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意15字精选67句
- 2024-11-29 22:37
掩耳盗铃的寓意15字
1、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2、“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4、成语:掩耳盗铃
5、掩耳盗铃是自我欺骗和安慰,跟贷款买个“别摸我”开出去假装有钱人,房贷没还完买了个奢侈包是一个性质。
6、盗铃的人害怕别人听见,于是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其实是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罢了。捂住自己的耳朵,捂不住周围人的耳朵,自己听到不要紧,关键是不能让别人听见了,他主观认为自己听不见了,别人也听不见,他就像生活中有些人,是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在处理问题时是千万不可取的,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7、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8、掩耳盗铃说的是贼想偷东西,怕别人听到铃声被抓,突发奇想,把自己的耳朵堵了去偷铃以为就没事了,最后还是被抓了,这是自欺欺人的,
9、成语的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0、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不公平地获得利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一个传说故事,有一把铃被偷到一座小山上,由于山洞太深,对方无法找到铃声来定位,因此他们只能把耳朵贴在山洞里,把耳朵捂紧后才能听到铃声,这样就能够认出是哪里偷走铃声了。因此,掩耳盗铃成语的本义是通过不公正的手段获得某种利益的行为。
11、道理:大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是否捂住耳朵,该听到自然还是会听到,不会因为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不想承认现实,只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对待问题,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12、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3、这句话形容有人在耳边偷偷告诉你一件事情,但是你根本听不到,就好像把手捂在耳朵上一样。因此,“掩耳盗铃”比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或者说是白费力气,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
14、该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
15、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16、小偷发现了一把大锤子,拼命地把它砸在了钟上。一声巨响使他震惊。小偷慌了,以为这不好。钟声不是要告诉人们我在这里偷钟吗?他很着急,全身心地投入时钟,张开双臂遮住钟,但是铃铛怎么能挡得住!钟声仍然散开了。
17、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8、掩耳盗铃,顾名思义就是捂着耳朵偷铃铛。形容人愚昧无知自欺欺人。明知道铃铛一触碰就会发出响声,还自作聪明捂着耳朵去偷,真是愚蠢至极。
19、掩耳盗铃的意思就是不去理会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以致于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本义即“不听,不看,不知道”,但是它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意思:一方面表示放任自流,不去做任何努力,一味依赖别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指轻视他人,对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不闻不问,当做没有发生。掩耳盗铃就是一种无动于衷、不关心他人处境的态度,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以躲避责任的行径。
20、成语故事:
21、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2、掩耳盗铃是一句谚语,用来表达“不要做无意义的事情”的意思。出自《论语》中孔丘的教导:“子曰:“掩耳而听之,孰能其言?”
23、掩耳盗铃从字面上来看,就是指古时候有个人想去偷铃,他自认为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别人也会听不到铃声,自己去偷铃子别人也就发现不了。其实就是说明这个人是自欺欺人。
24、掩⽿盗铃:⽐喻蠢⼈⾃⼰欺骗⾃⼰。
25、意思: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26、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7、掩耳盗铃,意思是自欺欺人。
28、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29、做什么事情都要光明正大不要当人不知晓,。
30、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捂着自己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的寓意15字
31、寓意: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32、铃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33、「掩耳盗铃」之「铃」,典源作「锺」。「锺」同「钟」。盗钟时,怕钟所发出的声音会引他人前来抢夺,因而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后用「掩耳盗铃」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自欺欺人」。
34、掩耳盗铃是成语寓言故事。是说一个小偷想偷人家大门上的铃铛。但恐怕被人听见铃铛响声,故而把自己耳朵捂上,再去偷铃铛。这个故事就是讽刺了这类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而自做聪明,反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自欺欺人而己
35、扩展资料
36、一个人堵住自己的耳朵去拿别人家的铃,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结果被捉住了。
