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哈萨克族环境的句子
- 2024-11-18 02:36
1、忌讳别人面对面表扬他们的孩子,特别是不要说“胖”,以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幸;避免客人在家里下马或骑快马下马;避免食用猪肉,狗肉,驴子,m子和自死动物的肉和动物的血液。
2、我的家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顾名思义就知道居住的哈萨克民族比较多。
3、哈萨克人热情好客。对于那些住在酒店的人,房东必须拿出最好的食物。
4、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庐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栅栏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宽限栅栏,称为“风眼”,稀疏轻便;另一种称网眼栅栏,格眼较密,结实坚固,虽然较笨重,却经得起风吹雨打。这两种栅栏都是用细红柳木杆横竖交错形成菱形,交错处用牛皮绳扎紧,搬时可收拢。每块栅栏宽3.2~3.5米,高1.5一1.7米。栅栏的围墙外围上一层毛线编织的芨芨草帘。这种芨芨草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用红、黄、绿、白、黑等彩色毛线编成和谐的图案,使毡房美观漂亮。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把它编织起来,然后在墙篱外面用毛绳拦腰扎紧。扎围墙的主带(毛绳)是用染成黑、红、蓝、黄、绿色的毛绒编成的,既能保护围墙和房杆不受损坏,又能使毡房更加美观。
5、饮食以奶制品和肉类面粉为主,奶疙瘩、手抓肉和熏马肉为特色风味食品,奶茶则是每餐必不可少的。
6、一般四面围墙的毡房,有房杆65根左右,木圈顶有65个洞眼,8块围墙的毡房则有房杆90根左右。房杆也由红柳木做成,长约3—3.2米。靠毡房墙篱一头弯曲呈方形,这是与蒙古族的毡房主要不同处。房杆下端有1米多长的细毛绳捆在房墙上,顶端笔直光滑细圆,插入直径1米左右的圆形圈顶眼内,形成穹形。圆形圈顶既是毡房的屋顶,又是天窗,它是用三截弧形的木头加工做成的圆形,接头处用牛皮包扎,上面打洞眼,作穿房杆用。还有的用4根(或6根)圆细木交叉窝成半圆形,嵌在圆形木圈顶上,呈锅底朝天形。将毡房屋架搭好、栅栏围墙外的芨芨草帘围好后,再围毡,撑杆上围篷毡,顶部中央开一直径30厘米左右的天窗,上安一活动毡盖,白天通风,接收阳光及排除屋内炊烟,夜间和雨雪天盖上。最后用毛绳在外面拦腰扎紧。所有围毡、篷毡和顶毡都是用羊毛擀制成的,边上系有联结固定的绳索。毡房门较小,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一般高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以避积雪、防严寒。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编织的夹有•层花毡的门帘,冬春天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毡房内都备有长杆,用来顶木圈顶的顶毡。
7、相传调教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狼对牲畜非常有害,牧民对狼有特别的仇恨。一旦猎杀了狼,它们将立即被带走。这时,每个人都冲上前去,抢夺,以求乐趣。后来,这项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并从刁浪演变为刁杨
8、许多年来没有见过的非常有名的客人或亲戚来了,除了宰羊,他们还需要宰杀马并用马肉治疗。主人在用餐之前,先用锅将水抬高,然后洗脸盆来洗净客人的手,然后将盘子和羔羊头,后腿和肋骨放在客人面前。吃完左耳后,将羊的头交还给主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每个人都举起手并同时抚摸自己的脸,做着“巴塔(祷告)”。如果客人中有男性或女性,他们通常必须分开。
9、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习俗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10、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自然条件与俄罗斯中部及英国南部相似,南部的自然条件与外高加索及南欧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这里既有低于海平面几十米的低地,又有巍峨的高山山脉,山顶的积雪和冰川长年不化。降水量,北部300~500毫米,荒漠地带100毫米左右,山区1000~2000毫米。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和荒漠大多都在西南部,北部自然环境类似俄罗斯,较为湿润,北部和里海地区均可接受来自海洋的水汽。
11、哈萨克为大陆性气候,由于国家地理位置以及国土中的大量河流、冰川、气候因素,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温差,可达摄氏60度。哈萨克多雨、冬季极为寒冷,最冷时达到了摄氏零下40度。
