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悲昔人有-推荐82句
- 2024-11-29 12:57
空悲昔人有
1、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
2、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王维)
3、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裴迪)
4、不是辋川记,是辋川集,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
5、萦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裴迪)
6、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裴迪)
7、《辋川集》序: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8、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裴迪)
9、作者简介
10、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王维)
11、飒飒秋风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
12、好闲早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裴迪)
13、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
14、《辛夷坞》.王维
15、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16、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17、○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18、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裴迪)
19、辋川集(wǎngchuānjí),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同时收录有裴迪诗作二十首。《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
20、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裴迪)
21、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裴迪)
22、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
23、[4]纷纷:他本作“丝丝”。
24、作品原文
25、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王维)
26、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王维)
27、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裴迪)
28、[3]涧户:涧口,山溪口。
29、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裴迪)
30、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王维)
空悲昔人有
31、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王维)
32、●●●○○○○○⊙▲
33、《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
34、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
35、丹刺罥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裴迪)
36、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
37、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
38、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39、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
40、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裴迪)
41、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4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43、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44、辋川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同时收录有裴迪诗作二十首。《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
45、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
46、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裴迪)
47、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
48、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王维)
49、辛夷坞,蓝田辋川(今陕西省蓝田县内)风景胜地,王维辋川别业(别墅)附近。坞,四面高、中部低的小块地方。
50、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王维)
51、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52、“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53、本作的韵脚是:;可"三觉十药"通押。
54、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裴迪)
55、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裴迪)
56、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反动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特别是紧接《辛夷坞》之后的《漆园》的“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更为感伤了。《世说新语》第二十八:“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复无生意’”。王维暗用此事,表达其政治上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这首《辛夷坞》与《漆园》诗意互有联系,它是以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悲命运,寄托自己才能被压抑埋没的感伤情绪,有一定现实意义。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
57、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王维)
58、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
59、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60、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日无人扫。(裴迪)
空悲昔人有
61、●●○○○○⊙●○▲
62、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
63、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王维)
64、[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65、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王维)
66、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王维)
67、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诗题为辛夷坞,但作者却没有写这里的风景,实际上是在咏物。诗借《楚辞·九歌·湘君》“搴芙蓉兮木末”句意起笔,描述辛起在寂静无人的山涧里,悄悄开放,又纷纷落去。以这典型的物象表现出一个极其幽静的自然环境,完全没有外界尘嚣的干尤,故前人认为此诗“幽极”。它似乎是诗人自己悠闲恬静的心境的写照,但是我们读完后,不难发现它隐隐有言外之意。
68、【赏析】
69、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裴迪)
7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71、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王维)
72、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王维)
73、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和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辋川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绘自然优美的景色,表现幽静的境界,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如:“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
74、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7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
76、[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办外面,花开时托着花办。
77、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78、裴迪,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其传世诗作多为与王维唱和应酬之作。受王维影响,裴迪的诗作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
7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80、大司马府听(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81、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裴迪)
82、我想,其妙不在“幽极”,应在它的精巧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