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峨眉山诗词【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29 22:26
1、贝叶随风四处生,梵音缭绕大乘声。
2、曈曚天地分青素,紫气祥云绕殿台。
3、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
4、于皓(黑龙江)山里佛是对联72cm×169cm
5、辛酉阳春二月中,欲攀绝顶览仙宫。
6、李自君(上海)石涛诗画录31cm×177cm
7、蒋三刚(四川)周继东(山东)姜志瑧(四川)
8、我梦扁丹适吴越,长廊静院灯如月。
9、(问禅)“峨眉十景”之楹联
10、彭建晶(广东)游乐山词一首81cm×174cm
11、淀山湖畔荷塘艳,香玉情怀恋紫垣。
12、云浮空翠雾中藏,金顶生辉熠熠光。
13、【冬游峨眉山诗词】不是神工施鬼斧,哪来绚丽景千重。
14、许春梅(河南)李白《蜀道难》86cm×170cm
15、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忆峨眉。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16、回首峨眉情缱绻,流连禅意翠含烟。
17、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称七里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藓天然长成的“第一山”三个大字,随阴睛变化,时隐时现,有时三字皆现,有时只现二字,传说三字皆现,当年定是五谷丰登,充满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18、欲问峨眉借个春,入山要做景中人。
19、姚建平(四川)故乡记忆97cm×180cm
20、下万年寺的左边,有一座小庙--慈圣庵。它属万年寺建筑群,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禅师修建。万历皇帝朱翊钧对峨眉赏赐很多,万历的母亲又崇佛,僧人为感皇恩,便修了这座小庵,供奉慈圣太后的塑像和皇家赏赐的经卷、袈裟、供器……等物。可惜这座小庵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因圮颓而拆除,1943年能海法师重修。
21、莫愁寂寞轮回在,只待春来万物生。
22、王仲良(浙江)太行秋色69cm×173cm
23、回乡小憩隐嘉州,独上凌云古寺游。
24、刘清华(四川)马随太(海南)刘虎林(四川)
25、至牛心寺,范成大观孙思邈隐居之地。并有文所载:“牛心本孙思邈隐居,……有孙仙炼丹灶在峰顶,及淘米泉在白云峡最深处,去寺数里,水深不可涉。独访丹灶,灶傍多奇石,祠堂后一石尤佳,可以箕踞宴坐,名玩丹石。”不仅如此,还专程题七律《孙真人庵》。其中,“云深未到淘米洞,雨小先寻炼药炉。”如实记录。
26、杨科云(广西)行草书51cm×177cm
27、蒙蒙不见峨眉月,赋咏清辉在仲秋。
28、第二排左起:雪儿、何老师、尝笑笑、背包客nic、黄老七
29、当然,最让范成大兴奋的是龙门峡。两山对峙,宛如一门,以一叶舟,棹入石门。两岩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特别是有两条瀑布,从山顶飞下,碧峦垂练。嵌根有盘石承之,激为飞雨,溅沫满峡。峡中绀碧无底,石寒水清,非复人世。难怪范成大赞誉:“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前日过之,真奇绝。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并题《龙门峡》诗一首:
30、高耸峨眉禅宇深,佛光云海梦中寻。
3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杜甫《蜀相》
32、高宝玉(北京)沫水乐山联50cm×176cm
33、仙峰寺就要到了,大家歇歇脚,观赏一下这里的风光。看,这是一株巨大的连香树,树龄大约有400年。连香树为第三纪古热带残遗种,为单属科的珍稀植物,对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和植物进化关系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这一带密林中,还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鸡。如若有幸,定能一睹这种珍禽的芳姿。到了,这就是仙峰寺。这里古名慈佛院,元朝时这里还只是小庵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经扩建成寺,清代改名“仙峰寺”至今。寺后仙峰岩高耸入云,云重雾浓,庙宇在雾中时隐时现,恍若仙山琼楼,故名仙峰寺;因它的附近便是全山最有名的最大天然溶洞九老洞,所以本地山民习惯上也就把这座寺庙直呼作“九老洞”。仙峰寺和九老洞一寺一洞及周围山景融合在一起,便成为“峨眉山十景”之一的“九老仙府”。
34、这里海拔950米,周围是以桢楠等樟科植物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仅乔木就有20种以上,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中亚热带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白龙洞外这一片林子叫“古德林”。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种,有松、柏、杉、楠。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按字计株,共植树69,777株。数十年功夫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细雨不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取名“古德林”。可惜历代遭受破坏,尚存的10余棵古楠,高达三十米。树龄已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清凉世界。1984年当地驻军和峨眉山管理局职工、佛协僧尼一起,在古德林里重新种植了两万多株楠、柏、松、杉,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古德林”。
3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6、【冬游峨眉山诗词】梵曲来天外,炊烟入幻中。
37、孟祥生(山东)家园115cm×135cm
38、(问禅)闲吟(诗一组)
39、若无晨日照云海,哪有仙峰耀佛光!
