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30 02:44
  • 编辑
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2、生: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又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3、(1)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

4、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6、师:答题时,我们要熟悉一些诗歌鉴赏的术语,它包括:①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②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③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烘托渲染、对比映衬等。

7、所抒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情感

8、【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张继也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9、总之,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它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来描绘典型的情节(意象),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设意境,表现诗歌的主旨。要综合运用揣摩研读法、展开想象法、知人论世法去认真研究重点词句、分析表达技巧、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而领会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景物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10、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11、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12、《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13、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4、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15、学生回答:看到“江枫”“渔火”。感到孤单、寂寞。

16、最纯正的100条英语口语,一定要看看哦!

17、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8、《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原文: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扩展资料: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

19、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20、(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21、四有没有“夜半钟声”?

22、诗题楓桥夜泊清楚地点明了此次停宿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简洁明快。诗人纯用白描,由残月、栖鸦、枫树、渔舟、寺院、客船、楓桥和江水八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画面。

23、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脍炙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记闻》作“江村渔火”。宋人旧籍可宝也。此诗宋王郇公曾写以刻石,今不可见。明文待诏所书,亦漫漶,“江”下一字不可辨。筱石中丞属余补书,姑从今本,然“江村”古本不可没也,因作一诗附刻,以告观者。

24、姑苏也就是苏州了,寒山寺就在枫桥边上,又称枫桥寺,唐代著名僧人寒山曾经在这居住国,所以名寒山寺,在这姑苏城外的寂寞夜色里,从寒山寺传来了清亮的钟鸣之声,你想那是具有穿透力的声响,穿破秋夜的寂静,穿破宇宙洪荒的寂寥,清晰地传入诗人的耳朵,传到诗人的心底,而诗人的种种愁绪仿佛也跟随那半夜的钟声久久回荡,弥漫在这朦胧的夜色里,后两句的舒朗和前两句意向的密集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然后正因为有前两句所勾勒出整体的氛围,后两句写钟声才会如此具有穿透力。

25、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再请大家看下面这几首诗的题目,猜猜这些诗要表达的情感类型。

26、解析:诗中的“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27、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

28、“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的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夜寒天、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枫桥”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江边的枫树。二是“枫桥”本名“封桥”,因作者的枫桥夜泊而更名。“钟声”指得是枫桥附近寒山寺中所敲的无常钟(此为当地风俗,也叫分夜钟)。

29、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30、①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

31、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独的心情。

32、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两类:直写物象绘声绘色,以求逼真传神。要么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如《硕鼠》《咏柳》

33、【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4、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35、描写了深秋时节诗人在苏州城外寒山寺边枫桥下船上看到清寂景象,听到乌啼及钟声;写出了诗人泊舟枫桥之夜心绪不宁,倍感凄清寂寥之情。

36、提问: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7、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歌的第二句,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环境里逐一刻画其中的几个点,第一个是江枫,枫叶作为秋天里的代表性的景,它的出现既是对题目枫桥夜泊中的枫桥进行了一个呼应,同时也是秋意渐浓的暗示。秋天嘛,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的时候会让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温暖,加倍地嗟叹独自在外的寂寞和孤单,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朦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许的光亮,渔火的光亮映照着江风,枫叶的红色呼应着渔火,二者就成为暗夜里的一抹亮色。

38、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39、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0、师:我们平时学得扎实了,就不怕考试。考题是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的。因此,考题本身就是读诗的重要信息和难得的资源。

41、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42、出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3、❤如果你想与更多家长交流,请加QQ群

44、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45、结束本课:读懂诗歌离不开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感悟,平时应多诵读一些古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加文化积淀,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6、近代·刘永济:此诗所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只一“愁”字透露心情。半夜钟声,非有旅愁者未必便能听到。后人纷纷辨夜半有无钟声,殊觉可笑。(《唐人绝句精华》)

47、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48、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晰,你从诗歌的题目入手来读古诗,这是一个好方法。

49、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枫桥夜泊》

50、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51、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52、(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53、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

54、提问: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5、边塞征战和咏史怀古诗

56、枫桥夜泊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5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8、提问;从这两句诗你看见了什么?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59、(责任编辑:前站科技—廉成成)

60、(筝美)古筝可以美容,难怪你那么美!

