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翻译及原文317句
- 2024-11-26 19:05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1、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2、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困苦穷乏。
3、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4、行(háng)阵:指部队。
5、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这里指进谏。
6、罚:惩罚。
7、隆:兴盛。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报:报答。
10、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11、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
12、零:落下。
13、科:科条,法令。
14、盖:连词。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15、先汉:西汉。兴隆:兴盛。
16、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7、托,委托,交给。
18、均:公平,平均。
19、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志:志向。
21、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的没有成效,从而损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勉励三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心于陛下的职责的事。至于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22、忠纯:忠诚纯正。
23、宫中:指皇宫中。
24、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5、计日:计算着日子。
26、全:保全。
27、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28、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29、后汉:东汉。倾颓:衰败。
3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文: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31、中道:中途。
32、然:但是
33、赏:受赏。
34、付:交给。
3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37、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
3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9、信:信任。
40、恢弘:这里是动词,形作动,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
4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2、以:因为。
43、平:公平。
44、之:代词。
45、枉屈:委屈。
46、论:评定。
47、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48、崩殂(cú):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49、竭:竭尽。
50、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51、遗(wèi):给予。
52、裨(bì):弥补,补救。阙,通“缺”,缺点。
53、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54、理:治。
55、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臧否:善恶。
56、德:道德。
5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8、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59、许:答应。
60、先帝:这里指刘备。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61、恨:遗憾,不满意。
62、举:推举。
63、不知所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这是表示自己可能失言。谦词。
64、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
65、为:做。
66、感激:感动奋激。
67、斟酌:考虑,权衡。
68、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69、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7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7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3、效,取得成效。
74、营:军营、军队。
75、效,效命的任务。
76、痛恨:感到痛心遗憾。
77、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78、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
79、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80、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81、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82、于:在。
83、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84、性行:性情品德。
85、死节:能够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86、寄:托付。
87、所以:用来……的。
88、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89、殊遇:特殊的对待,即优待、厚遇。
90、此:这。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91、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2、兵:武器。
93、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94、之:指郭攸之等人。
95、深追:深切追念。
96、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97、驱驰:驱车追赶。这里是奔走效劳的意思。
98、躬:亲自,自身。
99、求:谋求。
100、宜,应该。
10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102、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103、贞:坚贞。
104、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引用、比喻。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恰当。
105、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106、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与今义不同。
107、彰:表明,显扬。
108、前《出师表》全文
109、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110、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
111、悉:全、都。
112、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113、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114、当:在……时候。
11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11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7、甲:装备。
118、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119、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120、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1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22、明:严明。
123、士:将士。
124、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125、咨:询问。
126、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127、亲:亲近。
128、是以:因为这,因此。
129、益:兴办,增加。
130、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31、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13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33、蜀汉公元223年(建兴元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于公元227年(建兴五年)决定北上伐魏,以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134、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痛心和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135、损益:增减,兴革。
136、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13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138、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139、还:回。
140、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141、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
142、陟(zhì):提升,提拔。
143、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144、及:和。
145、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146、由是:因此。
147、言:言论。
148、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49、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150、有所广益:得到更多的好处。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15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152、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153、南阳:东汉郡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
154、倾覆:指兵败。
155、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156、良:善良可靠。
157、师:军队。
158、内:朝廷上。
159、欲:想要。
160、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61、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16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163、秋:时候。
164、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165、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16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67、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168、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169、闻达:闻名显达。
170、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171、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172、光:发扬光大。
173、塞;阻塞。
174、泸:水名,即金沙江。
175、而:表转折。
176、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77、耕:耕种。
17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9、体:整体。
180、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15坐大,遂并江东16,此臣之未解二也。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18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82、昭:彰显,显扬。
183、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劝谏的道路。
184、忘身:奋不顾身。
185、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186、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18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88、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189、之:结构助词,的。
19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91、涕:眼泪。
19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93、遗德:遗留的美德。
194、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用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追念先帝遗愿,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195、诚:实在,确实。
196、以:把。
197、主要内容:再次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
198、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此次出师北伐已经二十一年。
199、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200、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01、刑:受罚。
202、试用:任用。
203、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地处偏远,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204、追:追念。
205、顾:拜访,探望。
206、值:遇到。
207、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8、和睦:团结和谐。
20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210、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211、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212、高帝10明并日月,谋臣渊深11,然涉险被创12,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13、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14一也。
213、卫:守卫
214、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215、淑:善。
216、庶:希望。
2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8、攘(rǎng)除:排除,铲除。
219、躬耕:亲自耕种,实指隐居农村。
220、得所:得到恰当的位置。
221、咎:过失,罪。
222、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23、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
224、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225、出师表/前出师表
226、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内刑赏之法不同。
227、异法:刑赏之法不同。法:法制。
228、俱:全,都。
229、刑:罚。
230、尔来:那时以来。
23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232、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
233、臣不胜受恩感激。
234、众:大家。
235、诸葛亮〔两汉〕
236、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信任宦官,加深了政治的腐败。
237、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励。
238、叹息:感叹惋惜。
239、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240、益:好处、益处。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241、虑:思想,心思。
242、以:因而。
243、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244、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24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46、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24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48、损:除去。
249、广益:很多的益处。
250、诚:确实,实在。
251、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
252、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
253、侍:侍奉。
254、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1,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2坐3而待亡,孰与4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6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7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8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9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255、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256、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257、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58、晓畅:谙熟,精通。
25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60、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61、于:到。
262、出:出征。
26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64、兴:发扬。
265、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266、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
267、创作背景
26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69、苟:苟且。
27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27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72、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273、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
274、府中:指朝廷中。
275、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276、能:能干,有才能。
277、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27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79、于:向,对。
280、气:志气。
281、忠:忠诚。
28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8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284、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zōu),询问。
28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86、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28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8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8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90、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291、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292、故:所以。
293、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294、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295、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
296、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圣:圣明
297、全文翻译:
298、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299、临:面对
30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
301、告:告慰,告祭。
302、布衣:平民百姓。
303、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副词,都,全。咨:询问,征求意见。
30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05、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30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307、懈:懈怠,放松。
308、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09、察纳:认识采纳。察:明察。
310、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轻率。菲薄:微薄。
311、[魏晋]诸葛亮译文对照
312、每:常常。
313、创:开创,创立。
314、作奸:为非作歹。
315、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316、以:来。
317、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