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诗经中励志劝学的诗句155句

  • 2024-11-25 17:58
  • 编辑

1、注意,这组比喻主要是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在荀子看来,学习的第一要义就是做一个思想品格高尚的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改造自己,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2、第四自然段,谈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文章先以蒙鸠、射干、蓬蒿、白沙、兰槐之根等物的遭遇,启发人们重视环境影响的问题。其中兰槐之根的例子更具典型意义。

3、由此可见,《劝学》的主旨并不是讲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着重阐发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问题。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5、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6、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7、所谓“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云云,虽然也有道理,但都是从个人的得失看问题的,不免显得狭隘和消极。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9、“冥冥”、“hūn@④hūn@④”都是专心致志的样子。不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就不会将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昭然若揭;不专心致志地做事,就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建立显赫的业绩。荀子接着又用比喻从反面说明用心不专一者,往往一事无成,陷入困境。最后引用《诗经》中《shī@⑤鸠》一章,归纳出本段的论点:“故君子结于一也。”勉励人们以贤人君子为榜样,始终如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

10、从时代作用上讲,适应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统一事业中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历史进步作用。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11、宋•苏轼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15、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8、荀子的这些观点,从认识论上讲,符合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具有唯物论的因素。

1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2、第六自然段,讲学习应当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积土成山,……圣心备焉。”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崇高的德行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一个人不断行善,就会形成美德,就会得到高度的智慧,就会具备圣人那样崇高的思想道德。

23、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2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7、至于荀子讲学习需要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等等,不仅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适用,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同样适用。它精辟地总结了学习的规律和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28、唐代:颜真卿

29、荀子所谓学习的重要性,就是学习可以转变人的习性,提高人的才智和品行。

30、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3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4、后世有许多人对《诗经》的评价很高,现在引用一下孔子和孟子的:

3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舝》

36、荀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接近贤人,爱慕贤人,向贤人学习,又不能学习礼法,以礼法约束自己,那么他不过是学了些杂乱的知识,会训释《诗》、《书》的句子罢了。这种人一辈子不过是“陋儒”而已。

3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3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0、这些话是作比喻用的,但是客观上却说明了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战斗力。

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42、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4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44、在前面解说的基础上,还应当说明以下一些问题。

45、劝学的诗句(四)

46、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还探寻问题的本质。)

47、紫上到来终觉浅,绝觉知此要躬行

4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中国传统励志名言

49、所谓为学的便捷之法和迅疾之道就是为学要亲其师,好其人。

5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惜时努力)

5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5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深阅读)

5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54、好学而不贰。——《左传》

5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56、第二自然段,“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一组排比句,借天高地厚的比喻,说明先王遗言之博大精深。学习先王遗言,也即是学习儒家所崇奉的经典。

57、这个比喻告诫人们,不可不注意环境对自己的影响。荀子最后概括说,人们应当选择环境好的居处,应当选择贤士交游,这样才能防止受到邪恶小人的影响,才能受到正直君子的感化熏陶。

58、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荀子认为,古代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是为了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而后来人们学习圣贤之道只是装样子给人看,取悦于人。对于后人这种脱离思想品德修养的学习态度,荀子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5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莆田之什》

60、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6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1.惜时;2.心态影响对外物的感受与看法)

62、其实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能更好地发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一个大有益于人民的人。

63、今天,我们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学生即使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也很难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愿意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接班人。

64、二、《劝学》强调学习应该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要与个人的立身行事相联系,要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相联系,这是对的。但是荀子强调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往往着眼于个人的荣辱祸福。

6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66、鱼、肉腐败,必定长蛆生虫,一个人不检点自己的言行,恣意贪图淫逸荒乐,必将灾祸临头。道理说得十分浅近而又中肯。通过一连串比喻,最后归结说:“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告诫人们要谨言慎行,注意品德修养,这样才能避免蒙受耻辱和灾祸。

67、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还要启发学生善于向自己的家长、老师、同学和周围群众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应指出,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离不开社会实践。

