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句精选83句
- 2024-11-22 09:29
1、要想遇事不乱,就要恢复心之本体,情绪来时,我们只需知道情绪来了,觉知着它,然后就随它去,情绪自己就会慢慢平复。
2、《传习录》在阳明心学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差不多相当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3、●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王阳明《传习录》
4、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5、人类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具体的生活,一种抽象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人是现实生活风暴的牺牲品,也是眼前势力的牺牲品。他必须奋斗,受苦,然后像动物一样死去。然而他的抽象生命,正因为面对自己的理性自觉,所以是对具体生活的静寂反醒。浪漫一点的说就是:山川湖海不是我和我灵魂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他们的一部分。
6、王阳明留下的很多语录,足以成为座右铭。
7、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8、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
9、王阳明还宣扬“知行合一”说,但这种知行合一不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把知与行合而为一,以知为行,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含行,行中含知。
10、在历史上,立德立言立功都很显著的有两个半人,两人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指曾国藩。《传习录》是王阳明心学之经典,王门之圣书。心学主张有为,以知行合一之说让人放下空想在实践中磨炼,又用良知为行动掌舵,成为修身的最好指引,而“诚意”不啻为其中要旨。
11、《大学问》
12、《王阳明全集》
13、王阳明先生没有系统的著作,现在流传的主要是几篇文章、书信、诗作,以及与弟子的谈话等,主要收录在《传习录》《王阳明全集》中。
14、安静的时候我们要想着提高自身,行动的时候我们要懂得时刻反省自己,不要得意忘形。人呢,你如果不能够看清自己,那么你很容易就会自我感觉良好。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不是固步自封,就是止步不前。所以孔子才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说我们要经常反省自身,这样才能清地找出自己的不足,才可能会有进步的空间
15、●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王阳明
16、'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王阳明
17、在这个物欲纵流的社会,有时候我们确实会被迫面临很多诱惑,如果缺乏定力和远见,不懂得约束自己,生活的方向就很容易失控。最后慌慌张张,没有退路,很多人只能选择随波逐流,成为被外在世界牵制。
1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19、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萎缩的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功绩和学说。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心是理,知行合一,带来良知。
20、《知行合一》是一本叙述王阳明传奇一生的传记。全传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21、要读王阳明,推荐大家看一看《传习录》,上面的语录大多收录在里面。
22、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王阳明不认为只有静坐、静修才能养不动心。王阳明所说的定是人间的大定、大清净。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3、第二句是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24、《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25、思想
26、虽无法解决认识冲突的问题,但为个人自觉自省、实事求是、发奋图强指出了光明大道,对当下思虑过多、选择过剩却困于行动的我们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27、总之,王阳明的心学哲学思想纠正了程朱理学的烦琐流弊,注意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阳明学派,流行达150年之久,其思想中包含的个性解放的因素,则为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熊十力等人的推崇。
2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29、这句话的意思,大概类似于诸葛武侯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万事万物呈现心中时,寂然无我,当人达到极静的寂然无我的状态时,万事万物自然也会呈现在心中。就像如果我们全神贯注的静观空中宇宙的无限辽远,沉思过去数千年或者未来数千年的无限连绵;如果夜晚的天空有无数的星辰显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时,作为个体的自我也会像水滴融入大海一样,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30、在哲学方面,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他还认为,离开人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人的良知是自然界万物存在的依据,所谓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精神、意识等是第一性的,万物则是意识派生的。
31、王阳明的一生,恰好就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左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32、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33、
34、《传习录》
35、《传习录》是王阳明心学之经典,王门之圣书。心学主张有为,以知行合一之说让人放下空想在实践中磨炼,又用良知为行动掌舵,成为修身的最好指引,而“诚意”不啻为其中要旨。
36、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3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之外。”——王阳明
38、王阳明的著作主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大学问》一书,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纲领哲学着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
39、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0、“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王阳明
41、《王阳明大传》
42、很多时候我们的心,很容易受外在事物所影响,导致情绪激动,慌乱,惧怕,对心智产生干扰,思绪出现较大波动,方寸策略就会乱,应对措施也会出问题,最后结果往往是一团糟。
4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4、第一句是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45、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门人薛侃在赣州刊刻包含了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的《传习录》。
46、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47、但是毕竟落榜了,如果你是王阳明,你会郁闷吗?肯定郁闷。实际上,王阳明也确实郁闷。王阳明是心痛了。对此,他还特意跟徒弟们开会商量对策,后先生曰: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
48、王阳明主要思想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