61、生:运用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像以声衬静、以乐写哀等等。

62、(2)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63、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6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时,注意结合作者、作品创作背景

65、(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

66、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人,跟孟浩然是老乡,天宝十二年的时候他中了进士,大力年间曾经担任过洪州盐铁判官,张继的诗在当时就非常受好评,时人赞之,叫诗体清俊,事里双且。只可惜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很少,不过少归少,首首都是经典,这一首《枫桥夜泊》已然让他千载留名,甚至声扬海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7、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68、第三对愁眠,这里的句法是非常独特的,首先这个对字用得非常别致,从理论上说,应当是诗人面对着江风和渔火,但在这又可以解读为江风、渔火对着诗人,他们陪伴着因愁绪而辗转反侧的诗人,如此一来,江风、渔火就有了一丝人情的味道了,然而只有江风、渔火的陪伴,却又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其实是愁眠的意思,诗人究竟是带着愁绪入眠呢,还是因为有愁绪而无法入眠呢,似乎都可以读得通,然而无论诗人是睡着了,还是醒着的,都一定充满着浓浓的愁丝,从这两点可见句法的独特。

69、古诗词考查的重点有:正确理解词句的考查,准确把握形象的考查,对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主旨、风格特色和意境等方面的考查。

7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71、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72、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73、作为一首羁旅行役之诗,《枫桥夜泊》所具有的影响力那是很多同类诗歌难以比拟的。从时间上说,绵延一千余年贯穿宋元明清,直到当代还有受它影响,还产生了流行歌曲,从空间上说不独在国内广为人知,而且流传海外,像松井石根为什么想偷盗寒山寺碑?就是因为日本人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据说是复制皆习诵之,甚至还被选入了日本小学的课本,国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写到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

74、范成大《吴郡志》引宋人郭附一诗,云:“狮子山,云漠漠。越来溪,水悠悠。钟到客船未晓,月和渔火俱愁。咫尺横塘古塔,连绵芳草长洲。”郭附写到寒山寺对面的狮子山,诗的意境,与张继《枫桥夜泊》相近。其中,“月和渔火俱愁”的情景,当然出自愁人眼中,景中自有人在,用意与张诗无异。

75、《枫桥夜泊》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写的羁旅诗,是写愁的代表作。

76、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77、学生回答:温暖、美丽。

78、(2)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79、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就是说小孩没有不会背这首《枫桥夜泊》的。所以1929年的时候日本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这个寺庙就仿造苏州的寒山寺而建,也立了一座石碑,也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也建了一个夜半钟声钟楼一座,还在附近的溪谷清流上专门架了一座枫桥。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在无形地诉说着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魅力呀。

80、这首小诗描写诗人半夜时分泊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诗中秀丽的山川之景和绵邈的羁旅之愁融为一体,充满着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蜚声中外,传诵人口。

81、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82、高考常考诗歌的题材、内容、技法归纳

83、十周年校庆优秀校友发言

84、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85、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86、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87、重庆2019高考①群,请加187983631重庆2018高考②群,请加224862192

88、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

89、常见手法:借古讽今借用典故

90、巜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这道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咋夜的景色及半夜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91、看、读阶段(三看、三读)

92、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93、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9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5、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96、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97、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98、这首诗所写的“八段景”:残月、栖鸦、枫树、渔火、寺庙、客船、流水、枫桥,孤立地看,并无出奇之处,是人们所司空见惯,在古代山水诗中也是习以为常的。但是,这首诗却能脍炙人口,原因正在艺术构思上。诗人不仅打破了时间观念,而且在空间范围内作了巧妙安排。画面中心是夜泊枫桥的客船和客船上的诗人,一切景观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设置。近景是水边枫林,衬景是水中渔火、满天白霜,远景是寺院,残月。枫桥在苏州西九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残月西落,取的是同一个方位。而点活景观的是声态的鸦啼、钟声。有远景、有近景,远近得宜;有主体景,有陪衬景,主次分明。经过巧手组织,“八段景”井然有序,且富于立体感。

99、近日,友人见告,清俞樾书张继此诗时,曾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两字,宋代旧籍记为“江村”。为此,笔者对张继《枫桥夜泊》进行了一番考察,拾得异文、疑义四点:“江枫”或作“江村”;“枫桥”或作“封桥”;“愁眠”或作山名;“夜半钟声”疑无。对此异文、疑义,逐一辨证如下:

100、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