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论语12章全文翻译精选111句

  • 2024-11-26 09:48
  • 编辑

论语12章全文翻译

1、寓意: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乐趣,讲个人修养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太上感应篇(第一六九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表示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9、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十二章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论语·泰伯》

15、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8、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论语》十二章第三篇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2、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23、①小子:指学生们。②观:观察力。③怨:讽刺。④迩(ěr):近。

24、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5、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26、【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9、——王之涣《登鹳雀楼》

30、——《论语·公冶长》

论语12章全文翻译

31、《论语》十二章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

32、——《墨子·修身》

33、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34、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35、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8、志不强者智不达。

39、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40、志当存高远。

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2、——《论语·泰伯》"e

43、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45、——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8、译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50、——《周易·乾·象》

5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52、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53、(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54、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55、——韩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56、——杜甫《望岳》

57、(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58、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9、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0、——高尔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论语12章全文翻译

61、业精于勤,荒于嬉。

62、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

64、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65、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66、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7、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8、——颜真卿《劝学》

6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0、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71、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7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74、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75、《论语》十二章赏析:

76、(这句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7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8、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79、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80、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8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82、“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83、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4、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85、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6、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7、——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8、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8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0、——诸葛亮《诫外生书》

论语12章全文翻译

91、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92、寓意: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想、多问。

9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4、士不可以不弘大而有毅力。

95、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97、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98、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9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0、天才出自勤奋。

101、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02、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0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4、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05、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6、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107、——曹植《赠白马王彪》

10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9、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1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1、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而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法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