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
- 2024-11-20 18:03
1、六,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3、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6、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7、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8、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八佾第三(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11、人能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孔子认为这样还不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富贵却谦逊好礼,这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2、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13、生活中很容易遇到这样的人,说话很好听,很讨人喜欢,对谁都是满脸堆笑,但是很虚伪、很假,不是发自真心的,这样的人很少是为人厚道的,要敬而远之。
14、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5、自己家的坟头不拜,却去祭奠别人家的祖先,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却尊敬讨好别人的父母,这就是谄媚,一定是别有所图。见了符合正义大道的事却不做,是缺乏勇气。尤其在今天的社会,能够见义勇为者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16、中国儒家经典
17、颜渊第十二(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8、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19、四,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0、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3、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主要内容
26、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27、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9、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0、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3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2、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3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4、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35、《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3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8、孔子认为孝道的关键是态度,一定要恭敬顺从。如果只是给父母点钱,能养活父母就行了,那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39、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40、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述而》。译文:孔子是说: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
41、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42、君子做人行事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会私底下与人勾结,谋取私利;小人则相反,臭味相投,喜欢互相勾结,只顾个人利益,却不会顾及道德大义。
43、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4、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4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6、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47、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49、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50、里仁第四(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5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53、《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教育以及道德修养、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54、贫而乐,富而好礼。
5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6、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57、强调获取富贵的正当性。
5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9、篇章目录
60、强调不惑于外物。
61、乡党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62、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快乐。
63、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4、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5、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才会大有长进。
66、这句话通常翻译为: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虽然是执鞭这样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求,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
67、一个君子,不会太在意饮食的好坏、居住环境的安逸与否,而是在提高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做事敏捷,言语谨慎,跟品行高尚的人学习,努力改正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样做才可以算是好学的人。
68、论语
69、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70、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71、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7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3、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平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74、强调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