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举例【优选26句】
- 2024-11-30 06:14
黑格尔辩证法举例
1、二、黑格尔哲学的体系统观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加以合理安排。可以这样概括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为第一环;以逻辑学(包括《耶拿逻辑》、《逻辑学》和《小逻辑》)为全体系的中坚,为第二环;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为逻辑学的应用和发挥,统称“应用逻辑学”,为第三环。”
2、黑格尔哲学中的“正反合”的正反可以看做是普鲁士专政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对立与统一,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对黑格尔起到很大的影响。
3、哲学思想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
4、他们整理出版了黑格尔生前未能出版的重要著作,如《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为使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传世作出了贡献。
5、正是通过这种包容性,黑格尔建构出一个包容万象的哲学体系。这种理性的体系,是对人的感性生活的掩盖。
6、大革命之后,法国分化为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将两个阶级联合起来,如此一来,人民的自由和利益与“拿破仑”皇帝的自由和利益高度联系在一起,达成共赢,既有民主又有专制,统合了两者的优势。
7、年轻时期的黑格尔跑上大街为法国军队战胜自己的祖国而欢呼,还见到了马背上的拿破仑,晚年作为封建保守的普鲁士国师,却仍然对法国大革命怀有好感。
8、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9、老年黑格尔派也称“黑格尔右派”。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右翼思想家集团、德国资产阶级保守派的...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黑格尔的哲学来源发展
10、黑格尔除了继承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哲学以外,还继承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尤其是卢梭。
11、加布勒、辛里克斯、罗生克兰兹等。在哲学上,他们顽固坚持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继续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解释一切,认为“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则加以贬低、抹煞。
12、普鲁士专制是非常封建保守的制度,但是也保持着一定的开明。而法国的革命帝国更强调“自由、平等、博爱”,但革命专制也比封建专制更加残暴,比如雅各宾派的革命屠杀。
13、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家庭教师、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唯心辩证法。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14、相对于老师康德的自由城邦,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设想,以国家主义为纽带,建立高效率的官僚政府,结合民主与专制,对之后的社会主义运动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或许,日耳曼民族也应该像古罗马雄鹰一般尝试着征服世界?
15、黑格尔在费希特和谢林奠定的基础之上进行建构。他赞成费希特对于逻辑方法的坚持—的确,他着手把他的朋友谢林的世界观建立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也赞成谢林将逻辑与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等同起来;至于视实在为活生生的发展过程,黑格尔则既赞成费希特,也赞成谢林。
16、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17、他也认为,自然与精神或理性是同一的;然而他把自然置于理性之下。事实上,在他看来,所有的存在和理性都是同一的;在理性中发挥作用的同一种过程也存在于所有的地方;凡是实在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实在的。历史有逻辑,自然也有其逻辑,宇宙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逻辑体系。
18、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产生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青黑派,是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A.卢格、L.费尔巴哈。
19、在宗教问题上,宣扬有神论,鼓吹宗教信仰,支持教会,甚至用基督教的正统思想解释黑格尔哲学。在政治上,代表贵族和妥协的保守集团的利益,维护等级制度,为普鲁士专制政权作辩护,对酝酿中的民主革命运动持反对态度。
20、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21、一、黑格尔与黑格尔哲学的背景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1770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1788年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22、而西方还存在另外一种概括方法,把构成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三大部门: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当作黑格尔的体系。”《哲学全书》实为哲学体系的别名”,同时它“又契合黑格尔“绝对理念”的三个发展阶段。所以,西方学者一般都持这种看法。
23、黑格尔青年时代恰逢法国大革命,卢梭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他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政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
24、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的批判性研究。
25、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泛神论的唯心主义,思辨神学和唯心主义的两条线索在黑格尔哲学中汇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两条线索都吸收了自己的对立面:神学吸收了无神论;唯心主义包含了物质。
26、黑格尔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中提出了辩证发展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