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精选孔子最狠的一句话【49句】

  • 2024-11-26 15:01
  • 编辑

孔子最狠的一句话

1、相传战国时期的商鞅,在朝堂之上舌战群臣,用智者的辩论,说服了反对他变法的王公贵族,最后,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秦朝国富兵强,统一了六国。

2、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

3、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4、意思是说,颜回听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可以知得周遍圆满。“我呢?听一个事情、一个道理,可以举一反三”。他们的对话,孔子听后都感到自愧不如。

5、从这一章的对话里,道出人与人之间究竟要比什么?

6、这种比较是一种良性竞争,让比较差的可以见贤思齐,带动学习的风气,所以这种比较是最上乘的,它可以让一个人进步。

7、这种争就是智者的争法,只有在名利面前保持德行,才能抗拒诱惑,从而不被冲昏头脑。

8、意思是,你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会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了话。

9、读书志在明世理。励什么志!孔孟理解世间一切吗?他们理解了一部分而已,智者皆有不同悟世之语,被大部分智者贊同,即已不平凡。不明世理,唯励志言语是从,若愚矣!如难得糊途一语,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是难上加难,此语也有意境,可知作者处境心态!这里面包含各种人生状态成份,面面俱到吗?事实是聪明难!聪明了变糊涂很容易,糊涂了变聪明,难上加难!

10、孔子十五岁志于学,用了十五年时间成就了事业,获得了经济自由,现代话叫做成功。更厉害的是孔子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又用了十年时间成为大学问家,四十而不惑,这是勤奋学习的成果。

11、谢谢邀请。孔子说三十而立,千万别理解为古代人三十岁才能站立起来,而是三十岁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出行有了车。

12、庄子言: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束于教也。”大致意思是:不可能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冻的事,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和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的事,是因为它们受到生活空间的拘限;不可能和乡下的书生谈论大道,是因为他们受教养的束缚。

13、原话是: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电视剧欢乐颂引用过这句话,曲筱绡的父亲曾经教育女儿一句话概括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意思是永远不要和层次低的人争辩,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个水平线,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你和什么样层次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会沦为什么样子的人。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16、原话为:孔子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用大白话说就是聪明人不会与傻瓜论短长,不然自己不就是个傻瓜吗?

17、三十而立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是孔子的身体力行,比似是而非的误导性言论更有说服力。

18、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在我们眼里不讲理的人,这种人其实是格局不同,对待这样的人,我们不必与他争论不休,不妨宽恕他。

19、子贡和颜回,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年纪相近,颜回比子贡年长一岁。

20、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落叶。有一位绿衣老者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

21、《论语》第九章,对“争”做了很好的说明:

2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绿衣老者那样的人,我们就不要与他争辩了。

23、有智慧的人,不会在意一时的得与失,也不会过于注重输赢,即使输了,他们只是淡然一笑,绝对不会上纲上线,因为他们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

24、只与智者争

25、孔子云:“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26、不与“傻瓜”争长短

27、一来受环境影响,你们格局不同;二来,对于固执己见的人,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他也听不进去。

28、孔子当面跟子贡说,:“你跟颜回比,谁比较厉害?”子贡回答老师:“我啊,我哪里敢跟颜回比较!远望他都不敢!”他接着说:“颜回,闻一以知十。”

29、让人进步的争论,正是智者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已经超脱了口角之争,上升到了智慧的层面。

30、不与傻瓜辩

孔子最狠的一句话

31、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此,大笑而去。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32、《子贡问时》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33、爱争论的人,往往成不了大气候,他们喜欢对每一件事情都锱铢必较,唯恐自己落了下风、得了亏。

34、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

35、智者之间的争论,是智慧的碰撞,是灵感的闪耀,更是埋下慧根的契机。整部《论语》都是对话式的,孔子与弟子们正是通过不断的争论,才诞生了很多传世哲理。

36、孔子在《论语》中说:

37、圣人孔子认为,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一定要算争的话就是比射吧!比射时,上堂射箭、射完下堂以及射后饮酒,都要作揖行礼。

38、然而,他们由于经常被眼前的事蒙住双眼,即使双目如炬也看不长远,所以只是活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一生都在“蜗角之争”。

39、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0、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

41、所以,我们不要与自己不在一个层次的人争论,以防落于下乘

42、古语云:“只与智者争高下,不跟傻瓜论短长”。意思是说,跟智者争论可以增长才智;跟傻瓜争论却是惹一身的不快。

43、“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44、为什么说这句话励志呢?因为孔子自幼没有父亲,15岁丧母,之前没上过学,也没读过书。

45、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类事情:跟有的人谈得来,话语对口,而跟有的人却不行,明明你这么说,他却偏偏那么理解,到后来跟你吵起来了。

46、绿衣老者说:“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子贡觉得绿衣老者的问题很简单,便笑着回答道:“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一年只有四季”。

47、其原因可以概括为:智者争理,傻瓜争输赢。

48、绿衣老者却气冲冲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子贡毫不示弱说:“三季!!!”

49、不与小人争高下,不同傻瓜论短长井底之蛙目光浅,鲲鹏展翅高空翔。不与人争,同人论长,井底之蛙目光浅,鲲鹏展翅高空翔。井蛙目浅,鲲鹏高翔。前一句是不与智者争高低,意思是不和有智慧之人争论学识的高低。不与智者争高低,不与小人论短长,指不和有智慧之人争论学识的高低,不和小人争论长短是非。不与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与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彼此相互交流分享,即便是在争执中,也能够带给你很多启发,与愚蠢的人斤斤计较,只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释义可以经常与志同道合的争论彼此的见解,但不要与愚蠢的人斤斤计较,否的得不偿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