40、春上峨眉赏杜鹃,行吟云海醉清泉。
41、雪压寒梅花上枝,风霜凝径我来迟。
42、飘摇似蝶落匆匆,纵使离枝意未穷。
43、坡险鸣钟壑谷深,峰高白雪照丛林。
44、若非近寺闻钟起,失径迷津已忘家。
45、(问禅)范成大游峨眉山
46、须叟白雾起,如绵复如浪。
47、吴洪涛(四川)梅(局部)354cm×14cm
48、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49、(诗作)心外无净土(诗一组)
50、山塘吆喝连丘寺,河道纵横荡小舟。
51、从息心所到初殿的途中,有个地方叫长老坪。传说有位长老坐化坪上。长老是谁呢?传说就是汉时在峨眉山采药的蒲公老人。在长老坪的左下方有个地方叫蒲氏村,据说曾是蒲公后人聚居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在坪上修了一座庙,古叫长林禅院,后以地名名寺。今寺已不存,但传说长留人间。
52、陈新名(山东)峨眉晓月97cm×180cm
53、欲访峨眉未计程,驱车一路与君行。
54、不知多少虔诚客,千里间关把福求。
55、主题:冬季峨眉山亲子体验游
56、何升明(广西)翠岭叠峨眉96cm×179cm
57、离罗汉堂不远处有一萝峰庵,亦名龙凤庵,原是伏虎寺的静室,现仍属伏虎寺。庵中重塑了“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庵后修有“普同塔”,即安放僧人圆寂后所遗骨灰的地方。这里密林掩映,上有萝峰岭,每当晴日即有淡云轻抹,形成一大景观,故称“萝峰晴云”,为原“峨眉山十景”之一。5.善觉寺与伏虎寺相对的二坪山顶上,有一座幽静的小庙善觉寺。上公路后,沿一条小坡道而上,一路草木葱茏,鸟唱蝉鸣,风景独好。传为天皇在那里授道于轩辕黄帝,古又名授道台。
58、不恨瑶台梅雪俏,风光无限去遨游。
59、贤庄千古院,明月一楼诗。《明月楼》为千古诗词聚贤庄推出的诗词小合集,于群内不定时收录,本期选登41名诗友的优秀作品刊发。
60、痴心欲把神仙做,也学修行到此山。
61、朱战威(海南)杜甫秋兴八首89cm×175cm
62、不把俗尘归净土,梵音岂可上高天。
63、湛克克(四川)摩梭祖孙70cm×136cm
64、不是佛缘轻点化,十方行愿怎生辉。
65、运转峨眉山月,按行雪界天空。
66、一是楹联众多,且品位较高。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67、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所以,“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岩下,栖息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俗称短尾猴)。这里周围常可见猴群出没,进入殿堂,见人不惊,伸“手”索食,尽享口福。洗象池的月台上,是戏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伤害它们,猴群会奉献给你无穷的乐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亏,千万记住!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罗汉洞、寺右为狮子岩。
68、且待雪飞封冻日,岸头三友奏冬歌。
69、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
70、千年圣地祥云绕,化作群峰万壑烟。
71、佛光不保红珠主,败走夷洲万事空。
72、“华藏尊严普贤行愿;峨眉耸翠伯仲昆仑。”弥勒像侧,即为原金殿铜碑。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释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后,有铜铸大象一只,铜铸普贤像一尊,皆为1972年金顶火灾劫后遗物。
73、不是钟声惊醒我,哪知身在此山中。
74、峨眉高耸入云中,托起琼楼气势雄。
75、作为中国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76、举步可达观金顶日出最佳地点
77、绝岭清凉气象新,凌空揽胜长精神。
78、张鹏,笔名:寒梅,字季宏,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人,大学文凭,爱好诗词写作,自由学者,写作范围是自由词、散文、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作品以景物、情感、人物,生活等为题材。
79、不与群峰争秀色,心香一柱国安康。
80、吆喝声声铜臭味,熏心岂可炼仙丹?
