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乐器有关的唐代诗词【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30 10:45
  • 编辑
乐器有关的唐代诗词

1、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2、这时候王之涣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他觉得自己成名已久,写的也不赖,咋这帮歌女这么不识货呢,就愤愤地说:“你俩别得意,刚才唱的那几个,一看就是庸脂俗粉,阳春白雪之作哪里是她们驾驭得了的?”伸手一指:“那个,看到了吧,最漂亮那个,待会儿她要开口,唱的还不是我的,干脆,我以后也就不写诗了。可要真是我的,那对不住,咱们算打个赌啊,您二位就给我磕个头,拜我为师。”仨人一阵说笑。

3、*中华楹联报第97期“兴隆杯”对联擂台出句

4、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如三分损益法等理论的出现早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5、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6、【乐器有关的唐代诗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在诗词中一出现”笛“和”折柳“这两大元素,就立马会联想到思念。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群臣和百姓们也都翩翩起舞,歌颂天下太平。

9、画着精致妆容、身着绝美的衣衫的丫环坐在玉楼中,弹着十三弦乐器道出了惆怅。

10、而唐诗中,也有“空山凝云颓不流”来形容李凭的箜篌音,音乐声一响起,自然界就会有反应,万物寂静,鸟兽惊起,神仙也为之跳舞,又有“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不惜千金买一弄。”可见李凭演奏的珍贵。

11、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12、当笛子吹起了这哀婉的《折杨柳》的音调,我相信不只是李白,任何一个人的思念之情都会油然而生。

13、2019年国乐观念剧《伎乐·24》全新改版,将用新阵容新方式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官享受,向世界递出一张成都音乐名片!

14、当年的唐诗,配上当时的乐器,都是能唱的,

15、而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音乐家、文博专家、考古学家、乐器专家、演艺人,汇集一堂,研究、共鸣,希求以特别方式,艺术地展现古乐的漂泊史与华丽奏鸣。

16、詹永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新加坡华乐总会理事,新加坡笛子学会会长。

17、但是,辛弃疾不仅能写出诸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这样豪迈雄壮的诗句;

18、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19、大唐乐舞时代已然远去,但我们相信,不论何时何地,

20、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21、少年不被层楼误,余生不羁尽自由。

22、温馨提示,一般稿件请按稿件类型投到中华楹联报有关版面的邮箱,非专题稿件禁止投到专用邮箱。

23、注: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与筝和笙共奏,最早的弦有50根。

24、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25、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

26、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

27、箜篌有三种,即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卧箜篌为本土乐器,竖箜篌为西域引进乐器,凤首箜篌是在竖箜篌琴头之上雕刻凤首。唐代箜篌诗不多,大都集中于中唐。《乐府杂录》载:“胡部中此乐妙绝。大中间教坊虽有三十人,能者一两人而已。”晚唐会演奏箜篌的人寥寥无几,箜篌有关的诗也罕有踪影。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箜篌演奏者是李凭。杨巨源曾有诗写道:(图1李凭演奏卧箜篌图)

28、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29、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30、笙既可以吹奏单旋律,也可以吹奏和弦,如同七色彩霞。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彩虹也是七色重叠,乐音也有七个,七种乐音对应七色彩霞,绝妙的比喻。

31、不一会儿,乐声响起,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王昌龄几个就悄悄约定,平常咱们在文坛上也人五人六的,可究竟谁高谁低一直分不出来。今天赶巧了,等会儿哪位的诗作被这些歌女弹唱得最多,咱们就服气他是老大!

32、《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琵琶行》的主题,曲调明亮,它打破了引子中琵琶与萧落寞的氛围,在数十小节乐队演奏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旋律亦如诗似画,曲调委婉而优美,乐队与琵琶独奏间此起彼伏的呼应,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33、二泉明月霜满路,浪淘尽,双弦诉。

34、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35、题解: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这首诗描写扬州的美景,在美景中箫声悠扬传播,也许是羡慕友人有闲情逸致,也可能是对扬州生活的眷恋。

36、改版标志着“二十四伎乐”的新起步,也标志着一张成都音乐名片的诞生。如团队所说:第一要在观念上增强,为了能让人能看得更明白;第二要国乐上通俗化,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古曲。

3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38、内容来源:亚洲艺术周、田艺苗的田

39、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0、众多楼船绕着天池中的蓬莱仙岛,接沓而行,船下的波浪发出哗哗的响声。

41、唐乐俑横笛。来源/《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插图

42、你心目中的盛唐气象是什么样子?

