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诗句
- 2024-11-29 08:46
寒食节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寒食是一首讽喻诗。
6、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国(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7、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8、《寒食》一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10、关于寒食诗句的意思如下: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寒食节虽然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
1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12、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13、飞花:指柳絮。
14、寒食野望吟唐代白居易
15、轻烟散入五侯家。
16、寒食唐代孟云卿
17、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18、日暮汉宫传蜡烛,
19、寒食东风御柳斜。
20、(唐)韩翃
21、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22、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3、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全诗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4、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5、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26、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扩展资料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唐诗笺注》对此作有评述:“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线,下汉宫传蜡烛便不突。”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27、说的是寒食这天,平民百姓家禁火,但是皇宫里忙着都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28、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2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0、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节的诗句
31、出自:韩翃(寒食)
32、其中有关禁火习俗的诗句是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3、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34、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5、《寒食》是一首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的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讽刺了君侯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君侯传蜡烛,不许百姓家出现烟火。
36、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37、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9、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40、注释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1、寒食寒食日及事唐代
42、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4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4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