37、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8、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意思是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所以把自己的耳朵堵住,一味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常用来比喻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39、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40、掩耳盗铃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声响,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掩耳盗铃的成语源自于掩耳盗钟的故事,谁也不能改变钟响的事实,如果闭目塞听只会自食恶果。
41、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42、成语典故:
43、从前有⼀个⼈,看见⼈家门⼝有⼀⼝⼤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他就取来⼀个铁锤,想敲碎后⼀块块偷⾛。可是还有⼀个问题,⽤铁椎砸钟会发出很⼤的声⾳,肯定会被⼈抓做的。他转念⼀想:钟⼀响⽿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44、掩耳盗铃就是自己哄自己,假装看不见听不见
45、铃声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您是否遮住耳朵,铃声都会响起。想要客观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会根据人类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些人对自己不利,或者不喜欢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并认为不存在。这就像“遮住耳朵,抢时钟”一样,这是极端主观的唯心主义,只有我才能表现。如果您不直视客观现实,不要研究它,而采取闭上眼睛倾听的态度,最终将遭受痛苦。
46、杞人忧天是没有安全感和制造安全感给自己的能力。
47、《掩耳盗铃》寓意
48、古代时候有个人看到人家大门前挂着的铃铛挺好看的,就想偷走,但是他有怕偷铃铛的时候弄出声音,让主人发现,于是他一只手捂着自己的耳朵,另外一只手去摘铃铛,结果主人听到铃声,即使发现将偷铃铛的人当场抓住。
49、就是自欺欺人的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到,别人听得到啊。
50、寓意是自欺欺人,以为别人都跟他一样聋子,
51、这个寓言说明了人不能自作聪明,也不要自以为是。如果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不是自己的东西,决不占有,自己不能做一个自欺欺人的人
52、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53、掩耳盗铃的意思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自我欺骗。这个寓言故事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看见别人的门口有一个铃铛,是他想偷为己有,有一天,他看见别人不在家,去偷铃铛,他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到铃铛的响声,以为别人也听不到,当他伸手去偷铃铛的时候,马上就被别人抓住了。
54、他听得越多,他就越害怕,他不由自主地将手向后拉,用力遮住了耳朵。“嗯,铃铛已经变小了,我听不到!”小偷振作起来。“太神奇了!如果遮住耳朵,你听不见钟声!”他立即找了两个小塞,塞住了耳朵。他以为没人能听到钟声。于是放开钟,打了一下,响了很远。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抓住了小偷。
55、《掩耳盗铃》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了坏事想让别真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是欺骗自己是自己欺骗自己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已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知己。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56、成语故事不是“先秦新闻“,有些真实发生过,比如鸡鸣狗盗,有些不过就是个轻松幽默的比喻。
57、出自吕不韦及其门客们编撰的《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
58、近义词:自欺欺人[zìqīqīrén]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
59、《吕氏春秋·自知》
60、读音:yǎněrdàolíng
掩耳盗铃的寓意15字
61、故事出自吕不韦及其门客们编撰的《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原来叫掩耳盗钟,说古时候有个人想偷一口钟,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偷走。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砸。
62、守株待兔是懒和路径依赖。
63、几千年的历史中,就春秋战国时期是唯一一个文人可以随便说话的时期,一介布衣能单凭口才做到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息,只发生在这个时期。
64、捂耳朵偷铃铛自我欺骗。
65、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世家的赵氏家族消灭了范氏家族。有人跑到范的家偷东西,看到院子里挂着一个大钟。钟由优质青铜制成,形状和图案精美。小偷非常高兴,他想把这个漂亮的大钟搬回他的房子。但是钟是如此之大,沉重,无法动弹。他考虑了一下,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打破时钟,然后分开回家。
66、掩:捂。
67、春秋时侯范氏被灭族,有个人趁机去他的家里偷东西,相中了一口钟。他本来想要背着钟逃跑,无奈这口钟形态巨大他背不动,于是这个人想到用槌子把钟砸碎。但是砸钟的响声很大,他担心别人听到钟声后会赶过来把钟夺走,就先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再去砸钟,以为这样做后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实在是太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