12、例如,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节日,如古尔邦节和鲁兹节(开斋节),都是伊斯兰节日。
13、哈萨克人生活在天山草原和阿尔泰草原。生存环境优美,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哈萨克人热爱草原,热爱生活,草原处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勤劳朴实、逐水草而居,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支翅膀。
14、哈萨克帐篷呈圆形,以红柳木为骨架,支架后盖毛毡,轻便结实,装拆方便。木屋土屋则多就地取材兴建,冬暖夏凉,结实耐用。
15、哈萨克族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的已经定居之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16、所有哈萨克人都信仰伊斯兰教。自公元8世纪以来,伊斯兰教传授了哈萨克大草原,哈萨克人的精神世界,道德,礼节,节日和习俗受到伊斯兰教义的指导。
17、在古尔邦节的早晨,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去清真寺敬拜。例如,在牧区的冷酷真真庙中,当地毛拉指定一个当地的山坡面对沙特阿拉伯麦加的集体崇拜。祈祷后,他回到家宰羊和“献祭”。古尔邦节通常持续三天,甚至半个月。
18、因为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如草原都变成了荒漠,他们就不能生存了,所以他们才会特别重视环保
19、哈萨克大多数人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定居在农业中的牧民以外,绝大多数牧民都根据季节移动牧场,并在水生植物上过着游牧生活。过去,哈萨克人信奉萨满教,并在11世纪左右converted依伊斯兰教。
20、“哈萨克人”的意思是“寻求庇护者”或“脱离”。
21、哈萨克斯坦有自己的语言,并于1959年设计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本。哈萨克人之间流传了许多古代诗歌,故事,谚语和座右铭。著名的史诗《莎莉海与萨满》和《阿尔卡莱克英雄》已传世。
22、由于新疆牧场大多为高山草场,所以牧民在放牧时,根据季节、气候、草场的情况而不断迁徙。哈萨克族人为适应游牧生活,创造了毡房这种便于游牧迁徙的活动房子,被称为“马背上的房子”。早在西汉时,远嫁到乌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毡房。除毡房外,哈萨克族在长达近半年的冬季不住毡房而住土屋或木屋。哈萨克族的住房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春、夏、秋季住的流动式住宅;另一类是冬季住的土木类住宅。流动式住宅包括阔斯和毡房,土木类民居包括木结构住宅、石块住宅、生土住宅。
23、帐篷内装饰各种图案的刺绣工艺品,色彩对比强烈而艳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24、哈萨克族也有着他们的节日,就像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一样,他们的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在节日里他们会有很多的节目表演,如:叼羊,赛马,姑娘追……我最佩服他们的是阿肯弹唱,“阿肯”就是他们的民间歌手,特别有才华,即兴编词,出口成章,一问一答有趣极了。
25、哈萨克族人民尊重老人,喝茶前应尊重老人。通常,长者习惯于吃饭时首先坐下。其他人在用餐时弯曲双腿或跪在毛毡上。用餐时,给老人最好的肉。哈萨克族人有很多禁忌,例如:年轻人不准在老人面前喝酒,不准用手接触食物;绝对不允许他们越过或越过桌布,也不允许将它们放在带有食物的盒子或其他器皿上。禁忌数数你面前主人的牲畜;你不能越过绑住牲畜的绳索,也不能将马骑进羊群;禁止将您坐在带有食物的盒子或其他器皿上,也不允许您交叉或踩踏餐巾。
26、在节日期间,各种唱歌活动,舞会以及绵羊,女孩追逐和赛马会不断举行。传统的国家娱乐活动,例如摔跤。其中,刁杨和女孩追逐着最民族特色和乐趣。
27、哈萨克斯坦,全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九位。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首都努尔苏丹,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1840万,主要为哈萨克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资源丰富。邻国有中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斯斯坦。
28、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比较发达,有诗歌、民歌、民间故事等形式。其中民歌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哈萨克族也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9、去年7月在昭苏正好赶上第十六届阿肯弹唱会,我和爸爸妈妈当然不能错过。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帐篷,到处可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哈萨克姑娘小伙,就连那些马儿也给配上了大红色的马鞍,马尾也扎上了红色的彩带,头上的马鬃也被梳上了一条条小辫,漂亮极了。不一会大会开始了,我个头小站在后面怎么也看不见,就从人群的夹缝中钻了进去,一直钻到了最前面,嘿,这下可看得清楚了,前面坐着一排怀抱冬不拉的女阿肯,后排是男阿肯,唱的很好听,可惜我一句也没听懂(哈哈)。
