贾谊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六国论》苏洵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7《石钟山记》苏轼8《前赤壁赋》苏轼9《离骚》屈原10滕王阁序(唐)王勃11《屈原列传》《史记》
21、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2、别云间夏完淳
2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5、夜雨寄北李商隐
2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27、破阵子辛弃疾
28、行路难李白
29、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30、醉花阴李清照
必背文言文100篇
3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3、饮酒陶渊明
34、诗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登飞来峰王安石
36、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7、必背文言文之《师说》——韩愈
3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9、论诗赵翼
40、无题李商隐
41、游山西村陆游
42、《前赤壁赋》,作者是苏轼;
43、《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
4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4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6、4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7、《离骚》字数:2848《离骚》是由楚国屈原所写,网上给《离骚》的定义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再加上因为年代久远,难以理解,背诵难度第一确实实至名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8、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9、记承天寺夜游
50、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1、诗词《锦瑟》——李商隐
5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53、《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54、春望杜甫
55、《兰亭集序》,作者是王羲之;
56、四年级不需要背诵字数过多的文言文。
57、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58、四年级有一篇文言文是一定要背的,那就是《精卫填海》:
59、《赤壁赋》——苏轼,必背文言文
60、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必背文言文100篇
6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62、5、龟虽寿曹操
63、小石潭记
64、送东阳马生序
65、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66、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67、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68、桃花源记
69、文言文《逍遥游》——庄子
70、文言文《离骚》(节选)——屈原
71、雁门太守行李贺
72、《出师表》,作者是诸葛亮;
73、文言文《劝学》(节选)——荀子
74、论语十则
75、几篇古文有,《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如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6、《六国论》,作者是苏洵;
77、高中必背文言文有《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等。
78、《陈情表》,作者是李密;
79、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0、浣溪沙晏殊
8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82、必背文言文《琵琶行》——白居易
83、使至塞上王维
8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85、诗词《氓》——诗经
8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8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8、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8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90、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必背文言文100篇
91、秋词刘禹锡
92、己亥杂诗龚自珍
9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94、水调歌头苏轼
95、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96、《屈原列传》,作者是司马迁;
97、忆江南温庭筠
98、古诗词《虞美人》——李煜
99、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00、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1、泊秦淮杜枚
102、浪淘沙李煜
10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04、《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
105、《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
106、观沧海曹操
10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