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描写鸟儿相爱的诗句-通用74句

  • 2024-11-21 01:54
  • 编辑

1、一只性急的年轻麻雀,

2、春天里,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4、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7、愿作鸳鸯不羡仙。

8、有两只还单飞一旁呢喃私语,

9、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船。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3、作者:江鸟鸣飞

14、麻雀们成了公园的王,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处:《关雎》朝代:先秦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16、我看到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才感觉到动物也有纯真的爱情,这让我非常的羡慕,这就是爱情的力量,我们也要恩爱的过日子。

17、晨跑停观久,行人笑我痴。

18、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出处:《燕诗示刘叟》朝代:唐作者:白居易译文: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19、《长安古意》

20、鸟儿高歌树枝头

21、双去双来君不见?

2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23、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24、文/张德华(湖北)

25、草坪上耍着游戏,

26、形容“小鸟恩爱的样子”的句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7、得成比目何辞死,

28、两只麻雀枝头栖,深情似海心相依。

29、三月春风沐杨柳

3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出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作者:李商隐译文: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3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2、比目鸳鸯真可羡,

3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5、这句子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意思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比翼鸟就是形容一对鸟恩爱的句子。

36、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7、空山百鸟散还合,千里浮云阴且晴。

38、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39、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温言不羡仙。----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

40、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欧阳迥

41、鸟儿比翼的诗词: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4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4、它在嗔怪那个草坪上的家伙不解风情。

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处:《长恨歌》朝代:唐作者:白居易译文: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46、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4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处:《长安古意》朝代:唐作者:卢照邻译文: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48、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49、千飞绝,万径人踪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0、在天愿作比翼鸟。

51、以石头的姿态从树上砸下,

52、比翼筑巢忙

5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4、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5、风雨相伴终相随,至死不渝情不移。

5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7、两只麻雀

58、觉悟当念还,鸟尽度良弓。

59、唐卢照邻

60、叽叽对爱诗,麻雀恋高枝。

61、枝头雀跃嬉戏,

62、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63、飞影相嬉戏,鸣声诉慕思。

6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苗条淑女,君子好求

65、鸳鸯从小自相双,若不多情头不白。——张先

66、清风约会早,翠叶隐藏迟。

67、风雨无阻竟风流

6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6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释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70、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白居易

71、五律·雀之恋

72、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7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4、比翼鸟,双宿双栖鸯。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一句诗,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亲密和恩爱,就像两只鸟儿一样,形影不离,相互依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鸟儿常常被用来比喻夫妻,特别是鸳鸯,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