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灯笼的后半句
- 2024-11-29 20:08
外甥打灯笼的后半句
1、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是小孩子找不到舅舅或姨了,把大人给丢了。
2、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3、常用歇后语:
4、有人调侃,为什么外甥打灯笼就是找旧呢?不许找姨吗?于是演绎成找大人,为什么找大人,把大人丢了——丢大人了。
5、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6、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7、关于灯笼的歇后语:
8、外甥打灯笼本身有两个解释:
9、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大家可能知道的是第一种,而第二种知道的不多。
10、照舅,舅的谐音旧。就是没有改变,还是原来那个样子。
11、“外甥打灯笼”是一个歇后语。
12、这句话你说的时候,是让你外甥给你打灯笼,那当然是照你这个舅舅罗,就是照舅的谐音照旧,照旧就是规律,老样子
13、九月初八问重阳--不久(九)
14、戏台上的垛口--不成(布城)
15、铁匠拉风箱——柔能克刚
16、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
17、第二个: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
18、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19、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20、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1、外甥打灯笼——丢人丢大了。外甥打灯笼找谁呢,肯定是找舅舅,歇后语的意思指某人干了就不得人的事,丢人了。
22、君寿星打靶--老腔(枪)
23、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取自谐音。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24、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歇后语里的人物是舅舅。这里面有2个意思,一个是照舅一个是找舅。
25、这是一句歇后语,意思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或规矩办事情。民间语言特色,形象、简炼而准确。
26、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是——照旧(舅)。这是谐音歇后语,常见的谐音歇后语:
27、纸糊的灯笼——心里明、一捅就破
28、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29、第一个: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
30、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外甥打灯笼的后半句
31、孙猴子坐金銮殿--不象仁(人)
32、旗杆顶上贴告示——天晓得;天知道
33、这个歇后语本身有两种解释,第一个: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按照歇后话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
34、竹林里挂灯笼——高风亮节
35、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36、戳在了灯笼纸上——眼里有火
37、打灯笼走铁道——见鬼(轨)
38、外甥打灯笼(歇后语):
39、语底:照旧(舅)
40、点起灯笼来找。据说这是“由外甥打灯笼——照旧”引申出来的歇后语。
4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2、半天云里打灯笼——高明
43、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44、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45、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利用找舅与照旧的谐音。
46、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两部分意思来表达某个含意,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47、找擀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穹儿来了
48、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49、灯笼做枕头——承受不起、难撑
50、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
51、灯笼照火把——亮对亮
52、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53、打牛皮灯笼过煤堆——黑对黑、黑上加黑
54、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55、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
56、照旧就是按着字面意思就是还是原来那样,或者按着原来的规矩办,没啥变化。
57、麻布袋绣花——底子太差
58、灯笼点蜡烛——心里亮、肚里明
59、有外甥则有舅。
60、所以就是大人丢了。
外甥打灯笼的后半句
61、精装茅台——好久(酒)
62、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