6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惜时努力)

6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7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71、后世有许多人对《诗经》的评价很高。现在引用一下: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7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74、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75、第三自然段,用一系列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增加人的才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谓“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学习罢了。

76、荀子十分重视向良师益友学习,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77、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7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7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组排比句,更生动地说明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以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8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8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8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8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85、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86、《洗儿诗》

87、第五自然段,讲一个人的荣辱祸福取决于德行的高下。“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一个人是获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必定反映他德行的好坏。“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88、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89、劝学的诗句(三)

90、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91、实际上,崇高的思想品德都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模范人物热爱人民的思想品格,正是在他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才闪耀出不灭的光辉的。我们应该激励青年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培育和锤炼自己的思想品格。

92、荀子认为,学习不学习先王之道,关系着培养什么样人的重大问题。地处东南的吴越与地处北方的夷貉,他们的孩子落地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呱呱啼哭,长大以后语言和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可见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9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惜时努力)

94、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9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原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后比喻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96、《劝学》开头三个自然段,阐述学习的重要性。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而后以一组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和提高人的素质的道理。接下来说,按照绳墨木头才能锯直,经过磨砺刀剑才会锋利,借以比喻通过学习并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人才会聪明起来,少犯错误。

97、《诗经》中勉励学习的句子,其中有

9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做学问当竭尽全力)

9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0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1、“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xiǔ@②,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兰槐之根称为芷,芷本来是君子所爱佩带的饰物,可是如果芷浸泡在臭水之中,君子就不会接近它,连老百性也不愿佩带它。

10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03、学诗漫有惊人句。

104、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以具体感人的事迹教育学生,让思想道德的光辉照亮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热情。

105、荀子认为,学习圣贤之道最方便的办法是接近贤人,以贤人为榜样,处处向贤人学习,其次才是学习礼法条文。

106、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10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8、三、《劝学》主张“学莫便乎近其人”,即学习崇高的思想品德,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亲近贤人君子,向他们看齐。这对我们很有启示。

109、劝学的诗句(一)

110、所谓学习的正确态度,就是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从点滴知识积累做起。

11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卫风o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眾穢穢,鳢鲔发发。葭萸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邶风o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籐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籐不殄。"

112、。蟹八跪而二螯,非蛇@③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专心致志是多么重要。荀子由此得出结论说:“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hūn@④hūn@④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113、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114、这种缺憾是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不为人们所重视造成的。并且,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习惯走读书做官的道路,把科学技术当作是雕虫小技,旁门左道,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也应指出,《劝学》虽然没有正面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问题,但对我们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仍有很大的启发。“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5、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17、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118、《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20、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121、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rú@①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122、一、《劝学》的主旨在于鼓励人们诵《经》、《礼》,“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也就是说要人们学习圣贤之道,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接班人。

12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25、《劝学》

126、《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2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28、四、《劝学》主要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关于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讲得不多。诵《经》读《礼》,当然也是学习文化知识,但它们只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荀子没有提及。这是很大的缺憾。这不仅是《劝学》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129、后世有许多人对《诗经》的评价很高,现在引用一下孔子和孟子的: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孟子:孟子论诗,谓“说诗者不以问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30、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勤奋。“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131、它所鼓吹的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学习目的,都打着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显然是不能无批判地接受的。但是封建时代的学者重视思想道德的学习修养,把它放在教育最突出的地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

1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3、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34、所谓学习的正确策略,就是不能只苦思冥想而要面向实际,善于学习和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技术成果。

1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3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3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3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40、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4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4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14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44、语不惊人死不休。

145、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46、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47、劝学的诗句(二)

14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4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5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5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5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5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5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55、因此,荀子接着援引《诗经》的话,勉励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而要克尽职守,向正直的贤人学习看齐,这样神明会审察一切,赐给你大福的。荀子说:“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意思说,最高的智慧就是按先王之道来立身行事,最大的福分,就是没有灾祸。这就说明学习可以使人聪明起来,免灾远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