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孔子孝敬父母名言警句【77句精选】

  • 2024-11-29 00:31
  • 编辑

孔子孝敬父母名言警句

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2、故事二:曾参,孔子的得意弟子,也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上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背着柴迅速回家,跪问家里有事吗?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3、谁⾔⼨草⼼,报得三春晖。——孟郊

4、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6、其实很多,个人认为每个名言警句对应的其实也是一个孝亲敬长的故事。

7、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8、开始吧,孩⼦,开始⽤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10、鹿乳奉亲

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1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3、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1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三、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7、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18、这章经文虽然不长。但孔子把人子要及时尽孝的道理讲的清楚明白。

19、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0、--孔子;长幼有序。

2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不顾⽗母之养,⼀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母之养,⼆不孝也;好货财,私妻⼦,不顾⽗母之养,三不孝也;从⽿⽬之欲,以为⽗母戮,四不孝也;好勇⽃狠,以危⽗母,五不孝也。——孟⼦

24、孝感动天

25、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6、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对老人的尊敬,精神赡养,超过物质的赡养。孝道来自于儒家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孝为美德,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家庭和睦的良方,是邻里融洽的妙剂,是社会和谐的先机。因此,在新时期里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7、夫孝,天这经也,地之义也--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29、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孔子孝敬父母名言警句

31、孝亲敬长警句:

32、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3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孟⼦

34、--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35、原文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36、孔子的名言

37、孔子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9、⽼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

40、他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父母年事已高,尽孝要及时,不能等。

41、《论语里仁篇》中

42、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3、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44、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4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46、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4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8、孝⼦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烦恼⼼,惊怖⼼,愁闷⼼,难⾔⼼,愧恨⼼。——袁采

4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0、故事一:汉高祖第三子刘恒,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登上皇位。他仁孝之名,天下传扬,侍奉母亲从不懈怠。他母亲三年卧病在床,他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侍候;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5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2、孝⼦之⾄,莫⼤乎尊亲。——孟子

53、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5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55、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6、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5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8、⼦孝⽗⼼宽。——〖宋〗陈元靓

59、家贫出孝⼦,国乱识忠⾂。——《名贤集》

60、--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孝敬父母名言警句

61、--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3、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4、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英国)罗素

6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66、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67、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8、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69、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7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7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7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3、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美国)戴维·德克尔

74、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担忧他们的身体。

75、青⼭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碧⽔苦诉字字⾎,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76、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77、--孟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