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余光中的诗歌风格【30句】
- 2024-11-19 19:34
余光中的诗歌风格
1、余光中一直想构建传统与现代的良好关系,既新守旧之脉又力挡现代虚无。他曾多次与人论证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如余光中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3、余光中是著名的乡愁诗人,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回归古典”的宣告,之后便不断地探索古今文学的关系。
4、年,他在《从古典诗到现代诗》《从一首唐诗说起》中反复写到:对于传统,一位真正的现代诗人应该知道如何入而复出,出而复入,以至自由出入。
5、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跟虞美人风格相似
6、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7、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8、《乡愁》的意象十分简单——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具体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沉重、浑厚、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氛围。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
9、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10、这样,“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就把母子间虽有着深厚感情而不能朝夕相处的原因直接地交待出来:“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反映诗人小时候便远别母亲而长时间母子异地相隔的痛苦无奈的事实。
11、意象单纯而又丰富。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以时间的发展来绾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12、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奥华大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与政治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并以富尔布莱特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讲学四年。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6年。
13、时空结合。诗歌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间隔作为共同的特征,时空结合,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更显深邃隽永。
14、年,邱言曦指责台湾现代诗人造成了台湾的文化沙漠,余光中撰文阐明“新诗是反传统的,但不准备,而事实上也未与传统脱节”。
15、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
16、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17、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18、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19、余光中的翻译以诗歌为主,也包括小说与传记;所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均曾在台、港上演。
20、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21、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大陆各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如《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22、余光中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努力,形成了“有我中华文化独特的芬芳”的诗歌风格。本文从余光中的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两方面,梳理他在创作生涯中对古今文学之关系的动态认识,挖掘其诗歌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利用,并分析其利用方式,从而观照现代诗歌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23、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一个历久弥新且普遍的主题之一。那就是乡愁。余光中许多年来写过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便是其中意味深长、感情凝重、曲调动人的一首。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诗歌在意象意境、诗的结构、内涵、形...
24、令人瞩目的形式美。诗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诗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音乐之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25、他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是“大传统”,中国现代诗、甚至是中国现代文艺的未来道路应该是在经受西方洗礼之后,走回传统,用现代精神融汇古典素材,创造一个“新的活的传统”。
26、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7、年,在跟洛夫等现代诗人的论争中,余光中“主张在接受现代化的洗礼之后,对传统进行再认识、再估价、再吸收的工作”。
28、我认为余光中的《乡愁》有以下艺术手法:1.托物寄情,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有所依托,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29、他的诗,你一定听过。
30、余光中其人: 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散文"。他对写作四度空间的定义:诗、散文、评论和翻译。对于每一项,他都有其独爱之处,正如他所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 余光中的诗,有着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这表明他对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词造句上,用戏谑的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也许人生总要点平衡吧。早期诗中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可能年事渐长,近期的作品都带着些沧桑,但却没有使读者阅后有感伤。 余光中的散文,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的。从不少文章中看到,他的「情」是处处留的。从小时启蒙、至家人散落天涯海角、自己游历住过的城镇、执教的日子等,他都把心放下去了。常于文中,他诚实地向读者倾心吐意:那段难忘记忆、那段人情、那段不舍等。青壮年时期的作品,如《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等卷章,气魄雄厚,色彩灿丽,更被称为"余体"。 余光中的评论,正是见证他为人从不马虎、万事从谨的态度。因为他要求自己的评论文章以经验为基础,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又用自己的感触与悟解,令所论的主体带着古典主义的明晰说理或浪漫主义的丰盈意象。 余光中的翻译作品产量极为丰富。有中译英的中国现代诗、也有英译中的英美诗歌、小说以至戏剧。他在教授翻译时,他常主张要译原意,不一定要译原文。这使他译作品带着信实和忠贞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