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风家训家规精选141句
- 2024-11-25 00:03
1、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敕太子书》
2、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二、春秋末期鲁国孔子家训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增广贤文》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不许斜楞眼儿;
8、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9、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10、更多名人家训家风家教
11、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家诫要言》
12、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增广贤文》
13、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增广贤文》
14、译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15、不许罗着锅儿;
16、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孔氏祖训箴规》
17、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刘清之《戒子通录》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大意:如果一个家族能够保持俭朴的传统,那么家族就会兴旺起来。一个人如果勤劳,就能够保持健康。而家族如果能够勤劳俭朴的话,那么生活便不会品贱。
20、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增广贤文》
21、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治家格言》
22、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23、有一句话是这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规则,做法,否则便无法成功或常常出错。这里的规矩便是家风,家训了。
2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治家格言》
25、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张仲超《钱氏家训》大意: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该不愧对圣贤的教诲。
26、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增广贤文》
27、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
28、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增广贤文》
29、
3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31、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32、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33、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增广贤文》
34、朱熹家训一般指朱熹《朱子家训》。《朱子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南宋中期,金、蒙南侵,赋税苛重,百姓怨声载道,民族危机深重,加之儒家衰弱。
35、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朱柏庐《朱子家训》大意:请不要贪求意外得到的钱财,饮酒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过量。
36、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37、封建统治的腐朽,致使纲常破坏,礼教废弛,官场贪风日盛,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理想失落,社会动荡不安。
3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赠广贤文》
39、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高攀龙《高氏家训》
40、许人一物,千金不移。——《增广贤文》
41、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家诫要言》
4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43、五、北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44、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赠广贤文》
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6、——司马光
47、为官者《朱子家训》不可不读,不可不看,不可不学,不可不用。
48、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治家格言》
49、--宋·林逋《省心录》不严不能成器。--清·曹雪芹《红楼梦》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宋·林逋《省心录》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清·石天基《传家宝》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宋·陆游《小儿入城》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50、2.不许叉着腿儿;
51、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52、勖之以忠信,示之以勿欺。——《王文肃公遗文·补遗》
5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54、施恩无念,受恩莫忘。——《治家格言》
55、不许不称长辈为您;
56、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57、诚实守信,勤劳节俭,是我家的家训,诚实守信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勤劳节俭是热爱劳动,节约,不浪费。从孔子对儿子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几乎每个古代家庭都有家训。准确的说是,没有好的家风家训就没有那些历史名人,人们会没有规矩地做事。
58、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59、朱熹家训是仁、义、礼、智、信。
60、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周公《诫伯禽书》大意:人的力气不如牛,所以不能跟牛比力气。行走的不如马,所以不能跟马赛跑。
61、——程颐
62、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63、不许叉着腿儿;
64、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家诫要言》
65、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大意:宁静淡泊的处世态度,可以让我们修身养性。而勤俭节约的喜欢可以培养我们自己良好的品德。
66、——鲁迅
67、——孔子
68、谨信泛爱,重道尊师。传子一经,金玉薄之。——《河东裴氏家训》
69、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增广贤文》
70、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71、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家诫要言》
72、立身无愧,何愁鼠辈。——吴麟徵《家诫要言》大意:安身处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又何愁身边的卑劣小人暗中算计、使坏!
7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金缨《格言联壁》大意: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跟他人聊天时,不要说人别人的坏话。
74、一、西周初期姬旦《诫伯禽书》
75、古人的家教规矩很多也比较很繁琐,我就讲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有关女子行礼的规矩吧。
76、父之爱子,教以义方。
77、才尽身危,好名得华;有群累生,孤贵失和。——东方朔《东方诫子》
78、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欧阳修《示子》
79、在我们的祖国,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家风,家训。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说到底,家风家训是什么呢?哦!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家训是指家长教诲子孙持家治学,立身处世的话。尊老爱幼,友好乡邻,是我的家风,敬老是尊敬老人,爱幼是爱护比自己幼小的儿童。友好乡邻是对待邻居要友好,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好的家风,培育出国之栋梁,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家风是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个滴做起,慢慢培养,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家风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么不好的家风,就只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80、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81、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82、朱熹家训,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实乃人生之贵也,如能修且社会之和谐,家庭之心,人之贵也。传承中华文明精华,使其发扬光大泽及后人,乃至引领世界人文精神,弘扬我华夏优秀的传统文明文化!
83、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84、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85、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大意:如果做父亲的不懂得疼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也不会孝顺父母的。
86、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我们为人的准则。
87、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88、相
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0、孟子家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1、3.不许斜楞眼儿;
92、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93、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94、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李毓秀《弟子规》
95、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96、世之交者,不审择人,务合党众,违先圣人交友之义,此非厚己辅仁之谓也。——刘廙《诫弟纬》
97、儒教认为,这是尧舜以来所传的圣人心法。朱熹说,尧当时无文字,道理只靠口耳相传。尧传给舜时,只说“允执厥中”,舜传给禹,就加上了那十二个字。以后又传给汤、周文王、周武王,再后又经过周公、孔子一脉相传下来。这是圣人治天下的大法,也是个人修心的要诀。
98、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99、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100、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宋史·范纯仁传》
101、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曾国藩诫子书》
102、却有主张,勿悠悠碌碌随人忙。——《约斋铭》
103、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04、家训,家规,家风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105、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赠广贤文》
106、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赠广贤文》
107、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108、——陈寿
109、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高攀龙《高氏家训》
110、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111、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敬老师,尊重他人、远亲不如近邻,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路不拾遗、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112、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增广贤文》
113、四、晋代琅琊王氏家训
114、中国古代女子行礼的方式比较讲究。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115、方谨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李毓秀《弟子规》
116、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117、原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18、“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见《古文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19、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120、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121、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122、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增广贤文》
123、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124、常礼:
125、大礼:
12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7、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家训》
128、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治家格言》
129、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司马谈《命子迁》大意: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130、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孔子门生《孔子家语》大意:一个人如果要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弱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明辨是非,通晓事理,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不会自以为是。
131、不许吧嗒嘴儿;
132、《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朱子家训》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官清先家清。
133、原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34、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家诫要言》
135、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
136、中国是礼仪之邦,5000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一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
137、为了稳定国家秩序,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拯救社稷,拯救国家,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奉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的教育理念,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子家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38、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139、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140、1.不许吧嗒嘴儿;
14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