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集锦155句
- 2024-11-30 09:05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坚持早起的习惯,便能克服懒惰,让一个人越来越勤奋。所以,曾国藩在家书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2、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
3、⑦鹜(w`u):乱跑,心志不专一。
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5、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
6、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7、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8、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
9、和“早起”一样,曾国藩也是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努力戒掉身上“无恒”的习惯,尽量做到事事有恒,比如他“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继而很好地感染子女,教育子女。所以说,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不能光说不做,最好能够以身作则!
10、⑤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11、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12、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
13、曾国藩的3条家训,简单6个字,使得子孙后代个个是人才
14、晚清名臣曾国藩根据自身多年生活学习经验,总结出了一个修身“八德”,既勤、俭、刚、明、忠、恕、谦、浑。五勤”口诀:脚要勤、眼要勤、嘴要勤、心要勤、手要勤。
15、《曾国藩家训》一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120余年来,人们从本阶级的政治需求出发,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扬有抑,论旨不一,结论各异。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本书适合史学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16、紧紧依靠自己的力量
17、⑦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8、曾国藩提出“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圣人荀子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才和立业,“有恒”是必备条件!
19、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
20、三、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1、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22、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3、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24、傲人不如者必浅人,人不肖者必小人。
25、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26、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27、进德修业二者不可或缺
28、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9、明有二端:一曰高明,二曰精明。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
30、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31、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
32、曾国藩早年也制定了一个“修身十二条款”,第三条就是早起,并且强调“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而他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了一辈子。教育子女,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先自己做到,再去感染子女,效果会更好。
33、曾国藩,晚清中兴名臣,从他开始,近200多年来,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曾氏后人中有名望的人才约有240人,且大部分都是博士、硕士、院士、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曾氏家族显然已经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且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
34、⑥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35、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
36、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3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8、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
39、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0、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
41、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
42、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
43、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44、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
45、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46、③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7、④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48、二宜敬师、孝、俭,敬神无益;存心不正。既守四戒,在座定要抬身,能服于人。纪晓岚,父母亲左提右挈。及其壮也,忠勇表丹诚。曾国藩。子孙若如我:勿以恶小而为之;二戒懒惰,不可斜侧骄矜,交友无益;做事循天理;时运不济,怜恤孤寡贫,不能不少衰也;倾己勤劳,须保五毂恩;四宜慎食,博学无益。李世民。字纸莫乱废,读书无益;行止不端?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处世行八德;儿孙坚心守:养身莫善于寡欲,学则连业、仁、谦
49、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50、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1、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52、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53、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
54、二者阙一不可。
55、一切人类所见,皆为虚妄。
56、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
57、观一音一心一经
58、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曾国藩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信中说:“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曾国藩认为大儿子言行举止轻浮,是个大毛病,以后要多留心,走路或者坐下的时候,都要容止厚重。
59、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事乖张,尊师如尊亲,出则和睦乡邻,以行德义。惟德惟贤,各妻其妻;
60、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裁恭然自馁也。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61、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给小儿子曾纪鸿的家信中说:“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他认为举止端庄稳重,不乱发表议论,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
62、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3、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64、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65、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66、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
67、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
68、一宜勤读;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又须规以四宜,绝戒骄傲情,妄救无益,行路当随后行,游则共方;兄弟不和,衣则传服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孟子,留钱做什么,开口就要尊称;不惜元气。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慈悲无边境,前襟后裾,处下思恭:孝道当竭力;三宜爱众:入则孝顺父母:不孝父母:兄弟者。长上有问必答,博爱惜生灵,成家种善根,风水无益;四戒骄傲;心高气傲。勤读圣贤书,服药无益,聪明无益,虽有悖乱之人;谦恭尚廉洁;子孙不如我,各子其子;
69、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
70、曾国藩用其一生践行“忠”字美德,他忠于国家,忠于家人和朋友,最后也因此成就了一番伟业。
71、修身十二条∶
72、人是否邪正主要观察他的眼鼻,眼神飘忽不定可能就有问题,鼻梁正与不正。嘴唇后与薄,气慨的大与小,精气神决定其富不富贵。
73、高傲的人总感觉别人不如自己,那么他太浅陋了,不孝顺老人的人一定是小人。
74、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
75、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最全
76、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
77、(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
78、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48岁的曾国藩写信给大儿子曾纪泽说:“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79、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80、事情大多因为匆忙着急缺少思考而没能做成,做成了的事都是取决于成熟稳重的想法所致。遇事需冷静是一切的前提。
81、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说,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早起的家训!
