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民间谚语俗语1000条精选76句

  • 2024-11-25 00:00
  • 编辑

1、谚语。类似于成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社会实践经验,且许多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及现象规律。

2、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适用所有人,没有对象限制。

3、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5、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6、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7、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惯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如“女人嫁汉,穿衣吃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另外还有关于哲理的、保健的和道德方面的,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饿时给一口,胜过饱时给一斗”。

9、: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0、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11、吃人参----------候补。(后补)。

12、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3、谚语。谚语,带有典型的因果性质和完整意思,用得较多,流传时间较长,更具文学化和书面化。谚语,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14、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1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6、俗语。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短语,如“纸老虎”、“翘尾巴”、“乱弹琴”、“硬骨头”等。如“不是省油的灯、苍蝇不叮没缝的蛋”等。

17、俗语也称俗话,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俗语有口语的气息,是为群众所创造。

18、谚语的特点是以通俗简练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内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最为常见的是农谚和气象谚语,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于马上要来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9、俗语和谚语,都是日常用语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区别在于成因来源、概念阐释、场景对象和表现特点四个方面。

20、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21、:蚕豆开花——黑心

22、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属于卫生类别,不能用于天气和农业上。

23、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24、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25、俗语。也叫常言、俗话,或者大家说、古语说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事物处理、自然理解和衣食住行等形成的口语化经验总结,经过口口相传,达到共识,具有口语性、通俗性、共识性和流行性的语言单位和典型语句。

2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27、俗语与谚语的区别

28、一、成因来源。

29、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30、谚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筒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31、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32、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33、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34、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35、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36、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37、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38、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39、饭锅冒烟——迷糊了

40、俗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定型的通用语句,包括谚语、俚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

41、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42、俗语来源广泛,既有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有诗词名句、警句格言和历史典故等关联。如“拔根汗毛比腰粗、饱汉不知饿汉饥、不到黄河心不死”。

43、谚语也是俗语,但俗语不一定是谚语,如:“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只能算是俗语而不是谚语。

44、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45、许多谚语揭示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规律。

46、三、场景对象。

47、俗语。有通用性质,同一俗语,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如“翘尾巴”,可以在不同场景下说不同身份的人。俗语从广义来说,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48、回答:常用的就是这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49、俗语与谚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谚语是俗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50、四、表现特点。

51、:打破砂锅——问到底

52、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53、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54、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55、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56、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57、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58、俗语。俗语通常指有一定道理,表述某一种观点的话。它没有因果性质和完整意思,往往只是有一半的意思,需要和当时场景关联。如“扯淡、吃了枪药了、大海里捞针、断了线的风筝、人有三不欠”。

59、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60、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61、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62、意指在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嫌少。彼此心意不同,交谈不默契不投缘,干脆默默无言,半句话都嫌多了。也有这样说的:衣服破时宾客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现在常常引用此句来描述交朋结友时场景氛围,或为人处世时把控原则。

63、: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64、谚语。有气象、农业、生活、卫生和学习等多种类别,不同的谚语使用场景不同。一般场景和对象固定化,不具有通用性。

65、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66、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67、:虎落平阳——被犬欺

68、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69、谚语,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等。

70、二、概念阐释。

71、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72、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73、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74、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75、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76、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