81、睹光台,顾名思义就是观看佛光的平台。整个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尤其是描述了“金顶四大奇观”(佛光、日出、云海、圣灯)中的三个。首先,是佛光。“何佛是辟支,何相是光明。步上睹光台,神光几时放。”这里的“辟支”是指“辟支光”,即佛光;而“光明”则指“大光明山”,即峨眉山。其次,是日出。“红日到人面,乃知寺东向。蒙气扫荡馀,诸天来照旷。”再次,是云海。“须叟白雾起,如绵复如浪。熔作一天云,匿尽千重嶂。”最后,是金刚石。“惟有金刚石,突兀不相让。嶷嶷峙吾前,刚正万夫将。”
82、金顶霞光万道开,巴山蜀水尽崔嵬。
83、化城旧刹,今号大乘,看殿换木皮,朝旭新开银色界;
84、编委:析城山、六角水、山娃子、诗书画印
85、寺无山门,第一殿为弥勒殿,第二殿为大雄殿,加上两边厢房,构成一个天井。1991年,在大雄殿后新建了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这尊观音像为柏杨木雕,高4.8米,胸前双手合其余千手并伸,成法轮状,庄严肃穆,别具风格。
86、独踞云端接昊暾,峨眉如蜃断惊魂。
87、祥风瑞气漫仙山,金顶犹疑梦幻间。
88、盛世新词歌一曲,凭槛把酒笑风云。
89、落尽繁花只见松,香枫飘叶万山彤。
90、楼宇云飘招玉月,浦江舟远映斜阳。
91、蜂儿邀蝶去,只剩小黄鹂。
92、(问禅)峨眉山上的钟声(外一首)
93、峨眉金顶观云海,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天气晴朗日子,站在舍身岩前,浩瀚无际的白云在岩下翻涌,山峰犹如座座孤岛,只现出青葱的峰巅。云海瞬息万变,时而平铺絮绵,称作“云毯”;时而波涛漫卷,称作“云涛”;时而簇拥如山,称作“云峰”;时而聚结蓬堆,称为“云团”;时而分割如窟,称作“云洞”。随着风势,云层缥缈多变,神奇莫测,如骑龙跨凤,车舆队仗,飞禽走兽。金顶云海,古称“兜罗绵云”或“兜罗绵世界”。兜罗是梵语,一种树名。“兜罗绵”意指此树绽放的花絮,纷纷扬扬,如丝如絮。
94、夜宿峨眉山脚楼,五更登顶盼红球。
95、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出自:李白《登峨眉山》
96、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据载为汉时开建。清乾隆年间重修,道光年间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间,僧觉园迁建于此,后毁坍,1992年,峨眉山佛协再建。一楼正中供弥勒像一尊,造型古朴庄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书刻“雷洞亭”三字。
97、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98、三是寺内还保存有一通清朝乾隆年间的木质“正明司碑”,记述为汉藏两种文字所书,藏传佛教徒朝拜峨眉山始略。此碑是四川唯一的木质藏汉文木碑,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99、这是当年桥桁出峨眉、经青衣江、过岷江、入长江、漂洋过海至日本宫川的流程示意图。
100、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