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李白传-摘抄102句
- 2024-11-29 02:06
旧唐书李白传
1、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2、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出自《新唐书·文艺列传·李白传》,《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4、刘昫《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5、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6、”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7、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8、《新唐书》举了两件事做为例子。第一件事就是传说中的“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子”。原文记载是“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但小可在另一篇悟空问答回复中说此事与传说不附,真实情况是唐玄宗听到这个要求之后,直接把李白赶出去了。
9、李白,在长安再呆上十年也是枉然!
10、这里的“亲近”,指的不是亲人,而是同事,比如权贵。
11、《新唐书》载:“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恳求还山”,想来这就是题主所说的恳求归山。
12、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循还,客巴西。
13、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14、谪仙人出自《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又《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15、”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
16、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
17、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
18、一、李白是初唐时期的。
19、【神仙谪】宋·黄庭坚:“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座席。”
2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生活在初唐、盛唐、中唐时期,主要活跃在盛唐,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文人大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更是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在李白的诗词中也都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终其一生都没完成自己的心愿。
2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22、但如果此事为真,不论是哪一个版本,只要李白提出脱靴要求,那么李白得罪了高力士是真的。
23、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
24、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25、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26、”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
27、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
28、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29、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30、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旧唐书李白传
31、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32、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33、二、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之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传世。二十五岁时只身出四川,开始各地游历,唐玄宗天宝元年供奉翰林。
34、宋祁、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
35、李白是唐朝的初唐、盛唐、中唐三个时期的人,主要活跃在盛唐。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活跃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6、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37、【谪仙春梦】宋·苏轼:“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38、《旧唐书》中没有记载杨贵妃阻碍李白一事,但同样记载了脱靴事件,结果是“(唐玄宗)由是斥去。”应当较为可信。
39、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40、《旧唐书》记载李白是山东人,依据是李白自称陇西李氏后人。陇西李氏的郡望,出自陕西成纪,刚好是在崤山山脉以东,就是古代的“山东”地理位置范围之内。所以《旧唐书》说李白是山东人,这个说法,是没毛病的
41、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42、原文是:
43、谪仙人,是谓仙人谪居人间,唯天界独有,人间难得。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官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故称“贺监”。贺知章十分欣赏并推重李白品格高迈、才华冠世,故称之为“谪仙人”。后因用为称誉人才行高迈的语词。
44、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45、永王谋乱,兵败。
46、“谪仙人”这一称呼出自贺知章之口,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的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关于贺知章呼其为“谪仙人”一事,孟棨在《本事诗》中的描述更为细致,“白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请所为文。
47、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48、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49、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50、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51、【谪仙风采】宋·苏轼:“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52、三、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上阳台帖》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53、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
5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生活在初唐、盛唐、中唐时期,主要活跃在盛唐,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55、与其被赶走,主动归去是最体面的结局。
56、【谪仙赋】宋·王沂孙:“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
57、巧的是,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也曾经说过自己被许多人诋毁“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从侧面也证实了“不为亲近所容”这一个事实。
58、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
59、李白不可能不走的,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杨贵妃(可能),还得罪了皇帝(一定),同时也得罪了省委秘书长(李长史)、更有无数同僚(因为一喝酒就忘形)。
60、【谪仙】唐·韩愈:“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宋·京镗:“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宋·王十朋:“试问东风:花似当时否?还依旧。谪仙去后,风月今谁有?”
旧唐书李白传
61、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62、第二件事也是记载于《新唐书》,应当是指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三首《清平调》,“(高力士)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尤其是第二首,李白用错了典故“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赵飞燕深具媚术,以欲擒故纵之法诱惑汉帝,并且独占后宫,陷害皇宫。结果就是杨贵妃用几滴眼泪就中断了李白的官场之路。
63、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64、【谪仙魂】清·黄景仁:“何处可招和靖鹤,此间应有谪仙魂。”
65、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66、李白不是晚唐时期的。
67、释义用法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就去访问他,见到李白的《蜀道难》诗后,再三称赞,称李白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与之共醉。“谪仙”一语,虽古已有之,但自用于李白之身后,则成为李白的代称;也用来泛指与李白同样潇洒俊逸,才华洋溢的诗人。
68、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
69、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
70、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
71、【谪仙狂】宋·苏轼:“一纸鹅经逸少醉,他年鹏赋谪仙狂。”
72、典源出处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孟棨《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7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74、【李谪仙】元·萨都拉:“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凌烟。碧罗衫子乌纱帽,便是开元李谪仙。”
75、【仙人李太白】元·萨都拉:“仙人李太白,俊逸天下闻。芙蓉宫锦袍,袖有峨嵋云
76、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77、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78、【谪仙人】宋·苏轼:“千古风流贺季真,最怜嗜酒谪仙人。”金·赵秉文:“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
79、李白生卒年为701-762年,其跨初唐、盛唐、中唐三个时期,其中盛唐为李白的主要活跃时期。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80、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81、因为说李白坏话的人太多了。
82、白坐,长流夜郎。
83、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84、李白在中国家喻户晓,是被世人公认的少数天才之一。五岁诵六甲,十岁能诗书,十五名气显,仗剑豪侠风。自小,李白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精诗书,好剑术,喜游侠,很快就在当地颇有名气,他那时自信满满,以为天下自在脚下,只要踏出一步,便可直入云霄。
85、用典形式
86、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87、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88、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89、少年气盛,心高气远,在二十四岁那年,他走出了故乡,踏上了人生的征程。游名山,跋大川,大江南北,五湖四海,风景奇胜之处都有他的足迹。
90、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
旧唐书李白传
91、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92、帝爱其才,数宴见。
93、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按:教材引文漏一“醉”字,今补)。
94、李白出生在初唐,唐朝分为初唐公元618之妻,12年,盛唐713756年,中唐19157以后,李白生育为701760年,所以说七跨出塔盛世中三个时期,盛唐开元盛世主要活跃时期唐朝分为初唐公元618712年盛唐7356年中堂175年,所以说七跨初唐盛唐中唐三个时期
95、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96、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97、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98、李白是初唐的不是,晚唐时期,李白所在的年代,是唐玄宗年代那个时候,并不是晚唐时期。晚唐指的是唐朝风雨飘摇的年代,而李白并不属于那个时期。
99、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100、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
101、李白不是初唐,也不是晚唐时期,而是在盛唐时期。
102、首先说明,李白不是初唐诗人,也不是晚唐诗人,是盛唐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