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老子名言十句(精读)-集合64句

  • 2024-11-22 23:03
  • 编辑

老子名言十句(精读)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难得糊涂。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5、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得见,而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7、看破不说破。

8、廉:东西的棱边。为人处世应当方正,而不应生硬勉强,一直有太过有棱角,将人割伤。

9、大忠大义。

10、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13、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4、宠辱不惊。

15、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战国·老聃《老子·三十一章》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9、行:路程。始:开端,起始。足: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哪怕一千里那么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起步的。比喻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得从头实施,循序渐进来完成。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1、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2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3、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2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战国·老聃《老子·八十章》

2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6、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2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8、不要做恋爱脑。

2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3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老子名言十句(精读)

3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2、无:没有,不存在;未曾发生或出现过的事物。有:存在,发生过或是出现过的事物。无中生有: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来。后被人们用以形容那些本来没有,却凭空编造出来的事物。

3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4、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36、知者不言。

37、知:知道,明白。足:满足。常:经常。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38、我总结了六句老子的名言

39、教会你的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40、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42、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43、不自我表现,因此才能够通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能得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才能够长久。

44、道法自然。

45、做一个智者,理性对待一切。

4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7、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49、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这本书又叫《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10句经典名言赏析,带给您智慧人生!。

5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51、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5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5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5、为无为,则无不治。

56、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8、功遂身退。

59、婚前睁大眼睛。

60、无之为用。

老子名言十句(精读)

61、大音:美而宏大的音乐,比如天籁。希声:老子曾说“听之不闻,名曰希”,这里的“希声”和“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无声”类似。大音希声:那种宛如天籁一般美好宏大的音乐,总在似有似无、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里。

6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33章

6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6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