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农谚大全-集锦75句
- 2024-11-27 10:47
24农谚大全
1、小满鸟来全。
2、家有闲地,种芝麻黍稷。11.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扎根。
3、水稻插秧好火侯,种瓜点豆种地蛋。
4、春分地皮干。
5、三十晚上坐一宿,
6、二十九贴倒有,
7、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
8、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9、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10、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11、霜降不见霜,来年鼠啃仓。
12、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13、农谚都有:
14、二十八把面发,
15、东北地区的农谚: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
16、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17、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8、今年2022年10月24号,是农历9月29日,霜降后第一天。
19、牛马年,好种田,就怕鸡猴这二年意思是说,牛年马年里风调雨顺,庄稼都会有好收成,不愁不丰收,而鸡年和猴年的收成一般都不好,或旱或涝,往往歉收闹饥荒。
2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
21、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22、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23、中伏(二伏)则适宜播种荞麦。
24、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5、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26、二十六炖大肉,
27、高田种麦,低洼种稻。
28、三十晚上坐一宿。
29、二十五擂大鼓,
30、二十八白面发,
24农谚大全
31、霜重见晴天,霜打红日晒.
32、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33、谷雨种田家家忙
34、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35、有个歪木头,没个歪匠人这条农谚和“正歪树”息息相关,树长歪了,优秀的木匠可以把它修正过来,变废为用,而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或跟着歪树把自己也带歪。
36、初二的面,
37、谷雨有雨好种棉
38、初一的饺子,
39、涝了伏头旱伏尾就是初伏的前一天,这天如果下雨,伏尾就必旱无疑。
40、二十四扫房日,
41、霜降不下霜,大雪满山岗。
42、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43、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
44、二十七宰公鸡,
45、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46、末伏(三伏)是播种大白菜的最佳时节,一到末伏,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着种白菜。
47、麦黄农忙,秀女出房意思是说在此节气,连女子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在河北某些地方,芒种这天则有“嫁树”的习俗: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8、寒露麦,霜降斗。
49、二十九蒙香斗,
50、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5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
52、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53、十月二十四已是秋天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立法,是中国古代先民们长期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根据《淮南子·天文训》,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周朝发展到八个,而到了秦汉年间则完全确立了24个节气。它反映寒暑变化和农时季节,在全国特别是农村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国外华侨集居的地区也广泛流传。
54、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55、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56、稻怕枯心,树怕剥皮。
57、谷雨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58、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59、夏雨少,秋霜早。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60、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
24农谚大全
6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62、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63、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64、二十五窟窿堵,
65、这天的农谚应该跟霜降有关吧。我来说几个:
66、做瓦靠坯,红薯靠灰。
67、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68、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
69、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
70、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71、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72、二十四,写大字,
73、立夏鹅毛住。
74、宁叫秧等地,不叫地等秧。
75、大年初一街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