30、哈萨克男子穿羊皮大衣或黑条绒外衣,妇女穿连衣裙及背夹,从姑娘到中老年妇女都善刺绣,用羊毛、驼毛制毛毡,用自捻毛线编织衣裤。
31、回来很久了,可我还是经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阿肯弹唱会。
32、哈萨克族是个游牧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见识了他们的热情,在草原上有个小男孩教我骑马,还给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好吃极了。
33、性格偏文静,当然,不是绝对的,也有活泼调皮的,不过在很多大事上面还是比较稳重,对于很多事都比较淡然,哈萨克族男生责任心也是很重的,可能是由于从小受大人的教育,大人们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根深蒂固,很难被外界干扰。
34、哈萨克风俗
35、毡房哈萨克语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内又布置得十分讲究,故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36、由于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的先祖创造了一种造型别致,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毡房。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适宜于春、夏、秋季转场搬迁的一种简易住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修建平顶土房。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毡房门较小,是雕刻着花纹的双扇木板门,哈萨克语称“斯克尔菜乌克”,一般高1.5米,宽0.8米,离地面较高,以防积雪和严寒,门多开向东南,以避北风,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草编织的夹有一层花毡的门帘,冬春天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毡房内都备有长木杆,用来预木圈顶的顶毡。毡房一般分为四种:简易小毡房,4块、6块、8块房墙的毡房。毡房内的陈设与布置都有一定的讲究,一般分住人、待客、堆放物品与做饭等几个部分。进入毡房中间对着天窗处是做饭的地方。毡房上半部铺有一块大地毯,地毯上面的撑杆上挂有帷帘,地毯上白天是吃饭和接人待客的地方,晚上用帷幕分开,作为卧室。冬房:哈萨克牧民一般从11月至来年4月住在冬牧场。冬牧场的房屋一般建在避风雪的河谷或山谷中。这种房屋结构结实耐用,形状是圆顶式样,哈萨克语称之为“雪夏拉”,多用木料或石料制成。房屋外形是四方平顶,屋内有铁皮炉子或土砌炉灶。围墙是用石块或土坯砌成,高约2.5米,上面有许多撑杆式的细木椽,椽子下端固定在围墙顶上,上端则连接在房子的顶圈,然后放上编织好的苇席或树枝条,屋内顶上4根或6根顶柱,上面再抹上一层草泥。哈萨克族人民一般就在这种房屋里过冬。肉孜节之后70天是回历新年,因在新年期间要宰杀牲畜进行“献牲”(库尔邦),所以称为“库尔邦”节。节日里,哈萨克族居民家家打扫卫生,准备包尔萨克和各种点心。家家宰羊,切成大块清炖,请来客食用。节日里热闹非凡,还举行叼羊、姑娘追等富有情趣的娱乐活动。
37、哈萨克族人民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和穆莱,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
38、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39、哈萨克斯坦属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至-4℃,7月平均气温19℃至26℃。
40、哈萨克人生活在天山草原和阿尔泰草原。生存环境优美,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哈萨克人热爱草原,热爱生活,草原处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勤劳朴实、逐水草而居,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支翅膀。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以及巴里坤、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绝大多数哈萨克牧民过着随季节转场的游牧生活,居住以帐篷为主,亦有原始古朴的木屋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