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伤心文案 > 正文

关于勤俭的小故事30字62句

  • 2024-11-30 17:36
  • 编辑

关于勤俭的小故事30字

1、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2、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3、赵匡胤教女俭朴,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4、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颜色都退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直至穿到他逝世。

5、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6、勤俭节约的小故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7、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8、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9、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10、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11、扩展资料:

12、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13、曹操还十分厌恶婚姻上的奢侈之风。女儿嫁给汉献帝为后妃(献帝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名分是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嫁妆就十分简朴,而且用的帷帐都是黑色的,随从的奴婢也不过十人,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14、曹操提倡节俭,并能身体力行。史书记载:曹操在吃的方面很简单。他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又当上皇帝后,大臣卫觊在上表中曾说:“武皇帝(曹操)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

15、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16、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7、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8、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

19、不是上朝祭祀穿的礼服,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以节省布料。

20、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21、一条毛巾用了20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当枕巾用。周恩来一生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22、曹操在穿的方面很不讲究。他在《内诫令》中曾以自己的穿着为例告诫大家说:“我的衣服和被子都已经用了十多年了,年年拆洗缝补一下还接着使用。”他曾明确规定,不准家人宫女穿有刺绣的衣服,侍女和下人鞋子的丝料不准用两种颜色。为此,在《内诫令》中,还作了具体的规定:以后宫中所做的丝织的鞋子不准用绛紫、金黄等表示金贵的几种颜色。

23、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4、曹操在倡导节俭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和家人做起,还为此作出了不少硬性的和具体的规定并严格执行。相传,有一次曹植的妻子崔氏没有按《内诫令》中规定的禁令办,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在铜雀台上的曹操看见了,立即下令惩罚崔氏。曹操倡导节俭是十分坚决的,谁触犯了禁令也不宽恕。与此同时,曹操还把是否节俭作为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作为衡量一个官吏品行的标准。曹操自己上朝时就不乘车骑,徒步行走,因此,在当时的邺城也形成了简朴节约的良好风气。

25、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26、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27、孔子收下礼物

28、曹操奉行节俭,不贪恋财物,不积聚私产,他把在打仗时所缴获的财物,全部用来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对于四方朝拜贡献的物品,也都与部属分享,绝不独自享用。

29、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30、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关于勤俭的小故事30字

31、关于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董的道理,没有共产党,毛泽东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新中国打下了江山我们更应该董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儿女更应该做到的,现在我们对每一粒粮食,更加不能浪费,在家吃饭,和在食堂吃饭必须光盘行动。

3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3、勤俭节约在的小故事:

34、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35、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36、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37、比尔·盖茨: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

38、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39、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40、曹操对当时人去世后厚葬之风颇为不满,曾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明令禁止厚葬,并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此后,他身体力行,努力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为自己准备的送终衣服不过四箱,春夏秋冬四季,一季一箱,吩咐临终时让人给他穿上当时季节所穿的衣服,又预先为自己选定了瘠薄的地方作为墓地。要求埋葬后不堆土、不栽树,不用金玉珠宝这些东西陪葬,这种崇尚薄葬的做法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41、关于苏轼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42、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43、“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44、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45、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46、为了不乱花一文钱,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7、据说曹操处处精打细算,在《世说新语·捷径》中就曾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为剩下一些几寸长的竹片考虑用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曹操处处注意节约,对来之不易的物资一点也不肯浪费。

48、孔子,古礼戴麻做的帽子,但麻帽不宜做成。而绸帽相比之下就简单易成。孔子就从众从简用麻帽。他还说。

49、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50、在节俭方面,曹操在一些人们所说的小事上也不放过,例如,禁止家里人熏香,他在《内诫令》中曾具体作了规定。后来,因为三个女儿嫁给了献帝,在她们出嫁时曾为其熏香而破坏了规矩,但事后,为使这个规定继续执行下去,曹操再次宣布禁香,要求更严,即使把香放在衣内或带在身上也是不允许的。同时告诉大家,如果房内不清洁的话,可以烧枫树脂和蕙草。由此可见,曹操为了使节俭风气能发扬光大,对一些问题考虑得十分周到,并且首先对自己的家庭严加约束。即使在临死前,曹操也没有忘记在遗嘱中对他的家人和臣僚作最后的倡导节俭、薄葬的安排。

51、苏轼之房梁挂钱

52、雷锋的节约精神:

53、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54、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55、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56、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57、"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8、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回,一个简朴吝啬的人把用陶器煮的食物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到珍馐美食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我不是注重食物本身啊!这食物确实很普通,但主人觉得很好吃并且愿意送给我,这一点太难得了。”

59、曾国藩的女儿有一次穿了一条绸裤,还是她亡嫂留下的,结果被曾国藩看见并教育节俭,她马上换掉了。曾国藩在家书中常有教育子侄多养猪、多种竹子的字样。

60、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关于勤俭的小故事30字

61、汉文帝身体力行主张节俭。他常穿粗丝的衣服。他最宠爱的慎夫人,衣服也不准拖地。他要建一座露台,听说得一百斤黄金,马上不见了。他修灞陵只用砖瓦,不用金银等装饰。

62、如此风云人物,如此倡导节俭,古来罕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9294号-193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