43、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44、笑声传到屋外,众歌女莫名其妙,走过来问:“列位大人,不知所笑何故啊?”当听说刚才自己唱的,就是面前这三位的作品,赶紧施礼下拜:“小女子俗眼不识神仙,祈望列位大人屈尊,与我们同饮吧。”

45、当窗的佳人在白日下纤手调筝,发出优美的乐声。

46、注:箜篌,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

47、昭君出塞,龙船于路,春夜寒风舞。

4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9、若是白居易知道如今霓裳羽衣曲已然散佚,也不知是何心情,此曲虽为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且有无数有关诗歌文章流传后世,但来历依然众说纷纭。

50、【乐器有关的唐代诗词】9月25日(周六)19:30

51、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

52、石刻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其中一些乐器更来自西亚和中亚,充满浓郁丝路风情,既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开放包容,又代表前蜀音乐文化的多元繁荣。

5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4、题解:古琴的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多鼓琴,所以留下非常多的诗词歌赋。白居易不一定是弹琴的高手,但绝对是写琴诗有的高手,这首《听幽兰》中,白居易知琴,知意,追求“身心俱静好

55、唐代丝织品种丰富、织造精巧,出现了许多新品种。锦是多色的多重织物(现称锻子织),质地厚重,为丝绸中最华美的产品。唐代的锦有经锦、纬锦两种织造法。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纬锦则是唐代的新创造。纬锦织机较复杂,但操作方便,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物。绮是一种素地斜纹提花。唐代的绮除本色花外,也有染成各种色彩的,分回纹绮、菱纹绮、谷纹绮等。罗和纱是斜织的半透明织物,织法较为复杂,汉代以来就一直流行。唐代的罗、纱更加精细,经纬丝细如毫发,光洁轻薄,有“如烟似雾”的美喻。此外,绢、绫、织成锦等等也均有发展和提高。

56、东、西、南、北,中国的,就是世界的;

57、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58、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5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0、君王实行无为而治,天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61、盛唐治下的成都,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虽然五代完全不可与前朝相比,但前蜀仍然是成都历史上十分繁盛的时期之譬如永陵。

62、这首从军行,也可以看出琵琶与边塞、与军事也有颇多的联系。想起琵琶的起源,在汉代琵琶又称“批把”,有记载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从中可以看出,琵琶本是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做把。

63、但是,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却颠覆了我们对琵琶的印象,它不再是美人的标配,也不再是哀婉凄美的代名词。

64、虽然每每谈及这类历史话题时只有唏嘘,但实际情况是,这类于时间的荒芜中打捞历史的工作,从未断绝……

6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66、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译文

67、诗人以胡琴奏出的曲调引出主题,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念。

68、题解:据庄永平编着的《琵琶手册》中的统计,唐代诗作中出现与琵琶相关的较有名的作品有近百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琵琶行》了,里边的经典诗句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也成为描写琵琶的经典。

69、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70、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71、唐代音乐诗中,我们看到的筝大多是十三弦筝(图5仿唐十三弦筝),这种筝用手指弹。还有轧筝用竹片轧,皎然的《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用的就是轧筝。筝的演奏方法很多,指法也很多,据焦文彬先生在《秦筝史话》中的统计,这些指法主要有:“掩、抑、抽、拨、打、拍、遏、按、撮、批、拂、抚、挑、捻、推、弹、掐、回旋”等,卢纶的《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就在诗题中写到筝的演奏指法是拍。

72、琵琶的形制却有史可考,杨荫浏先生说:古代琵琶这一名称,在从秦、汉直至隋、唐一段时期间,它适用于很多弹弦乐器,如长柄的、短柄的、圆形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多一些的,弦数少一些的,都叫琵琶。(图3曲项琵琶和大琵琶;图4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琵琶在古代仿佛是一个概括的乐器种类的名称。

73、千载永陵,就这样在后世承载着盛唐及前蜀那两个王朝的时代风流。

7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75、*“白天鹅杯”全国诗联大奖赛开始啦!有央视现场报道祝你好运!

76、埙属于吹奏鸣响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一直延续至今。

77、《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筝唐代:张祜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78、《梦李白》王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辑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79、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80、但是当今之圣明天子,要留在都城与民同乐。

81、目前主流传为唐玄宗所作,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所奏,安史之乱时失传,后有南唐李煜补齐,惜于金陵城破时毁于一炬,直至南宋姜夔发现乐谱,存于《白石道人歌曲》。

82、注:琴,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83、注:丝,弦乐器。管,管乐器。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

84、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85、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86、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

87、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88、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89、分为八孔箫与六孔箫,六孔箫指法与竹笛类似,现多使用八孔箫,在六孔箫的基础上添加二六孔,使筒音作3和筒音作6指法不必再按半孔,方便转调,目前专业演奏领域也多是八孔箫。

90、唐代音乐的大发展,受到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重视,它们派人到中国来学习,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乐器,就是中日两国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91、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92、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93、二胡,又称“奚琴”,是传统的拉弦乐器,二胡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单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

94、去年,《伎乐·24》斩获上海艺术节国内“走出去”项目视频选拔推介会前十及优秀剧目奖,而为了走国际化的路线,让《伎乐·24》发展得更好,在前两天,《伎乐·24》主创团队在永陵博物馆内,官宣改版。

9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9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97、探索古琴美学·发现生活禅意

98、多才亦难平生误,双目失明恨谁吐。

99、这出剧高度还原了文物形态、古乐器和服饰。让存在于永陵石刻上的“二十四伎乐”在沉睡千年之后重新奏响走进剧场,不仅是一出国乐观念剧,更是成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表达。

100、尾声《月白江心》是引子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开始时的意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最后四声泛音如余音一般缭绕,一曲虽终,而其音乐魅力却并役有消失,“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留给听众的是无限回味的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