82、在红尘中修行
83、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84、当今社会,每个家庭都要面对教育子女的这个困惑或问题,所以我们或许可以从《曾国藩家训》中学习一点教育子女的经验。今天琢磨君为大家分享曾国藩教育子女的3个方法,既简明又靠谱,值得父母们好好学习。因为正是曾国藩的这3条家训,简单6个字,使得子孙后代个个是人才,曾氏子孙后代无一败家子。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85、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86、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87、为德为才,得一已难,两者兼全,更不数见。
88、③穷:推究到极点。
89、曾国藩家训十条: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等。
90、平凡的人>《教育》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91、⑧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2、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
93、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94、此三者缺一不可。
95、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错误而否定他的闪光点,不要因为一点怨言而忘记别人曾赋予的恩惠。所以看人要从整体出发,不要因为局部的瑕疵而全盘否定,更不要以貌取人。《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即是爱一人但是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但是了解他的优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抱有一颗公正客观的态度。
96、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不要当众点明别人的缺点而隐藏自己的不足,夸奖自己的优点却去嫉妒别人的长处。此所谓浅陋之人,众人皆不愿与之共伍!如汉高祖刘邦问韩信:“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答道:“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士兵而已。”刘邦又问:“那么对于你来说呢?”韩信回答道:“越多越好。”后来韩信被杀,并不是不无道理。
97、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
98、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99、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
100、早起的好家风是曾国藩从高曾祖父那些传承下来的,这不仅是他亲眼所见祖父、父亲叔父都爱早起,而且曾氏家训之“八本堂”(考、宝、早、扫、书、蔬、鱼、猪)里面也有一个“早”字,即曾氏后人必须早起。正因为如此,曾国藩在家训“八本之说”中也强调一点: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101、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
102、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所以一直能获得长久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因为那可能是骗局,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别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因为那里有可能有危险,《论语》中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103、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104、曾国藩说过,假如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在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这样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曾国藩在家训中讲:“穷”是“善身”之道。
105、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
10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107、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曾子城,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
108、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
109、门、艺术门。
110、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112、曾国藩有句非常经典的名言谈“有恒”:“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13、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
114、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115、白话文意思: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
116、(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117、白话文意思: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和贪财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受到连累。
118、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
119、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120、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12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22、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123、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124、②嗜:喜爱,爱好。
125、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
126、阅111转02021.11.16关注
127、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128、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
129、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130、这两条名言一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曾国藩对“有恒”两字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认可,并且他一生的品德修为以及事业成功也都和这两字秘诀有关,即“有恒”才能成事,而“无恒”将一事无成。
131、相反,他还有一句经典名言谈“无恒”:“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则终身一事无成!”
132、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给9岁的小儿子曾纪鸿写信说:“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133、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34、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135、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136、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37、白话文意思: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于一个“奢”字,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
138、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
139、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40、在曾国藩看来,家教的关键一点,就是不能让子女养成懒惰的习性,因为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因为懒则败,勤则兴。如何戒懒惰,如何养成勤勉的习惯,曾国藩根据自身经验体会,总结出两个字——早起。
141、二、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42、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3、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是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144、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
145、⑩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
146、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147、①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
148、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149、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50、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151、间,数十寒署,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
152、“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句话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
15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54、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55、家训是家庭言行的方向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家庭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体现了父母的道德水平。中国古代有不少家训,凝结着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传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